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的谏臣,就其作用、成就与影响,首推初唐的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河北馆陶人(一说河北曲城,今大名县东)。少时出家为道士,隋末投瓦岗起义军,后降唐。又被窦建德所获,任起居舍人。建德失败,入唐为太子李建成洗马。唐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后又任侍中等职。他前后进谏二百余事,多被唐太宗采纳。唐王朝统治地位的巩固,唐代初期社会的发展,以至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魏征的谏议起了不小的作用。这在史学界似无争论。  相似文献   

2.
魏征是曾被唐太宗李世民誉为“一面镜子”的重要谏臣。当他觉察到李世民偏听奸人之言,欲加害于他时,仍敢于直言不讳地向唐太宗提出批评。他说,我不愿作百事顺从的忠臣,但愿做个直言的良臣。李世民问魏征;“忠臣和良臣有什么区别?”魏征答:臣子进谏正确,君主采纳,政治修明,天下太平,臣子落得美名,君主也获得光辉的声誉,这样的臣子  相似文献   

3.
古人谓,君莫大于纳谏,莫大于进言。然而,作为子敢于犯颜直谏,却是一件难事。当然,汉初之张良、隋初之李谔、唐初之魏征,他们都是敢谏的成功者。其中,魏征的《十渐疏》,更是流芳千古。然则,我以为精彩绝伦、深刻透彻的范例,当属清代名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孙嘉淦(1683—1753),字锡公,号懿斋,别号静轩,山西兴县人。他历仕康、雍、乾三朝,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在改革大学、审理冤狱、取消酒禁、治理永定河,以及抚治苗民等方面,都有过卓越的建树。他一生以直谏闻名,也因直谏每受挫折,但始终不悔。雍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明君直臣,最为人们所推重的,莫过于唐太宗与魏征了。唐太宗在唐初广开言路,知人善任,修身正己,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从而自己也落了个明君的美誉。魏征则在唐太宗朝,敢于直言进谏,为之出谋划策,指正其偏颇,成为唐太宗的股肱之臣,以至被唐太宗比作一面镜子。千百年来,他不仅是家喻户晓的忠贞耿直之士,而且是文臣武将效法的楷模。在人们看来,好像没有魏征,贞观之治部要受到影响一般。因而,他们休戚与共、相得益彰的明君直臣的故事,自然成了千古佳话。  相似文献   

5.
正魏征的母亲患咳喘病多年,四处求医不见效。后来,御医开一处方,药物为川贝母、杏仁、陈皮、法半夏等,可老夫人却因药汁太苦而不肯服用。一天,老夫人说她想吃梨。魏征立即将梨切成小块送给老夫人,可老夫人却因牙齿脱落,不便咀嚼,只吃了一小片。魏征心想,那就把梨片煎水加糖后让老夫人喝汁吧。没想到,老夫人喝了半碗还舔着嘴唇说:"好喝!好喝!"魏征见母亲非常喜欢喝  相似文献   

6.
刘洎之死真相考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洎是唐太宗贞观后期宰相,其直谏之言多为太宗所嘉纳,被太宗誉为魏征之后的重要谏臣。可是贞观十九年(645),太宗突然将他赐死,留下了一桩争执不休、发人深省的悬案。  相似文献   

7.
九百多年前.在八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出类拔萃、多才多艺的人物—蔡襄他不仅在政治、书法、文学、史学、植物学等领域内颇多建树.硕果累累。而且在道德方面.心正品高,忠直清廉.堪称楷模。欧阳修称赞道:“嶷嶷蔡公.其人杰然。”’,朱熹颂杨说:“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②本文拟就蔡襄的人格作些分析。(-)高尔基曾说:“人在本质上是个人殉道者。”③所谓殉道.就是服膺真理,献身事业、在中国历史上,诸如孔子、孟子、司马迁、诸葛亮、魏征等人都是这种伟大的殉道者。而蔡襄.就他的为人和事迹而言、无疑也是…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的表象后面──李世民与魏征关系新探王万盛中国古代帝王君臣中,能亟于求谏,敢于直谏者,当推李世民、魏征二人,其中缘由,前贤已多论及,然始终未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历史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只有探索出最一般的关系,才能真正触及到历史的本质,并以此为起...  相似文献   

9.
<正> 魏征是我国封建盛世唐朝贞观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患想家。他能以史为鉴,总结经验教训,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及时地向唐太宗提出种种谏言和治国方略。他对唐朝皇帝忠心耿耿,正直不阿。为了地主阶级国家利益,他可以不顾个人安危,犯颜直谏。史称他曾谏“前后二百余事”。  相似文献   

10.
范晔《后汉书》将王充、王符、仲长统三位合传,首先考察他们共同的批判性和创造性。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王符思想研究》(简称《王》),是论王节信的第一本专著。作者王步贵在《前言》指出:魏征、韩愈、杜甫等异口同声,颂赞王符及其《潜夫论》,清代刘熙载《艺概》褒扬他醇厚如董仲舒。王符是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常被称为王安定,他的字“节信”甚契合原名。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人,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伟人。至今,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去陕西“药王山”瞻仰这位千古不朽的药王”、“孙真人”。他的《千金方》、《养生铭》等著作,早已传遍全球。他是著名的道家、医药学家;他帮助魏征修齐、梁、陈、周、隋五朝历史,他与唐初著名文学家卢照邻有过往来,他的医药著作中有丰富的哲理:毫不夸张地说,今后,文、史、哲、医药、科技、宗教各界,都会十分关注这位伟人。  相似文献   

