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智慧思政的应用推广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深度融合,使高校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思政课中的创新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因此,要从教育的方法入手,分析当前教育现象,解决当前存在问题,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方法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视听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视听文化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如何把高校思政工作与视听文化相结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以期获得更大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影响下90后大学生社会政治心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移动网络的发展,微博、人人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载体,对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重点调研分析了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社会政治心态产生的影响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主动融入新媒体,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指导创新思政及媒体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系统的政治观,探索实践育人新途径,从而实现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网络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良性互动,营造出一个健康的新媒体网络环境,进而纠正部分学生偏激的政治心态,学会辩证地对待时政焦点、民生热点,树立科学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4.
浅议公寓网络化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的传播在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手段,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网络大举进入公寓,无疑对那些喜欢蜗居于公寓内的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思想认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的思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有效地利用网络进公寓的契机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学理念在不断进步,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互融互通的有效路径,可以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发展培养优质人才。旅游管理作为有着较强实践性、理论性以及创新型要求的专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有效的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成为了目前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本文主要借助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以及文本分析法针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探索质量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更好的发挥出课程思政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如何提高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水平这个立足点出发,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及高校教育的实际,分析了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有利因素和面临的严峻挑战,阐述了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五个关系,并提出了加强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建设网络强国"战略思想部署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建设成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等弊端,提出了"3+2"两种方案即"三大贴近""两大创新".  相似文献   

8.
刘云强 《天府新论》2007,(Z1):254-256
面临新的时代挑战,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强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意识,正确履行职责,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强化高校先进文化主阵地意识,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强化网络阵地意识,切实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意识,积极探索队伍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信息需求的重要传播方式,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及网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性,提出了提高网上思政教育的若干实效性措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受到了人们普遍关注。作为宣传思想部门,认真探索网络技术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和利用等方面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张双才  齐寅峰 《河北学刊》2001,21(4):114-117
在企业筹资活动中,负债筹资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有限责任的负债筹资条件下,会激励股东采取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从而产生债务的代理成本。木文将分析因负债筹资所引发的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并探讨缓解和消除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封建社会 ,“朕即国家”的观念在秦汉就已形成。诏令形同法令的共识自封建专制制度初建时就已产生。皇帝一言九鼎 ,从出言到形成诏令须经过一套规整的程序。其中制诏前得到可信的第一手资料是其关键 ,获取可靠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是臣僚们的奏章 ,故执掌制诏与呈奏职能的机构便一直成为中央辅助皇帝决策的机枢部门。诏令的概念在《唐大诏令集》的解释是“用皇帝口气发布的官文书”,就是说 ,皇帝的话一经以书面形式发布出来就变成了官方文件。历朝诏令虽名称不同、内容不同 ,但均“无非是指书面记载的皇帝的命令”1。对奏章的概念 ,刘勰在…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而科学技术既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 ,又对人类发展有诸多的负面影响 ,人类应该在利用科学技术的同时 ,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 ,发展全新的科学技术以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哲学是不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学说这一问题,是我们与告别“知识论哲学”的所谓“实践哲学”争论的核心或焦点问题。依笔者看,哲学世界观的抽象性并不妨碍哲学是一门具有知识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哲学的知识性和科学性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搞清哲学和科学知识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同传统哲学划清界限。认识和实践、知和行,是不能彼此割裂分离的,哲学不能从只解释世界的片面性错误极端走向不要认识的片面性错误极端。  相似文献   

15.
主客统一与现象学的审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金海 《阴山学刊》2003,16(2):13-18
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与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密切相关 ,意向性理论中的主客相关性特征和内在的主客二元分裂思维的残余决定了现象学美学审美价值观的基本理论品格 :它虽然强调审美价值在主客体的交流对话中产生 ,但是它并未真正实现主客体的统一 ,而始终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摇摆。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盖格尔的主观性审美价值观阶段、英伽登的客观化审美价值观阶段和杜夫海纳的形式上的主客统一的审美价值观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敬畏感是人们对某种力量既敬重又畏惧的情感。敬畏感与人所生存的文化背景有着直接的关联。生活在基督教文明中的西方人,其敬畏感来自上帝。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其敬畏感则来自"天命"。而从深层心理来分析,人们真正敬畏的是人自己。不同的民族性格决定着对信仰对象拥有不同的敬畏感。西方人执着的民族性格和中国人爱"变通"的民族性格及其在敬畏感上的鲜明特点表现着各自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18.
银行并购与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球范围内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化进行综合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改革方向,提出我国银行并购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9.
王冬  李军松 《北方论丛》2011,(2):113-118
近代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导致了近代中国深刻的文化变迁。在此进程中,薛福成以"中西会通"作为处理中西关系的基本目标和价值判断,运用"体用"、"道器"、"新旧"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确定了对待两者交融会通的基本准则,并以"西学中源"说与"西法为公共之理"说作为论证,主张在开放的心态中保持着本民族文化的独立自主,初步展示了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西交融会通的发展方向。这一努力是积极的,但也突出表现了近代新陈代谢的思想变迁中存在的"欲新还旧"的时代特点:以传统的文化架构容纳西学。这是时代造成的必然局限。  相似文献   

20.
群己关系是不同社会关系之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核心关系,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问题。以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理论为指导,扬弃和超越先秦儒家注重中道、和谐的理论向度和思维方式,克服群己关系形上思考的二元对立,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中庸和谐、群己兼顾、共生共荣的群己关系和社会秩序,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