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三得     
唐异常 《老年人》2011,(4):43-43
自幼喜读书,让我尝到了读书的快乐,可以说,读书使我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概括起来,我的读书有三得。一得,心里有了个"天下"。我十一岁开始读《孟子》,是以一个儿童幼稚的思维来理解《孟子》的。但我觉得这种理解很可贵,也很纯真,对我的成长进步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那年,我在东北的一所大学读书。 在那个飘雪的冬天,我对同校一位漂亮女孩一见钟情。我们不同年级,见面的机会很少,我甚至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但是我实在很喜欢她,于是我决定给她写封情书,想以此打动她的芳心。  相似文献   

3.
钱炜 《中外书摘》2010,(4):95-95
喜欢读书缘于天性,可是对于我们这些60后来说,读书是件很奢侈的事。刚刚学会读书写字时,正值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4.
今早7点起床,刚开手机,就有一条信息进来,打开一看,让我激动不已。 信息是在某职业技术学院读书的儿子发来的。他说:"爸爸,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以后让妈妈和您有好日子过,每次你们打钱给我,帮我交电话费我都很难过,你们辛苦了……"我马上回复:"儿子,你有这样的想法,爸爸很高兴。我相信你会有出息的,因为你很聪明,很有爱心,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条短信让我觉得今年大赚特赚了,比赚到100亿都强,因为我赚到的是儿子的心。  相似文献   

5.
我幼失严慈,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书,15岁就成了一名挖煤工人。1952年,我有幸被选派到秦皇岛煤矿工人学校读书识字,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涉足藏报界已40余载,成了同事、朋友、家人眼中的“报迷”“报痴”。我也很乐意冠上这个头衔,谁让我与报纸一见钟情呢。  相似文献   

6.
老布 《老人天地》2010,(1):50-51
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人生会与癌症遭遇。 2008年11月末,先是在大学读书的儿子来电话告知因有五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劝其退学,我很着急。晚上,又接到妹妹的电话,说父亲最近急剧消瘦,恐怕患了癌症。儿子与父亲都是我的亲人,这两件事情同时出现.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东妹 《金色年华》2010,(8):44-44
编辑老师,你好!我今年21岁,很小就离开了学校,和家庭原因无关,纯粹就是真的很讨厌读书,换过许多工作,从客服销售到金融地产之类的,甚至在一些酒吧做过领舞。现在没有正常的职业,只做些兼职的平面礼仪之类,月入不少于3000元,够我自己用。  相似文献   

8.
我的老伴官健平离开我已经3年多了。我们在一起生活了50多年,彼此感情很深。他去世后,我很悲痛,很留恋。每当夜深人静,一想起他,想起我们的恩爱,就不禁潸然泪下。记得跟老官初次见面是在1946年。这年下学期,多年培养我入党的周太暄老师从宁乡来到我读书的学校———长沙师范。他对我说,他可能要去解放区,将有另一位同志继续与我联系。不久,官健平化名李群来学校找我,约定以后在求知书店楼上会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彼此很谈得来。他对时局的独到分析,以及机动灵活的工作方法,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我们相互有了…  相似文献   

9.
评刊     
王仁农 《中外书摘》2008,(10):96-96
《中外书摘》杂志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之一,看着它越办越好,好多文章很吸引人,令人爱不释手。为此我长期订阅,凡是因借出而丢失,总想方设法补全。我建议增设“我与中外书摘”、“我与读书”栏目,是想编者同读者联系起来,让读者多写读好书的感受,以及一本好书影响自己一生的感悟。多年来从《中外书摘》中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茫然、自卑中的小羽 “我不知道我来自哪里,养母说我是她在路边捡来的,当时我就是人们所说的‘阴阳人’。养父母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他们有几个孩子,但哥哥姐姐都不是很喜欢我,尤其是嫂子怀孕后特别讨厌我。11岁那年,养母把我托付给一个我不认识的叔叔,把我送到了福利院,从此我就在这里长大和读书。15岁的时候,我生病了,需要做变性手术。当时我感到天崩地裂,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见到小丽是在一个餐馆。当时,餐馆老板指着端菜的小丽对我说:“这女孩刚辍学不久,小学6年级了还不认识菜单。之前她妈来餐馆劝她回去读书,她就是不肯。我真的不想要她在这里打工,觉得她可怜才收她的。”小丽上菜的时候,我主动和她打招呼,但她态度很冷漠,上了菜转身就走了.  相似文献   

