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6,(5):25-25
相关数据显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从1993年的78%下降到2004年的42.7%: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却明显上升.从1993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57.2%。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没有相应的变化.一直在70%左右的水平上波动.特别是县乡级财政在整个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更低。这说明我们的分税制在明显提高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同时。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一定的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收支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学界及社会各阶层对我国宏观税赋轻重问题一直存在争论。以安徽省为例,构建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模型,对安徽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与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适度性分析,探寻财政收入占GDP最适宜的比重。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3年安徽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与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社会稳定、社会公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相比,不论从静态看还是从动态看,都处在优质适度状态。  相似文献   

3.
多数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随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而下降,在收入水平较高、人口规模较大的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与产业结构的这一关系几乎普遍成立。通过一个简单的两部门经济模型,证明了在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及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由于就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之间的这一关系是成立的。收入水平和人口规模会对这一关系产生影响,从而产生一些例外的情况。在对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关系认识的基础上,说明了中国东部地区近年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中国其他地区可能是由于其进入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造成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应采取相同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皇国在教廷财政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皇国是罗马教廷极为重要的一项财政来源,其各种收益如赋税、军役税及司法收入等构成教皇国财政收入的主体。西方学者往往低估其对教皇的财政意义,其实不然,教皇能否从教皇国取得各种收益取决于对它的控制程度。通过对不同时期教皇国收入在教廷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分析,可以得出宗教改革以前教皇财政收入70%以上来自教皇国这一结论,从一个侧面反驳了宗教改革主要源于财政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1978年占31.3%,1983年占21.5%,1993年占17.1%,到1996年仅占10.8%。比重的这种变动状况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比重的下降不是在经济滞缓甚至萎缩状态下形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中科院研究员胡鞍钢博士在京就这一问题发表看法。 胡鞍钢研究员明确主张;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必须靠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果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下降,中央汲取财政能力过低,就无力解决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问题,也无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平目标。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时政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是解决地区间差距扩大的前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国2001~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经济开放对中国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实证表明样本期内,一方面,经济开放使得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就业比重呈倒驼峰型变动、服务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这意味着经济开放对工业就业比重的拉升作用会在某一阶段呈下降趋势,使得工业的就业吸纳能力逐渐下降,而有利于服务业就业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自身经济发展对就业结构调整存在积极的作用,各产业的发展均对自身就业产生了正向的拉动作用。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二是要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加强人力资本的积累,使其能够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三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建立优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四是逐步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形成合理的工资决定方式。  相似文献   

9.
增值税转型对衡阳市财政收入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增值税的转型势在必行。文章深入分析了新增值税的特点及其对衡阳市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衡阳市享受该优惠政策的8大试点行业进行了测算分析,从而得出:增值税的转型在短期内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衡阳市财政收入的减少,但这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影响并不大;但从长期来看,转型对衡阳市财政收入的增长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采取积极的态度、稳妥的政策逐渐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0.
“二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中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通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状况好坏和实现宏调控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完善税制,拓展财源,转换政府职能,理顺分配关系,集中中央财力,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和严防税基侵蚀等方面阐述了进一步提高“二个比重”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1996年到2007年,劳动报酬占比从53.4%下降为39.7%,同期企业营业余额占比从21.2%上升为31.3%,而政府财政收入占比从10.4%上升为20.6%.尽管不少学者对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存有疑虑,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做了重新估算,但即使剔除2004年统计口径变动等影响,重新计算的结果仍旧表明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趋势存在,只不过幅度有所不同而已.如白重恩等重新估算的结果是,在要素成本法增加值中,劳动收入份额在1995-2006年间从59.1%逐渐下降到47.31%①.  相似文献   

12.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政策的实现工具之一。本文从税收制度变迁角度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税收制度作用模型,揭示了税收制度变迁在我国税收收入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率明显下降,但没有引起理论界和政策层的足够重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微观层面的时滞效应、群体博弈理论和宏观层面的蛛网模型理论,结合中国的经济金融现实,从总供需曲线、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解释。我们认为最近10年尤其是2012年以来,人口老龄化和投资收益率下降抑制了总供给弹性,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优化提高了经济韧性,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高了政策逆调节能力,这些都是中国经济波动降低的主要原因。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实体经济波动放缓的同时,金融市场波动却呈现加剧趋势,这对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和防风险攻坚战发出了警示信号。  相似文献   

14.
试论偷税罪和抗税罪蓝英思税收是国家调节生产、消费、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实行新税制后,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税收工作完成得好坏,对平衡财政收支,保证国家重点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保证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宏伟蓝...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变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国有制经济比重下降而非国有制经济比重的上升。这一变化是否具有“合理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这一重大例题直接涉及到对整个市场化改革成败得失的基本判断。本文对此进行了综合考察,实证分析显示出,所有制结构的变动与市场化的进程、要素使用效率尤其是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年均经济增长的高速水平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展示出了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的“合理性”。关于所有制变化所导致的经济主体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益是否具有“合理性”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契约论和供求论相结合的解析框架进行了有说服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地税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稳定在64%左右,地方税收可持续发展应从经济政策和经营对策两个方面考虑,厦门应争取成为全国试点城市,在分税制改革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人口、GDP、经济水平以及资金规模、市场规模、财政实力、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为依据,对改革开放以来湛江市的经济实力占全省的比重情况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认为湛江市的经济实力与广东省的平均水平及总体水平相比较,呈现出地位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发展缓慢、资金投入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利用外资水平低、海外市场开拓不足等原因所引起的。因而正是要针对这些基本原因,制定正确有效的对策,较快地推动湛江市的经济增长,改变下降趋势,使湛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人均GDP水平还是从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就业比重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都处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当前最为严重的宏观问题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失业率持续攀升,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不活跃。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既有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也有国内长期内需不足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总量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汇率政策、强调需求还是强调供给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是防滞涨;长期要解决的问题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即科学发展观的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缓速经济的表象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宏观经济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中国缓速经济的新命题.从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币流动性、进出口、国家财政收入能力等表象,判断现实存在的缓速经济趋势,指出资源环境基础与经济增长矛盾,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内生性能量逐渐衰退,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中国经济周期性下降等是形成缓速经济的主要原因;指出我国应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刺激居民最终消费,扩大有效内需.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的认识愈来愈深刻,政策越来越得力,使非国有经济从濒临绝迹到发展、壮大。如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对于调整改革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方式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发展,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繁荣市场,满足广大群众各层次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扩大就业门路,稳定社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实现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们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