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开展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以来,历时已数月。在此期间,听到不少高论,也读到不少有价值的论文,对自己很有启发和帮助。它们提高了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现将我和部分同志对武汉经济发展战略的设想重新表达如下:从地处全国交通中心的地位出发,凭借加强交通(包括运输和电讯)和流通(包括商流、物流、钱流和信息流)(简称“两通”)两翼起飞,把武汉市建成“内联华中、外通海洋”或“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经济中心(这里经济中心的含义包括交通运输中心、内地贸易中心、对外经济贸易中心、工业基地、农付产品集散中心、金融中心、旅游中心、科技教育中心以及信息、咨询和管理服务中心等等,亦即多功能中心之意),以此带动并促进武汉地区、湖北地区以及内地有关各省经济的全面和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两通突破”的战略决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这对于正确选择武汉改革与发展的长远方向和目标十分重要。本文拟对若干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议论作一分析,并就武汉改革的深化提出粗浅意见,就教于大家。一、“两通突破”决策的缘由及要旨近几年来,人们对“两通”突破的讨论和争议其焦点之一是对“两通”决策本身认识不一致,因此,回顾一下这一决策的全过程有助于我们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评价“两通”。“两通”作为武汉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从酝酿到决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的起步阶段。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在农村改革初见成效的同时,城市也在酝酿改革,城市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突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封闭、封锁和分割,变城市单一的生产基地为多功能经济中心,充分发挥城市大市场  相似文献   

3.
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对“国家海洋战略”进行重新审视、梳理和设计的时候,这是因为,中国对海洋战略的重视程度离挑战引发的需求还有不少差距。“国家海洋战略”是一个复杂概念,它由水球战略、全球战略、综合战略、统一战略、科技战略、重点战略和教育战略等七个子战略构成。其中既涉及思路问题,又关联建构问题。这是一个国家和政府治理未来发展问题必须给予重视的构想,因而需要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4.
武汉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以“两通”为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如何进一步增强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使之成为城乡经济网络的枢纽?如何进一步增强武汉的经济实力与活力,使之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现代化的经济中心?这是武汉综合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经济中心,首先应该是交通中心(广义的,包括运输和邮电)。武汉现在交通发展迟缓,已不能适应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迅速改变武汉交通落后的状况,要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如何突破?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应从全国交通中心的地位出发,发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两通突破”的战略决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这对于正确选择武汉改革与发展的长远方向和目标十分重要。本文拟对若干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议论作一分析,并就武汉改革的深化提出粗浅意见,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6.
武汉的经济体制综合改革,以“两通”为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如何进一步增强武汉作为中心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使之成为城乡经济网络的枢纽?如何进一步增强武汉的经济实力与活力,使之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现代化的经济中心?这是武汉综合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经济中心,首先应该是交通中心(广义的,包括运输和邮电)。武汉现在交通发展迟缓,已不能适应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迅速改变武汉交通落后的状况,要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注释中的“通”表示某字与某字通用。教材中把通假字和古今字都归入了“通”这个范围。它的读音规律是通哪个字就读哪个字的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中的“说”通“悦”就读yue。“说文”中只收了“说”字,没有收“悦”字,说明“说”与“悦”是古今字(王力先生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促进湖北全省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省委、省政府提出以武汉为“龙头”,实行武汉与省内各地市州城城通开、城乡通开。这是贯彻落实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符合商品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通人”一词最早见于先秦时期,降及秦汉,尤其是两汉时期,“通人”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人”群体崛起并成为这一时期士阶层的重要代表,对士风、文风的转变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考察两汉“通人”内涵的流变,可以发现西汉时期“通人”的内涵比较驳杂,其思想渊源来自于儒家、道家、杂家,还未进入一个系统整合的状态.两汉之际,博通古今,打破流俗,挣脱神学羁绊的新的“通人”观已呼之欲出,延至东汉,这一新的“通人”意识得到加强并进一步深化,“通人”已成为士林中品评人物高下的一个重要语汇,愈来愈走向和儒生的对立,进而演绎为汉季的“清通”之风,直接导引了魏晋之风的来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在考察流行语“W(P) 通”短语中“通”的语义及其这种短语的组合功能,并分析了这种流行态势产生的原因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方以智“通几”与“质测”管窥关增建“通几”与“质测”是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1611—1671)提出的一对命题。对于这对命题,学界多有研究。但这些研究常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例如对这两个概念的由来、它们的具体含义、二者之关系等因素的讨论,都还可以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各族的“天梯”神话里,说到古人可以凭借“天梯”自由上下天地之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天梯没有了,人们就上不了天了,这就是“绝地天通”神话。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为什么又会有“绝地天通”的说法?从“绝地天通”神话里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 一、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  相似文献   

13.
