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敏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72-176
《丹尼尔·狄隆达》是一部由神话意象丰富叙述表层的作品.通过借用民间故事及《圣经》中关于蛇的神话典故,乔治·爱略特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蛇之间建立了互为隐喻的关系.神话原型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提示和铺垫作用.蛇与女性互为隐喻的关系对探幽乔治·爱略特复杂的女性观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哈代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常常被称作"性格与环境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宿命论和悲剧色彩。本文从哈代的生长环境、教育过程和社会背景入手,简要分析了他的部分作品中主要人物在维多利亚时代旧有习俗观念和制度下,为生存和幸福而挣扎、奋斗、追求、幻灭;并从其生活的时代和作品出发,通过对其社会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思考,对哈代的悲剧思想和社会观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3.
《丹尼尔·狄隆达》是一部由神话意象丰富叙述表层的作品。通过借用民间故事及《圣经》中关于蛇的神话典故,乔治·爱略特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蛇之间建立了互为隐喻的关系。神话原型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提示和铺垫作用。蛇与女性互为隐喻的关系对探幽乔治·爱略特复杂的女性观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瑄 《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104-106
哈代强调的复杂"印象"和多角度的美学意识在<苔丝>自然观中得到了完美体现,这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作为小说的基本思想之一,"自然"作为事件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背景材料及"自然"作为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本资料.在每个方面的分析中,哈代都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矛盾与复杂性.哈代的不协调的美学观点要求我们以多种矛盾的印象来把握自然,并进而迷恋其可能产生的多种意义.这也是哈代反传统的现代主义写作风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细读乔治·爱略特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乌托邦理想贯串了她创作生涯的始终。从爱略特放弃宗教、出版译著开始,以《织工马南传》为顶点,以《米德尔马契》等作品为终点而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体现了爱略特乌托邦理想的建构、发展和破灭的过程。《织工马南传》以"丰富的寓言要素"[1]描写了18、19世纪之交英国乡村的生活状况,强调道德情感及"人本宗教"对人的感化、教化作用:关爱能给人带来真正的救赎。《织工马南传》以前和以后的作品分别代表了爱略特乌托邦理想的上升和下降过程。爱略特的主要作品以构建乌托邦为起点,以乌托邦家园的建立为高峰,以理想家园的破灭结束,体现了她的宗教伦理观及对维多利亚社会的深刻思考。乌托邦理想的主题甚至在其一般被认为是历史、政治题材的作品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6.
英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乔治·爱略特在女性历史上取得了无人可比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因其观点及创作主题,特别是其女性主义主题,其生前身后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这使得爱略特在西方文艺评论界的地位相当令人困惑.本文旨在澄清一些爱略特与许多女性读者之间的误解及其女性主义观在其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丹尼尔&#183;狄隆达》是一部由神话意象丰富叙述表层的作品。通过借用民间故事及《圣经》中关于蛇的神话典故,乔治&#183;爱略特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蛇之间建立了互为隐喻的关系。神话原型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提示和铺垫作用。蛇与女性互为隐喻的关系对探幽乔治&#183;爱略特复杂的女性观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肖曼琼 《船山学刊》2004,(2):149-151
埃伦·格拉斯哥是20世纪前期美国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出生于弗吉尼亚州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加上生性腼腆,她从未上过学,而是靠在家博览群书进行自学.她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她尤其喜爱英国作家的作品,受其影响颇深.1933年,她在早期作品<人民之声>(The Voice of the People)再版的序言中提到把瓦尔特·司各特的小说<清教徒>(Old Mortality)作为自己的识字课本并开始尝试写作;她还提到狄更斯对她的影响,指出:"我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至少部分属于狄更斯的世界."①托马斯·哈代对她的创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她最仰慕的英国作家之一.她曾于1914年与1927年两次登门拜访哈代.哈代敏捷的才思,闪烁的智慧给她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她在书信中写道:"我从未见过托马斯·哈代这般年纪的人具有他那样的吸引力.这证明了一个人在越过人生之山时,才智是极其重要的."②的确,她非常钦佩崇拜哈代,她的一些作品也借鉴了哈代作品的风格、内容,其成就最大又最受读者欢迎的小说<不毛之地>就是一部模仿哈代的作品.不过,它不是一部机械、简单的模仿作品,而是在借鉴基础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9.
乔治.爱略特以其独特的道德关怀被誉为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发展者。针对当时功利主义思想对人的影响,她在作品中以道德说教的方式,表明了仁爱与宽容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利己主义者和利他主义者两种人物行为与结局的对比,宣扬了自己以“爱”为核心的人本宗教道德观。  相似文献   

10.
论现代自组织生态自然观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 0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的自然观是一种自组织的、生态的自然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认为 :“现代物理学所展现的世界观的特色可以说是有机的、整体的、生态的。它也可以被称为广义系统论意义上的系统论世界观。”①现代自组织生态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辩证自然观 ,整体性、自组织性和生态性是这种新的自然观的总体特征。整体性是科学地理解自然观的前提 ,自组织性是科学地理解有机体的基础 ,而生态性正是理解自然观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②2 0世纪自然科学的自组织生态自然观突破了 18世纪的机械论的自然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