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位于滇、川、藏三省交界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是历史上滇藏茶马互市的交通要塞,在州府所在地中甸县中心镇的北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佛教寺院,这就是康熙皇帝于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所敕建的藏区十三林之一——中甸归化寺。中旬归化寺又称噶丹松赞林,兴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初时有喇嘛330名,到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寺院僧侣增至1226名,以后其寺院的僧侣数额一直保持在1200—1500名之间。解放前,归化寺在中甸人民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威望,藏家以送子入寺为僧为荣。富裕之户,家家有当喇嘛的男儿。削发为僧者,既出家又当  相似文献   

2.
白居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江孜县江孜镇,由著名的江孜法王饶丹·贡桑帕( 1389—1442)在一世班禅大师克珠杰·格勒贝桑布( 1385—1438)的帮助下创建于公元1418—1436年间。整个建筑由围墙、寺院、吉祥多门塔和僧舍组成,是一座塔中藏寺、寺中有塔、寺塔相得益彰的典型藏传佛教寺院。寺、塔内立有无数精美的塑像,满壁都绘满了金碧辉煌的壁画,是一座集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于一体的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艺术博物馆。由于它在宗教上的特珠地  相似文献   

3.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是班禅大师驻锡之地,可与拉萨的布达拉宫相媲美。扎什布寺,座落在日喀则城西的尼玛东山尾,背之山形如大象奔跑。寺庙距市区约四里。远望寺院,依山面筑,宫殿重叠,毗连错落,雄伟壮观。总面积近三十万平方米。其主殿大经堂可容纳二千多人在此念经,是该寺最早的建筑,历时十二年才建成的。大殿左侧是大佛堂,叫强康(弥勒佛堂);右侧是度母佛堂。大殿旁还有一座在其他寺院没见过的佛堂——“汉佛堂”(甲纳拉康)。强康高三十米,共七层,建筑面积八百六十多平方米。殿内大铜佛高二十六米半,其尊座便有三  相似文献   

4.
从杭州往南,经过丽水,即可到达景宁畲族自治县,它成立于1984年12月22日,是华东地区第一个自治县。我到景宁,正是清明时节,驰名中外的惠明茶刚开始采摘头轮,漫山遍野的茶树苍翠欲滴。景宁出产的惠明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唐代惠明和尚在敕木山上建寺,并与当地畲民在寺院周围辟地种茶,遂名惠明茶。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了畲民制茶能手雷承女采制的惠明茶,荣获金质奖章,故称“金奖惠明”。  相似文献   

5.
双山寺猜想     
没想到立春一个多月后,又下了第二场大雪。雪前一个特别阴沉凝重的日子,与几位挚友来到离恩施城约40公里的白果乡两河口,沿山驱车盘旋而上,经过约两、三公里的村组路来到楠木坪村踏访古迹双山寺。听上辈人传说,这寺庙是先有和尚,后有尼姑。开始是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到这里后就不肯再走了,说是看中了双山,在这里修庙建塔。圆寂后,弟子就把他的舍利子埋在塔里了。寺庙香客不断,香火缭绕。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庙里都还有和尚。后来,外面来人,说是牛鬼蛇神要彻底铲除,和尚无处安身,就远走他方了。庙宇也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因为庙门与舍利子石塔修造得坚固,捣毁太费劳力才有幸保存至今。  相似文献   

6.
位于类乌齐县的祖拉康寺是出生在达咙噶斯家族的桑吉温于1276年始建的。当时修建了“阳宫”寺和“莎玛”寺,并设立了哲学及怛特罗的理论学说机构。1320年乌金贡布又建造了富有艺术风格的“昌吉理殿”,所以祖拉康寺又称“昌吉玛”寺,到1326年正式落典。距今已有7百多年的历史。祖拉康下设3个扎仓、2个拉章。按噶举派规定拥有僧人2500左右,在西藏白教寺院中可算是规模最大之一。这座寺已传承23代法台,在各地有58个分寺,多集中于青海、云南、四川、昌都等地。祖拉康寺建筑面积有2809平方米,共分3层楼;第一层称“条花殿,”墙厚在1.6米以上,高有13.5米。墙外涂有3种竖型颜色,殿内有180根柱子,每  相似文献   

7.
位于兰州市北,因山上有一座白塔,寺因塔而得名,该寺抬建于元代,明朝重建,寺院平面呈长方形,白塔居中,塔身为八面七级,高约17米,上有绿顶,下有圆基,通体洁白,挺拔秀丽。登上白塔,可府视兰州市容,白塔与黄河上的铁桥构成雄浑壮丽的景色,成为兰州的象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塔尔寺概述     
塔尔寺是青海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我国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是:西藏的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札什仑布寺;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其中以噶丹寺和塔尔寺最为著称。前者是宗喀巴创造的格鲁派第一个寺院;后者是宗喀巴诞生之地。因此,塔尔寺的创建、发展以及格鲁派在青海广泛传播,都与宗喀巴有直接关系。塔尔寺位于湟中县鲁沙尔西南角的莲花山中,距西宁古城二十五公里,是国务院一  相似文献   

9.
一拉卜楞寺(以下简称拉寺)座落在甘肃省夏河县境内,自1710年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修建闻恩学院,到五世嘉木样于1941年修建上部学院落成,历经270余年的兴建、翻修、扩建,已成为具有六大学院(扎仓)、48座佛殿和囊欠(活佛住所)、500多座僧院、五百活佛、三千喇嘛,统辖108寺的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之一。这样庞大  相似文献   

