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磊 《领导文萃》2010,(16):91-93
在美国的各级政府高级官员中,谁的年薪最高?答案很简单,是美国总统,目前,美国总统的年薪是40万美元,另加每年5万美元的零花钱可以报销。总统退休后,每年的退休金是19.34万美元,副总统的年薪是22.73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罗云良 《领导广角》2000,(12):54-54
最近,菲律宾政坛可谓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现任总统埃斯特拉达正被“受贿”、“赌博”、“艳色”等丑闻搞得焦头烂额,特别是11月13日菲众议院通过弹劾总统议案,使埃斯特拉达总统颇有大树欲倒之势。那么,谁将可能成为菲继任总统呢?根据菲宪法规定,副总统将是总统的第一继承人。于是人们又纷纷把目光聚焦在现任副总统马卡帕加尔·阿罗约身上!  相似文献   

3.
南柯 《领导文萃》2012,(5):81-83
中南海,也有飞鸿出入。这些信件将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寻常百姓家直接连接起来。谁的回信最多?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人民来信的激增,有时毛泽东一天要看几十封人民来信。刘少奇发现后,对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的同志说,主席的工作量太大了,是不是可以选送一些,一般来信  相似文献   

4.
座位与职位     
《领导文萃》2008,(11):69-69
在威廉·麦金利任美国总统期间,他要决定任命谁出任驻外大使。当时有两名资历相当的候选人由他挑选。  相似文献   

5.
正在昂山素季公开声称不管谁是缅甸新总统,她都将发号施令后,缅甸未来的政局平添了不少不确定性因素。不论昂山素季是在说下任总统没有权力,还是自己将作为获胜党的领袖做出所有决策,她的意思都很清楚:即使缅甸宪法规定了缅甸是一个总统制国家,不论未来的缅甸总统是谁或者来自何方,她都将是那个站在总统之上、拥有最高决策权的人。昂山素季说这番话的底气来自全国民主联盟在此次大选中的"压倒性胜利",也来自全国民主联盟对昂山素季本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一、“获悉”二字化尴尬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其进行了多次会谈。10日晚,双方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词,双方出现了分歧,其中一处是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打败自己     
石兵 《领导文萃》2012,(2):97-98
有一位总统,在上任之后便一直受到攻击,当地的一家报纸几乎每天都会发布一篇攻击他的文章,措辞严厉毫不留情,但奇怪的是,总统从来都不反驳,而且每次面对批评,他都会耐心地检讨自己,承认失败。攻击他的人也从来不说明自己的身份,人们纷纷猜测,这个人一定是总统身边的人,因为总统每天的行程此人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8.
手的备忘录     
叶延滨 《领导文萃》2007,(2):154-156
最多的与无数手亲热过的手是领导的手。局长的、部长的、市长的,还有首相总统们的。握手成了职业,成了工作,成了规定动作,也就忘了握过谁的手了。因此,最健忘的也是这些手。为了让健忘之手被历史记住,大人物的手连细节都与历史有关,比方说我记得小时候读过的一篇散文《挥手之间》,好像是方纪先生写的。  相似文献   

9.
陈小蒙 《领导文萃》2013,(21):40-43
在叶钦的回忆录《总统马拉松》中,叶利钦写道:普京不急于觊觎权力顶峰,但他比其他人更能感觉到处在权力顶峰的危险,他总是这样提醒我。我明白,让普里马科夫下台的必要性之后,便经常痛苦地反问自己,谁会支持我呢?谁真正能站在我的身后呢?突然,我茅塞顿开——普京!  相似文献   

10.
李方 《决策探索》2008,(17):88-88
奥巴马和麦凯恩你倾向谁?这个问题可一点都不八卦,毕竟美国总统不是萨科奇,说啥我们都不往心里去。随着美国大选临近,我的同事们也在PK,看来支持奥巴马的比较多。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07,(5):57-60
理查德·布兰森(维珍集团创始人) “一旦你有了伟大的产品,小心地保护它的名声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将它投入市场的问题。因此,每天我都看一堆报纸摘要——任何提到维珍的事情。这些摘要和员工信件是我首先在早上读的。当我开辟航线时,我意识到必须利用我自己提升维珍航空的形象和建立品牌的价值。如果新闻中出现失真的故事,而且还被允许在报纸上开几个专题,那么故事就变成了事实,然后,每次提到你的产品时,这个故事又被再次提起。”  相似文献   

