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当前新农村建设陷入了"形式化"困境.其根源在于缺乏政治建设的跟进.要破解新农村建设的困局,必须把政治建设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题当中,着力调整与完善与农村社会相对应的基层政治体制、政府运行机制以及以农民权利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新农村建设应该包括五大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而政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前提.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还权于民,其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调整中央与地方、国家与农民、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位居各项战略任务之首。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城乡关系上国家战略目标由城市向农村转移。新农村建设与城市社区建设不是"敌进我退"的关系,而是共生与和谐的关系。城市能力强劲、功能健全是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社区建设切实加强城市社会发展,改善城市发展质量,使城市在城乡和谐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应当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学校文献情报中心 ,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和窗口。理清二者关系对于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职能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浅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周敏凯 《学习与探索》2012,(12):34-38,1
以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动力。因此,应该全面、深刻、深入地认识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四对主要关系,即党内民主理论创新与深化民主建设实践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民主文化建设的关系、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与党内思想教育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等。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本质上就是实践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建设主要包括 :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社区组织职能的科学界定 ,社区组织建设和职能履行的资金保障。我国城市化社区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是 :正确处理城市社区与政府的关系、社区与市场 (企业 )的关系 ,建立健全自治的社区组织并明确其功能 ,获取充足的建设资金。我们应该借鉴外国及澳门地区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6.
雷兆阳 《探求》2007,(6):45-47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要工作,是党的建设一个永恒的课题。当前,要认真解决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主要环节,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的社会建设思想主要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想和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尽力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致力于建构平等的社会关系。这些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这些思想也存在缺憾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唐晓阳  杨爱平 《探求》2002,(2):24-26
社区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已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热门话题。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期 ,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形成了由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共同促进的社区共建机制 ,这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社区建设思路和模式。沿着这一思路和模式 ,当前的社区建设应着重理顺“四种”关系 ,即党政关系、政企关系、政社关系和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关系。  相似文献   

9.
“感知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的新理念、新方向、新趋势.它是以物联网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主导、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治理城市病态和增强民众幸福感为目标的城市建设新理念.感知城市建设有利于治理城市病态,提高居民幸福感知程度,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提高城市科学决策水平.我国的感知城市建设需要思考和处理好几个关系:感知城市建设理念与其他理念城市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信息技术建设与治理城市病态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与相关乡镇建设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中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幸福感知共享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中市场决定与政府作用的关系.感知城市建设要搞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应规划;抓住主导因素,明确推进策略;促进资源整合,积累资源投入;加强理性分析,突出城市特色;培养吸引人才,解决应用技术;创新支持政策,营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0.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能力建设要重点考虑五个基本问题。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关系的本土定位问题,其次是社会工作机构管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问题;第三是机构领袖能力建设问题,第四是社会工作机构实务能力建设问题,最后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要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工作机构关系的本土定位是关键,但行业建设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11.
王艳华 《学术交流》2004,(11):141-144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当代文化建设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的源与流的关系,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文化建设中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黄娟  高凌云 《创新》2015,(2):70-76
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两大组成部分,两大建设紧密相关而且相互影响,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政治文明,建设政治文明保障生态文明。生态政治化与政治生态化是当今社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精神。厘清了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辩证关系,提出并分析了生态环境危机就是政治危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转向生态政治,以及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政治建设,重点分析我国政府建设生态化、法制建设生态化、民主建设生态化问题,是推进我国政治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建设问题的认识准确与否,首先取决于能否准确理解与界定社会建设的概念。本文从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社会建设所涵盖的范围、内涵以及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社会建设的概念的研究做了梳理,归纳总结出社会建设的深刻涵义,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刘正球 《探求》2015,(1):65-70
区域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它的产生、发展都需要以一定的法治环境为基础。如何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关系区域发展模式的命运。在区域发展模式背景中,建设法治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重点是要加强地方立法,完善主要机制,以建设好行政法制环境、司法法治环境和社会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法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文化已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软环境。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文化,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文化保障。大学文化建设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建设的方法性问题,它主要包括:大学文化建设现状的辨识与凝练、大学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大学文化建设内容与任务的描述、大学文化建设途径的把握,以及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孙芬 《阅江学刊》2012,4(5):57-6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生态制度是调整人与生态环境关系制度规范的总称。生态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关于生态制度设计的经验为中国生态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我国应切实加强生态制度建设,健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市场化制度,完善促进生态和谐的法律,推动政府行为的生态化转向,促进全体公民的生态参与。  相似文献   

17.
论信用经济与法治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各地都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本文以法治为视角,从诚信原则的法律化、信用立法、公正司法等三方面论述了信用经济和法治建设的关系,指出从道德观念到法律原则的转变是诚信被普遍遵守的重要前提、构造社会信用法律体系是建设信用经济的必要基础、公正司法是实现诚信原则法律约束力的根本手段,从而肯定了法治建设在当前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打造信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社区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民主自治 ,北京市在社区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具体包括资源获得机制、社区参与机制、社区工作机制、社区意识的整合机制、社区控制与监督机制和社区激励机制等。此外 ,为更好实现民主自治 ,还需要考虑到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 ,避免社区建设落入“模式化”的陷阱 ,理顺政府与居委会的关系 ,重视社区领导的素质与社区工作成效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9.
王同新 《社科纵横》2006,21(6):31-32
党内民主建设受其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政党与法律、政党与政权、政党与社会的关系是特定政治生态环境中影响党内民主建设的最基本的决定性因素。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民主建设的法治环境、政权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动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党内(体制内)的高度自觉,一是党外(体制外)民主的压力,两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王玉主 《创新》2012,6(3):71-75
通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基本目标的分析,自贸区建设应是受经济利益主导的,而战略目标则是在自贸区推动的进程中逐步明确和发展的。未来一个时期,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促进作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非经济因素影响。如何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视角评价中国—东盟自贸区,需要从思路上作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