10.
一、建筑修建寺院本身是一种宗教行为,所以开始从选择寺址到工程峻工,不仅时时伴以各种仪式活动,并且对修建过程中的每一步骤,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说来,寺院应修建在依山傍水之处。这除了受汉族古代风水观念的影响之外,还出于宗教自身的要求。修建寺院的理想之地应该是背靠大山,襟连小丘,两条河流分别从左右两边流过。寺院座落在水草丰茂的谷地中央。寺院之四极(即东西南北四个方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韶关南华寺藏有一份业已裱装的八思巴字文献资料。这是用八思巴字拼写蒙古语的元代文献,包括两道圣旨(尾部均残缺),合裱于一纸(裱装有误)。圣旨的颁发皇帝是元仁宗普颜都。圣旨颁发的时间是一三一七年的前几年。圣旨甲宣谕的对象是元朝的军官、军人、城子达鲁花赤和官员、来往的使臣;圣旨乙宣谕的对象是元朝的宣慰司、廉访司官员、军官、军人、城子达鲁花赤和官员、来往的使臣,责令他们保护曹溪(宝)林山南华禅寺所属各路寺院和圆觉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对三幅来自承德的唐卡进行研究。承德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距北京大约256公里。承德山青水秀,曾是清朝皇帝的避暑之地,此后清朝在这里建立了一些佛教寺院。1701年,康熙皇帝在一次出外野猎中发现此也风景如画;“河水从狭长的路带中间缓缓流过,四周山峦起伏”,于是决定在此地建一别墅,作为皇族贵戚夏季避暑之地。1703年别墅正式落成,从此这座华丽的建筑物以避暑山庄之名闻名于四方。承德位于北京和皇帝打猎之地——木兰之间,来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3月11日,湖北省民宗委主任柳望春率机关干部职工到省佛协直管寺院——武汉灵泉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与寺院僧人、义工们一道,在寺院栽下红叶石楠球、女贞、梅花等树苗近700棵。柳望春指出,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性事业,对于促进入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佛教自古就有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优良传统。寺庙是实践生态理念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宗教生态建设的重要窗口。灵泉寺作为湖北省佛协的直属寺院,要在完善功能配套、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生态寺院等方面作出表率。省民宗委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寺院义务植树,就是以实际行动帮助  相似文献   

14.
坐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王府村的红教寺,自1887年创建以来,已经历了110年历程。拉卜楞红教寺是一座宁玛派寺院,其寺僧在着装、蓄发、习经、修法、佛事、持戒诸多方面与毗邻的拉卜楞寺有别,但实质上它是拉卜楞属寺之一,一切事务均听从拉寺调遣,是由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派生出来的第七大学院——“大密咒学院”()。 对于拉卜楞红教寺之研究,在本世纪40年代初,曾有于式玉教授所撰写的《拉卜楞红教喇嘛的现状、起源与各种象征》一文。然而,近五十多年来,未见任何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1,(7):42-42
西双版纳的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男孩子到了七八岁时,都要入佛寺当几年和尚,三五年便可还俗,这是小乘佛教的一种规矩,历代都要遵守。他们认为只有当过和尚的人才是有教养有学问的人,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寺院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6.
位于西藏自治区扎囊县县城内的扎塘寺,是座典型的息结派寺院,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扎塘寺建筑风格别致古朴,壁画独特雅致,与众不同。1985年,自治区文物普查队,对扎塘寺进行了详细的勘查。不久,自治区文化局和山南地区文管会负责同志也来扎塘寺查看,认为这座隐姓埋名几百年的古老寺院很有特色和代表性,计划重新维  相似文献   

17.
在海拔1200多米的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来乡寺院村土家山寨,有五块能使普通水稻变成香稻的神奇水田。据清乾隆四十年《石柱厅志》上记载;“香稻唯产悦来寺院,此米呈阴色,晶亮;煮饭时香气扑  相似文献   

18.
从“民先队长”到中纪委书记(之一)文/朱泽云图/刘增林一、走出湘西大山的爱国青年李昌,原名雷骏随,乳名随三,1914年12月12日出生在湖南省永顺县塔卧乡雷家老屋一户开明士绅家庭。永顺古称溪州,是土家族聚居区。有“塔卧、颗砂的米,龙家寨的女”的传说。...  相似文献   

19.
栖岩寺浅探     
栖岩寺位于山西永济市城西南20公里的中条山巅。北周建德年间建寺,初名灵居寺,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改今名。同年,隋文帝奉送舍于三十州,诏令十月十五日同时起塔,此寺即其中之一。隋、唐时寺况极盛,宋以后各代屡有修葺,于山巅、山腰、山麓分置上中下三寺。  相似文献   

20.
羌姆()是藏传佛教寺院宗教舞蹈的总称。同仁各寺跳羌姆均有自已的特点和风格。但民间公认吴屯上庄寺的《切将卓》跳得最精彩,最有特点,最具有代表性。这里的羌姆不仅舞蹈艺术高超,而且服装,道具、音乐都很优美,别具风格,故在此作为重点予以介绍。 一、羌姆的历史渊源 (一)羌姆的渊源 从一些佛经记载看,羌姆这种藏传佛教寺院特有的舞蹈艺术,源远流长,有着复杂的演变过程。相传,早在8世纪中期,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崇尚佛教,他派大臣专程前往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