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相似文献   

2.
对未来研究极富权威的"罗马俱乐部"总裁奥雷列奥·佩西在他的报告《未来100年》中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题记在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未来社会里,读书自学无疑是提高社会个体和群体素质的成功路径。(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在中国,衡量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向来是看他有没有读书乃至读了多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读书便成了文化的一种…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人获取新知识、信息的有效途径,尤其在语文学科之中,广泛的阅读能够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阅读效果的提升,有助于自身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增进人的思想也具有导向作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即围绕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山京到沪修筑一条高速公路,总是能找到最佳路线;我们要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也总是可以探索到最佳途径。当今之世,书刊作为文字的载体似雪崩潮涌,使人有汪洋之感。如果仍照旧法阅读,例如祖传的“读书干遍,其义自见”之类,那就事倍功半了。改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人的一种视觉行为,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开始的。早期的阅读行为属于社会某些阶层的个人行为,是少数人的特权,阅读的内容和阅读效果不能在全社会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社会发展,现代阅读已经成为全社会每个公民共同享有的权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1970年提出的"全社会人人读书,读书成为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互联网阅读成为高职学生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互联网阅读的飞速发展,使我们图书馆阅读受到很大冲击。网络化、现代化和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对老师和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面临的危机日渐严峻。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降低了他们对图书馆的依赖度,高职院校图书馆吸引力不大的原因许多是图书馆自身的,也有大学生一定原因。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吸引力的关键是图书馆管理人员是否有作为,措施是有效完善服务内容、提高馆员素质和服务理念、加强读书宣传、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的兴趣是读书的最大动力所在。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并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小学生年龄阶段相符,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书。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能够给小学生创设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这些年,有各种各样的调查数据显示,国人年均读书量很少。比如较多的说法也只有6本,而欧美国家达16本,北欧国家达到24本。这些数据未必精确,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静不下心来读书的尴尬现实。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虽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小孩去舔《圣经》上的蜂蜜,通过这一舔,让孩子对书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书是甜的。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的殿堂,应该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本文关注的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竞赛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宿迁学院大学生阅读情况的调研,了解到了大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建议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课外时间,并且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老师能够对学生的阅读书籍加以指导,学校通过举办讲座来营造读书氛围。在学生、老师、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来解决大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花钱买书不是支出,而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我们祖先曾有三样影响深远的发明: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可惜,后代的子孙并没有因为火药的发明,使我国变成一个强国,也没有因为指南针的发明,使我们掌握住了正确的方向,更没有因为印刷术的发明,使中华民族变成了一个受人羡慕的读书民族。读书之不普遍当然有很多因素,其中之一是“书”的价值一直被低估了。我们要指出:(一)花钱买书不是支出,而是一种长期的投资。一本知识性的书可以直接或间接增加生产力,即使是一本消遣性的书亦可增加见闻、扩大视野。(二)…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读书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工作繁忙时,也坚持读上几页,如果一天不着书,似乎觉得少点什么,于是养成了以读书代休息和以书催眠的习惯。但老实说读书也使我明白了不少道理,感觉十分充实。我的读书方法是:读古代的.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合理价值资源;读现代的,注重了解国情、省情、县情、民情;读外国的注重吸收一切外来文明的合理成果。读书的实践使我立正体味到:读书能完善自我、丰富自我、提高自我、拓展自我、跨越自我。读书不仅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而且能让人得到精神享受。不仅读文学作品右这种感觉读…  相似文献   

14.
汤园林 《人才瞭望》2014,(12):86-86
一位文友,有份不错的工作,清闲,工资尚可,业余时间,她用来读书写字,慢慢地.有了一点小成绩。她想在写作上倾注更多的心血.但工作所限.总感到力不从心.一直想着要辞掉工作,专心写作。可是,又下不了决心.万一在这条路上走不通.自己还有份可以糊口的工作.可是如果辞掉.自己就没有退路了。  相似文献   

15.
读书人读书成瘾,爱书成癖,日久天长,气场往往与众不同。文雅些说,是书生气;直白点讲,是呆傻气。称泛“书生”,臧否未定:直呼“书呆子”,褒贬自明。好在书呆子不以为忤,反倒乐用张岱语来解嘲:“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话虽这么说,书呆子心里也明白,那些与己有交情者,大多仍属同一类人,毕竟同声方可相应,同气才好相求。  相似文献   

16.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读书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 很多人都认为读书是件十分辛苦的事, 都主张勤奋读书而少有人主张轻松读书.其实,轻松读书并没有过错, 有过错的是许多人经历的是知识的灌输, 而不是获得知识时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正七年级语文教科书(语文版)第一册的第一课是冰心的《忆读书》,冰心奶奶回忆自己从4岁起直至80多岁,长达80年之久的读书经历,通过自己大量的阅读经历证明: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全文都像是一位长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读者伴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起成长,直到最后得出故事的结论:"读书  相似文献   

19.
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似乎是个很“低级”的问题:这还用说吗,谁不知道读书重要?我也经常向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的:“获取(增长)知识。”听上去无懈可击.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一直是这样被教育着的,从来没有怀疑过它的下确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本文针对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久教,久练而无长进的现状,从“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教学流程单一化,违背了‘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认知思维规律;课堂提问不当,启而不发,思维导向欠明确”分析了困扰阅读能力提高的三大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端正教学思想,建立阅读教学常规,规范学生阅读行为,加强课外阅读;二、打破教学流程单一化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起与学生认知体系、思维规律相谐调的阅读教学课堂结构;三、强化提问的“精品意识”,突出中心提问,以点带面,启发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