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读了《傲慢与偏见》的几个日语和汉语译本,发现同一部小说的翻译,却在很多方面翻译得不尽相同。本文将对吉林大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两个汉译本从文章结构,用词,语序,人名地名的翻译和虚词的翻译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其不同点,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将从日汉翻译技巧和原则的角度进行说明,指出日汉翻译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反讽手法作为文学表现手法中的一种,是在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之一,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反讽本身的应用是比较简单的,相反越是这种较为常见的文学表现手法,想要应用的出色就越是需要作者有极强的创作能力,本文将从反讽艺术的角度出发,结合《傲慢与偏见》的内容实际,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主要对比红楼梦第三回霍克斯,杨宪益译本在人名称谓,创造性翻译及口语化语言翻译方面的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5.
《野草》一文是夏衍先生于抗战时期写作的一篇寓理散文,曾有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两位翻译大家翻译过这篇文章。众所周知,所有的翻译大家无不具有自成一派的翻译风格,本文中笔者将分别从遣词和炼句两个层次就张培基和刘士聪两位译者的译文进行对比,对他们的语言风格和特色特征进行分析,以对两位译者的翻译风格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菊与刀》为英文原版材料,以商务出版社及译林出版社两个版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归纳及演绎,从文化翻译视角来探究文学作品英译汉中所涉及的文化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与霍克斯两个《红楼梦》译本为例,从归化及异化角度出发,对比其中的人名翻译,增加其可读性与流畅性,促进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王全安导演的文艺片《团圆》曾在2010年第6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大放异彩,时隔三年,这部电影终“得见天日”。《团圆》讲述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有此电影化呈现之前,便曾以纪录片的形态登上电视屏幕,并在当时引发关注与讨论。对同一个故事进行两种不同的影像形态表现并不多见,因此对电影《团圆》和纪录片《重逢的日子》做一番比较评析也别具意义。
  纪录片《重逢的日子》对原故事的叙述是“近乎现实”的,它讲述了1993年7月至9月台湾退伍老兵董万华来到上海与离散了45年的妻子邵玉华重逢而又不得不分离的不幸故事。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老兵董万华与留在大陆的妻子邵玉华天各一方。怀有身孕的邵玉华与长自己二十多岁并留有前妻儿女的张燕生结合,组建了新的家庭。1993年7月,这对失散了45年的夫妻因为海基会的帮助得以重逢。面对自己毫无感情的张燕生以及深深思念、苦苦找寻的董万华,邵玉华决然决定与张燕生离婚,和董万华复婚,到台湾生活。但由于财产分割、住房分配等问题无法解决,邵玉华不得不放弃这一决定。不久,董万华探亲到期,两人又面临分别。影片以两人在机场的重逢为开头,接着叙事视角在邵玉华、董万华和张燕生三位老人身上不断切换,呈现了他们之间以及其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心理矛盾,最后以机场别离作结,画面定格在邵玉华痛苦迷茫的面部特写上。一聚一散前后呼应,令人怅然、遗憾和扼腕。  相似文献   

9.
文本通过对于福柯《疯癫与文明》的历史语境的分析,指出这部著作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意义,并认为疯癫不仅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理性,甚至在人类自觉地使用理性之前,疯癫便已经出现,疯癫与理性一同构成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必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学生考核也应是教学考核的应有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开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养成日记列车”课外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日记列车”这一载体,实现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促进了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大学生的成才,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