12.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晋代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神话学家。他虽然活了不到五十岁,但其文化成就却是多方面的。郭璞一生的著述很多。《晋书·郭璞传》说:“璞撰前后筮验六十余事,名为《洞林》,又抄京、费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注释《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仓》、《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数十万言,皆传于世。所作诗、赋、诔,颂亦数十万。到了唐代,魏征等修撰《隋书》,《经籍志》里仍著录有:《尔雅注》五卷,《尔雅音》二卷,《尔  相似文献   

13.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省)人。他是一个官宦子弟,早年丧父,寄居姐姐家里,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均未及第。当时有人想出钱替他买个官爵,但被他婉言谢绝。他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格律”词派代表,深得南宋大作家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赞誉。他一生始终是个布衣,依赖达  相似文献   

14.
姚燧(1239——1314)号牧庵,洛阳人。少孤,为伯父所抚养。官参政,有《牧庵文集》五十卷。他的散曲,有不少随意抒情与描摹儿女风情的作品,语言浅白,笔调流畅。当时人把他和卢挚并称,是士大夫有意采用散曲这种新诗体来抒情而成就较高的作家,因此在散曲发展史上影响也较大。〔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是他的代表作,曲子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面容”是列维纳斯用来指称“我—他”伦理关系的表征,也是其“他者伦理”思想的入口,但其在进入媒介场域后,却遭遇了物质化的掩盖与伦理指称的转向。在抖音短视频中,特效贴片黏合的脸导致人面容多义性的隐没,趋同的吸引装置改变了人与人和谐真诚的交往伦理,进而演化为物化个体间的展演伦理。而抖音界面的显现,也以崇高的声音权利与平滑的内容接替遮蔽了用户自身的理性,干预了用户的他者性,将“我—他”伦理转换为“我—它”伦理。特效贴片及数字界面因思想意志的缺失,透显出对他者责任心的淡漠,以致列维纳斯的伦理理想遭遇现代性危机。因此,从他者伦理视角考察抖音的“面容”呈现,可以发现,一种物质性的“面容”德性亟须建立,用户的理性权利也亟待归还。  相似文献   

16.
陈爱华 《江海学刊》2015,(2):40-46,238
在《为自己的人》一书中,围绕"道—德形态"的基本问题,弗洛姆揭示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的二律背反、理性—人所蕴涵的二律背反;围绕"伦—理形态"的基本问题,他揭示了当代人与自身力量的关系被作为商品的知识所中介,进而导致人与其自身力量的二律背反;围绕"伦理—道德形态"的基本问题,弗洛姆指出,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缺乏设计"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之眼光,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二律背反。如何才能消除或者超越上述的二律背反,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弗洛姆试图从伦理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构建基于生产性的人道主义—普遍伦理学。然而,在方法论上,他囿于人本主义伦理学及其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的运思,脱离了现实社会基础,在实践中只能是一种"乌托邦"。  相似文献   

17.
读诗随笔     
写在前面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高尔基也说过:“真正的诗——往往是心的诗,往往是心的歌。”(《给薇·叶·加克尔——阿林斯》)而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他对客观环境与自身经历的反映,即他的思想感情,也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诗,这种经过提纯而又形象化了的思想感情,就象一个窗口,可以通过它使人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而这,是有趣的。这大概也是诗味的一种因素。 每个诗人都有一个内心的小世界,每首诗都是他要向别人打开的窗口。然而,“某一种人,一定只有过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的本阶级之外。”(鲁迅《南  相似文献   

18.
一、正史  记载隋唐五代时期史事的纪传体正史 ,共有五部。《隋书》八十五卷 ,实由两部书组成 ,其中纪传部分五十五卷 ,是贞观十年 (6 36 )由魏征领衔修成 ,记载隋代 37年史事 ,志三十卷 ,显庆元年(6 5 6 )由长孙无忌奏进 ,记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制度 ,原名《五代史志》。由于这一原因 ,《隋书》有单署魏征等撰和分署魏征与长孙无忌的不同方式。《隋书》撰修于唐初 ,相距甚近 ,有王劭《隋书》、王胄《大业起居注》等可为基础 ,预修诸人又均曾经历隋末变故 ,故所记大多较翔实 ,同时 ,也不免因与现实政治有关而多有讳饰。《隋书》诸志…  相似文献   

19.
唐代魏征执政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云梦学刊》2005,26(4):69-71
唐代魏征关于执政者必须具有责任意识、公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执政思想,曾指导唐太宗李世民执政23年,成就了其功载史册的“贞观之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汲取魏征这一执政思想的积极成果,强化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和人事的公正意识、对现实和未来的危机意识,有益于贯彻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哲学上,他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恩格斯曾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曾经是当时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跟随其学习哲廿年,很受柏拉图的器重;但他不迷信柏拉图的观点,注重现实,敢于创新,独立地进行科学研究,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学派。在伦学理方面,他也有重大的建树,成为其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写了许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