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嘉 《现代交际》2014,(2):123-123
现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能更快、更好、更多地接收到资讯。面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更广泛地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积极利用电脑网络、手机网络,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传播,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更容易被受众所接收,从而取得正确的反馈,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统一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科学理论能否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并掌握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新形势下,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文化传播单一路径,良好的视觉效果与丰富的交互体验为马克思主义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由于不利因素尚且存在,借助新媒体推进我国马克思大众化的进程仍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在明确马克思大众化内涵的基础上,尝试厘清二者的内在联系,以期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顺利推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新疆迎来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大机遇新时期,通过从“新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现状”、“新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和“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举措”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正确把握新疆社会意识形态变化发展,加强和推进新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对于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具有全局性深远性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卢雨锐 《公关世界》2022,(13):63-64
面对全球化不断加深、社会多元文化大爆发的大环境,我国社会发展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传播方式也进入人工智能算法掌控的新媒体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信息数据爆炸的时代。“信息茧房”效应从媒体传播到社会政治生活都被新媒体技术能效放大化,这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信息茧房”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双重效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学生理论社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理论社团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旨在通过对学生理论社团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途径的分析,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建设要从规范社团管理、明确价值导向、提高活动品位、注重监督指导入手,对现今高校理论社团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全面发展和普及,在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传播信息作用的同时带来的传播失范现象也令人触目惊心。如何更好的规范与发展新媒体传播,使之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形成健康文明生活的新空间,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着重从传播者、受众、传播媒介以及法律法规四个方面针对网络失范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其大众化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马克思理论大众化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传播方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阵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产业的诞生丰富了传统媒体的形式,为传播者和受众提供更加便捷、广阔的交流平台,信息借助多元化新媒体传播趋向特征显著,生动的视频传播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新宠。在此时代背景下,世界各著名高校通过拍摄学校形象宣传片扩大学校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传播本国文化.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优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途径。但信息复杂交织,多元文化交融,消极思想干扰,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层出不穷,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应快速净化新媒体传播环境,建设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传播导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充分应对新媒体负面影响带来的挑战,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媒体时代契合度。  相似文献   

10.
网络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快速崛起,传媒生态被改变,媒介格局被颠覆。新媒体能够与受众实现真正的双向联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进行大众传播,同时受众的主动性明显增加,使信息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主要界定了新媒体环境的内涵,并从受众的地位与角色、传播者中心地位和传播秩序三方面综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郭怡雷 《公关世界》2022,(15):56-57
新媒体时代,先进的媒体技术为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带了极大的机遇,但同时传播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显著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对红色历史文化进行传播,提升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效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从提升传播重要性的认识、挖掘深层次传播内容、打造高素质传播队伍、推进传播渠道建设、推进红色历史文化微传播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职业院校的理论工作者,需要着力提高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忠诚实践者.笔者结合实践,浅谈一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则--"灌输",对于职业院校宣传普及这一理论体系的认知、定位和运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活动是传播者和受众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调整好传受双方的关系对于实现两者间有效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西方传播学十分重视传播技术与技巧,尤其是受众研究正日益成为其研究的重要领域,为实现有效传播服务。“群众办报”思想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报刊思想在中国的延伸与发展。毛泽东在1948年《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明确提出这一思想:“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作为毛泽东新闻理论的基本观点,群众办报思想体现了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目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交往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传播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的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成为我们不得不重视的一项课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和传统德育方式如何有机地结合,德育内容怎样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具有吸引力,如何更好的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德育服务,是当前高校德育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资源互补的优势,努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创新新媒体的教育手段与载体;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规律,优化德育内容等是提高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德育实效性的根本前提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新媒体凭借其海量信息、传播广泛、交互性强等优势,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对传统媒体似乎有取而代之的势头.但事实上,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资金雄厚等方面的优势,是新媒体不能企及的.本文研究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困境与发展.汤玛斯·费里曼在《世界是平的》的书里提出一个观点:从21世纪开始,世界完全“平”了,只要你有宽带,只要你有热情,你就永远不会被边缘化.一个人,一个个体,通过网络实现了和全世界的连接.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裹挟着巨浪汹涌而来时,传统媒体无疑遭遇了无所适从的局面,数十年甚至百年缔造的媒体“帝国”在新技术传播环境下几近崩溃的边缘.难道新媒体真的是“山姆大叔”,独霸天下?新媒体不是自发地孤立出现,它们来自于传统媒体,脱胎于旧媒介的形态变化.后者对前者是继承、扬弃、补充、完善和发展.当新的形式出现时,相对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会死亡.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公交移动电视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这一媒介的产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传播效果的研究是其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传播者、受众、讯息、传播环境等方面进行阐释,透过现象发掘本质,研究公交移动电视新媒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新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优势。它的出现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何结合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开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领域,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的分析,提出一些新的方法与手段,希望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而且通过多种途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毛泽东的这些贡献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因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新媒体不仅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新媒体背景下,探索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化挑战为机遇,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