“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之海洋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朝正处于世界性海洋历史发展的"千古变局"时代,但统治者沿袭传统模式,在立国思想上"重农抑商"、"重陆轻海",在国防战略上以"禁海"代替海防,禁海迁界、"守土防御",反映其海洋观念的淡薄;而东南沿海地方官员,尤其郑成功"通洋裕国"思想的提出和实践,显露出"以商立国",向海洋空间发展的意涵;传统时代"重陆轻海"与"通洋裕国"所反映的海洋观念,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但大航海时代,海洋作为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影响到世界历史走向和发展格局时,"重陆轻海"观念所带来的深层影响会因此而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孟加拉和缅甸之间的孟加拉湾海洋划界案是国际海洋法法庭受理的首个海洋划界案。法庭对孟加拉和缅甸之间的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包括外大陆架)一并进行了裁决,同时也发展和阐释了海洋划界的相关国际法规则。法庭依据“中间线/有关情况”规则划定了双方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单一界限,甚至将该规则适用于外大陆架划界,再次确认了“中间线/有关情况”规则在海洋划界中的主导地位。法庭还首次受理并解决了外大陆架划界问题,阐释了外大陆架管辖权及其权利基础问题,将外大陆架权利基础建立在一个崭新的概念之上,即“大陆边外缘”,弥补了司法实践在这方面的空白。法庭的审判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海洋划界国际法规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纷纷制定和调整本国的海洋发展战略,出台了有利于维护本国海洋权益的相关政策。特别是西方大国,力图构建并主导国际海洋新秩序,充分利用当前国际海洋法的有关漏洞,竞相抢占各种海洋权益。我国适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不仅仅是对全球国际形势大变革时代的积极回应,也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的重要路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建设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强国建设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与制度保障。首先,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入手,分析其地缘特征、主导动力和战略趋势,即我国应加强对周边地区安全环境的经略,为发展经济和确保安全提供战略空间。其次,保障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依法解决存在的各种海洋争议,以稳定海洋秩序,为此,分析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的关系,包括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目标远景。再次,海洋强国建设离不开海洋经济、科技和生态的互动发展,为此,分析三个核心要素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及需要克服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对策。最后,本文指出,海岛应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战略性支点作用,包括在政治、经济、安全和科技上的作用,并在阐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后,提出了我国推进“四类岛”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人都会打哈欠,人人都要打哈欠,但不少人并没有注意到打哈欠这一瞬间还真有不少学问,打哈欠虽然是疲劳的征兆,是身体固有的反射活动,但打哈欠时的气息低位置、声音高位置的自然状态(以下简称为“打哈欠状态)却几乎包括了歌唱呼吸、共鸣所追求的全部内容。意大利威尼斯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女高音歌唱家伊利丝·科拉岱蒂在1968年赴莫斯科音乐学院讲学时,对如何稳定喉头位置问题,就曾经说过:“只想到你是在打哈欠,这就是我对学生所说的全部的话。”中国音乐学院金铁林老师就歌唱时声音的走向、位置、色彩等问题也明确的指出:“如果能在打哈欠状态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通”和“阳光校长办公室系统”【本刊讯】我院教育科学研究所6月8日召开专家鉴定会,通过了我院批准立项的“八五”科研课题“记叙文通”和“阳光校长力公室系统”的软件。“记叙文通”课题负责人是我院中文系副教授黄自由。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学语文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9.
“绝地天通”见于先秦多种文献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绝地天通”,已经有诸多解释。其中“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民神不杂”,实际上是讲两种社会状态的对立,但绝非先有“民神不杂”的“绝地天通”,而后才有“家为巫史”的天地不通。而其中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因农业生产的需要,人们对天文地宜认识的飞跃,特别是天文历法的进步,才是绝地天通的根本原因。而绝地天通,则是伏羲画八卦仰观俯察的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20.
“绝地天通”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典籍中的“绝地天通”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通过文献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了“绝地天通”既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发生在东夷族有虞氏与古三苗部族之间的、一个具有相当真实性的历史事件,其本质就是将苗民分隔南北,永不相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