12.
阿庚 《老人世界》2013,(10):32-33
看到《老人世界》“我的读书故事”征文,心头为之一振,不由忆起我的读书生活中一些小故事,它们走马灯似的立刻在脑海中活跃起来……马桶上的读书孩1930年,我生于天津。上学以后没别的嗜好,却喜欢读武侠小说。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偶然发现同学王云鹏的书包里有本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我好说歹说把它借来,  相似文献   

13.
悲情黄昏恋     
宋彦春 《老年人》2007,(7):34-34
我25岁时就守寡,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大。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勤快,尤其爱好文学,读书一路凯歌,读到博士,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儿子真的很有出息,工作不久,他就娶了妻,生了子,还买了一套大房子。  相似文献   

14.
于坚 《中外书摘》2009,(1):95-95
我之所以挑选这本书,是因为无论在我个人的阅读史中,还是在和我同时代人的阅读史中,这本书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最早听说这本书,还是生活在同一条弄堂里的高中生告诉我的。他说你喜欢读书,一定要找到《基督山恩仇记》读一读。这是一本很好看的长篇小说,有四大本,还是解放前的版本,解放以后没再印过,我也只看过第一册,二、三、四册都没有借到。我问他,  相似文献   

15.
人间自有良药在爷爷年轻时得了胃病和风湿病,胃病尤为严重,天气稍一冷,胃病就发作。很多年来,我们全家人到处寻方兄药,为他治病,可仍不见效。后来,我出来读书的第二年,听同学讲,505神功元气袋治病效果显著,我怦然心动,就请他捎了两条暑假带回家,让爷爷试试...  相似文献   

16.
赖建 《老年人》2011,(1):43-43
冬日晴暖的时候,搬张藤椅坐在太阳底下,一边喝着清茶,一边曝背读书,这是人生一大乐事。可惜,这样的福气却不能为众多老年人共享,因为一些老年人不是很喜欢读书。并不是没有那样的清闲时光,老年人多的是时间,只是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罢了。  相似文献   

17.
痴情读书     
张贵 《老年世界》2009,(11):31-31
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书成了我的挚友。它让我长知识,增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回忆从少年上学到从事教师工作,读书学习成为我生活的必需。尽管因为这一嗜好招过他人的讥讽,家人的厌烦,但我对读书情有独钟,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8.
我爱读书     
我爱读书读书是我一生的嗜好。一天不读书饭不香,两天不读书心发慌,一卷佳作在手,伏案熟读,圈圈点点,总觉不厌。金秋十月,桂花飘香,获悉“魏源图书馆”建成开放,心喜若狂!赶紧从书架上挑选了十册有收藏价值的书籍,赠给“魏源图书馆文库”。随即办了个“成人阅览...  相似文献   

19.
书缘     
我跟书是有缘份的。说起来,我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读书、教书和著书,都没有离开一个“书”字。书伴我一生,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从学校读书毕业出来,又走进学校教书。我教语文,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是我的职业。教学之余,我又喜欢弄文舞墨,涂鸦文字,常有文章见诸报刊。退休后精力还很充沛,更是专心写作,我的作品在全国30多家杂志和报纸副刊发表,作品多了就结集出了几本书,名曰“著书”,还有幸加入了福建省作家协会和中国散文家协会。读书和写作是我一生的兴趣,书给了我无穷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方向盘比汽车的还小 看起来憨憨的郑一鸣是个“80后”,lS岁时,他从甘肃兰州1前往美国特拉华州和做访问学者的妈妈团聚。“在学校里,我成绩不好,总受人欺负,很自卑。”虽然读书垫底,但郑一鸣的动手能力很强,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一所社区大学学机械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