12.
老乔 《决策》2013,(11):70-71
美国总统每年的假期,国会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一般由总统本人依据情况来决定自己假期的长短。当美国总统需要休假时,他们通常有自己青睐的度假地点,有人喜欢森林中的小木屋,有人钟情海滩旁的豪宅。  相似文献   

13.
范作惠 《办公室业务》2011,(11):49-50,51
历届美国总统都有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讲的传统和习惯,其中许多经典名句至今被人们所引用或津津乐道,并在美国社会中产生着重大影响。比如罗斯福总统的“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肯尼迪总统的“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及奥巴马总统的“Yes,wecan.”(是的,我们能)等。然而却很少人知道,这些著名语句并非出自总统本人之口,而是出自他们的文字工作秘书或首席撰稿人之手。  相似文献   

14.
周维新 《经理人》2008,(2):78-80
再过一年,1949年出生的张瑞敏就要满60岁了。 多年来,谁将接张瑞敏的班,成为各界议论的焦点。从已经67岁的杨绵绵,到梁海山、王召兴、周云杰、崔少华、武克松、柴永森等三四十岁的副总裁级人物,多年来被人们一遍一遍地念叨。然而,号称“赛马不相马”的海尔,这场马一赛就五年甚至更久,即使美国总统都换两届了,奈何海尔还赛不出接班人来?  相似文献   

15.
尤蕾 《决策探索》2014,(5):53-55
大学生村医的培养无疑为解决乡村医生后继无人、老龄化严重提供了一个方向。如何用好、留住这些大学生村医,或已成为各地面临的新课题。乡村医生,究竟谁来接棒?  相似文献   

16.
王权淑平 《决策》2014,(1):70-72
有的外国政要善于搞“平衡”,谁都不得罪,但稍微有点侧重。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外国政要到访中国常常在国事访问之余前往一些著名高校进行演讲。这样的现象在国际外交史上屡见不鲜,并被冠名为“演讲外交”。  相似文献   

17.
黑客闪客之后,博客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光 《管理与财富》2002,(12):40-41
1998年,第一个报道“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的不是传统媒体,而是博客。"2001年,对911事件最生动、最真实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幸存者的博客日记中,对事件最深刻的反思,也出自众多的博客笔下。"2002年,博客大本营Blogger.com所在的Pyra公司被全球著名的《财富》杂志评为全球“最酷公司”,并名列榜首......"“博客”是谁?"《华尔街日报》记者佩姬·努南(PeggyNoonan)这样解释: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18.
距离3月20日,台湾此届"总统"选 举已经很近了。剩下的这些日子或许将 是决定台湾命运的! 谁都输不起的选举 由于特殊的时空背景,这次选举成 为台湾历史上最为关键的一场选举。尽 管选举的本质不过只是台湾岛内政治权 力的再分配,以及政客们争权夺利的游  相似文献   

19.
总统俱乐部     
正总统俱乐部改变历史前任总统和继任总统之间的关系是既紧张又亲密,有时候剑拔弩张,更多时候又亲密无间的关系。不管在通往白宫的路上经历过多少斗争,都不会有多大影响;一旦谁当上了总统,他们就会因各自的经历、职责、抱负和创伤而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是总统俱乐部的会员,可能天各一方,却由电话、邮件和时不时的会面联系在一起。比如,2008年总统大选后,5位前总  相似文献   

20.
李锐 《秘书之友》2007,(7):36-40
“大跃进”期间,我作为毛泽东的兼职秘书,先后给他写过三封信。毛对这些信件都表示过他的看法,有的是在小范围谈话时作即兴评点,有的则是在大庭广众下作语惊四座的议论。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仍然印象深刻,感慨无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