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强 《源流》2011,(13):88-91
地处雷州半岛最南端的徐闻,西汉时期是一处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港口,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据《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汉武帝平南越后,设置徐闻县,并将徐闻港作为官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广州多家报纸特别是《广州日报》连续发表专家学者文章和新闻报道,几乎众口一词地说广州是中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最早始发港”、“最早起点”等。本文据古今有关史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确凿证据表明,合浦理当拥有作为对外交往(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的地位,而享有这种地位的历史成因在于大汗王朝下的诸多因素交错所致。但是,"地位的还原"并不等于现实中重现了其昔日作为对外交往始发港之辉煌。为此,我们既需要从大处着眼的轰轰烈烈的大手笔运作,同时也更需要从小处着手的实实在在的创造性工作。对于前者,我们并不缺欠;对于后者,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力度和深度仍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4.
一、海上的丝绸之路1.唐宋时代海上丝路替代了大陆丝路展开地图一看,显然,中国的北、西、南三方面都围绕着高耸的山脉和广阔的沙漠,只有东部面海敞开。中国所以被认为是大陆国家,中国人也没有视为海洋民族,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从华东到华南的沿海地带有天然的良港,自古以来到海外发展的人并不在少。中国人海外发展的历史可以远溯战国时代,汉武帝时,汉朝使节已经历访黄支国(印度东岸南部)和已不程国(斯里兰卡?)。当时,汉朝的商船队在徐闻(在广东省)、合浦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去年以来,粤西连续举办过两次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本期组织了有关热点问题的研究论文。李金明《唐代广州与阿拉伯的海上交通》展示了唐代中国海上交通及贸易的空前繁荣,张荣芳等《两汉时期的雷州半岛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描述了两汉时期雷州半岛采珠业、商贸业的发达,阮应祺《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雷州半岛主港概述》就目前学界争论的焦点——“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用翔实的材料客观描述了徐闻港、雷州港、赤坎港的形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处南海之滨,自然条件优越,海外交通便利,是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始发港和发源地,是中国两千年不衰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古代的中外交通和中西交往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秦山是舟山古代一海岛名,位于今舟山朱家尖岛。马秦一词的原意是西亚、南亚等地对大中国的称呼,也特指“丝绸之路”之重要驿站——新疆于阗。马秦山是浙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避风泊地,因此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目的港考察宁波在唐宋时期与西亚地区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可能性,来推测马秦山的得名与浙东“海上丝绸之路”有关,源于西亚、南亚等地客商对宋的称谓“Machin”。  相似文献   

8.
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历史时期中国对外交通必须通过北方、南方陆上和海上丝路联系域外,三大丝路沿线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自丝路的交通方式和规模。北方草原丝路和北方绿洲丝路是早期比较繁荣的陆上交通线,交通工具多为耐旱的骆驼和马匹。南方陆上丝路经过的地区多岭谷山地和雨林灌丛地区,形成了“马帮”的运输形式。受海上自然环境与造船、航海水平的影响,海上丝路的航线不断延伸。随着陆上自然环境的恶化和各种人文因素的影响,三大丝路的变迁最终以海上丝路成为联系中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南海丝绸之路第一港——徐闻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从中国出发的国际性贸易交往的海上通道,其形成与衰败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受制于特定的自然及技术条件。汉代的徐闻港是这条国际性贸易交往通道开创阶段的始发港,它既是一个货物集散的中转港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港口。晋代以后,徐闻港开始衰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纵深推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大幅增长。深入研究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的分布及其成因,是稳妥推进"海上丝路"建设的关键。通过选取"海上丝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23个国家2008—2016年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量区位分布不均衡、投资强度与风险评级不匹配,并分析由此形成的风险及其成因。为降低中国对"海上丝路"的投资风险,要全面认识东道国的投资风险,积极开拓投资新领域,以提高对外投资的回报和效率,提升对外投资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