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因此本文以南昌市的幼儿教师为被试,引用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了南昌市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原因,从中得出能有效缓解南昌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有力措施,从而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园园长科学规范管理幼儿教师提供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珍 《职业》2006,(11):14
先看一组调查数据;刚工作的职业倦怠率为46.6%;工作1年为44.7%;工作4年的为43.7%.工作5年后,职业倦怠率大幅降低.虽然随着工作阅历的提高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来越少,但也有特殊的高发期,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对大量咨询客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主要有三个职业倦怠高发期.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的有序发展。笔者通过研读国内外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文献,通过总结与分析,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入手,探讨该群体职业倦怠的原因,并与高校工作实际相结合,提出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纽约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 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如护士、教师等)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已日益成为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辅导员职业化趋势下职业倦怠状况的出现,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解决的方法,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稳定辅导员队伍以及促进辅导员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展琳 《职业》2017,(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而教师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中职学校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却日益严重.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职业教育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高校越来越重视辅导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但是对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心理感受以及职业倦怠行为的关注度还不够。辅导员队伍如果出现职业倦怠,将影响学生教育管理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研究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探讨预防职业倦怠的对策,将有助于提升辅导员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8.
警察长期处于“三高”工作环境下身心俱疲,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从而形成职业倦怠。它主要表现在生理耗损、情感衰竭、认知偏差和人格解体四个方面。本文作者从工作、个人和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倦怠的原因并阐述了警察职业倦怠的影响,最后时警察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姜馨 《现代交际》2010,(8):30-30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人员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指出了人本管理能有效地消除和抑制馆员职业倦怠的同时,提出了馆员职业倦怠的若干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要分析职业倦怠的成因,看到它的危害,尤其要找到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职业倦怠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桔竭”。“职业倦怠”一词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心理状态。据中国人力资源网组织的“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被调查者处于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状态。嘶究表明:从职业类别来看,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本文从辅导员工作特性本身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进行简析,然后在职业特点和工作负荷方面,对造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总结,进而在减轻工作负荷、完善考核制度等相关基础上,详细分析与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管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已经成为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关注热点。而警察日常工作中听面临的高负荷、高压力、高应激性,使警察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群体之一。已有相关的研究表明我国警察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严重。职业倦怠不仅直接影响警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小学英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研究对某市4所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分析其结果,提出构建一个以职业倦怠为核心,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为三个层面,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为前因变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教学效果为后果变量的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干预模型。  相似文献   

15.
青年职业倦怠成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关于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个观点:一、职业倦怠是人们在工作领域反应环境综合压力的一种方式。它的初始表现延续人类的进化机能,具有选择性适应意义。二、青年个体长期陷于职业倦怠,则有病态之虞。病态职业倦怠不仅危及青年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影响团体工作效能。三、缓解青年职业倦怠,企业的努力是必要的,但关键在于个体努力消弭价值认知上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作为教学改革实施的关键,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教师在适应教学改革的同时还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因此极易引发职业倦怠。教师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有潜在影响,研究教师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倦怠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爱剑 《现代妇女》2014,(9):272-272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新闻媒体工作给从业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长期的压力得不到纾解,职业倦怠便不可避免。职业倦怠其实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由于职业压力,人们感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被耗干、被燃尽,进而降低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本文对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倦怠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探索了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媒体从业者职业倦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于青年教师。对256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其心理资本、职业倦怠特征及两者关系。结果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在不同性别、年龄、教龄、岗位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职称、教授课程及岗位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其职业倦怠各维度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高校青年教师心理资本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图书馆女职工职业倦怠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并从社会、个人、组织等层面探讨了解决图书馆女职工职业倦怠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职业倦怠的发生率较高,教师就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国内学者通过对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院校及高校教师的调查,发现职业倦怠问题在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着。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中小学教师学历上移的驱动下,约有2/3专科院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