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我国,在外国有些地方也有过中秋节的习俗。 非洲的眠丁拉族人把中秋节称为“月圆节”。节日晚上,一家人围坐在草地上共同赏月。麻加雨各答岛的居民过月圆节时,要在海滩上举行盛大的“吹螺会”,且吹且舞,大声呼喊,感谢月亮的恩典,在欢乐中饮酒吃鱼饭。 坦桑尼亚共和国桑给巴雨地区的人民也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节日傍晚,在一轮明月升起之前,人们成群结队来到庭院或广场上,围成一个圆圈,默默地静坐着,一直坐到月亮下沉,才开口说笑,开展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2.
浩月 《今日南国》2007,(17):76-77
月到中秋分外明,我把问候遥相寄:皓月当空洒清辉,中秋良宵念挚心:祝愿佳节多好运,月圆人圆事事圆!转眼间,中秋节就到了。笔者看到,南宁市的不少品牌茶庄已纷纷瞄准中秋节这个大"蛋糕",以期在茶叶销售三大旺季中抢得先机。  相似文献   

3.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①,冷露无声湿桂花②。今夜月明人尽望③,不知秋思落谁家④。说明把八月十五日当作"中秋节"可能起于唐朝。那时节日的活动仅是赏月,望月,他们仅仅认为"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这首唐人小诗优美地表现了家家望月的风情。  相似文献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九百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北宋人苏轼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当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大醉尽兴,却不忘写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句子。这首词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中秋节的复杂情感:中秋虽赏月玩月,但往往感物伤怀;中秋虽是团圆节,却也是游子的离愁节。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2009,(9):20-23
在北京,中秋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中秋节又名“八月节”、“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从它众多的名目,便知道这个节日的重要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6.
正农历八月十五历来是中国文人墨客赏月赋诗的绝佳时节,历史上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中秋联。相传,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里长老出了个上联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脱口说出"中秋八月中"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古时有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  相似文献   

7.
中秋话月饼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9,(10):52-53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相似文献   

8.
月到中秋分外明。阴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中秋节。对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许多神话传说。流行得比较广泛的一种,说是这一天唐明皇游了月宫。晚唐初期,来到我国的日本旅行家、佛教僧侣圆仁在他入唐九年(公元838——846年),返回日本整理写成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开成四年八月十五日条》里,记载了唐文宗时期民间对这一节日来历的解释:“作八月十五日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乐而喜儛,永代相续不息。设百种  相似文献   

9.
秦冉 《社区》2008,(26):28-29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相似文献   

10.
又是一年中秋节,古往今来,每到中秋,文人墨客常把月亮作为咏联的好题材,读来妙趣横生,让人拍案叫绝。有一位江苏才子,叫缪文才,在中秋之夜,设宴请好友顾松年赏月吟对。顾松年抬头望月,口出上联:"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六个"月"字巧妙组合,缪文才始终未能对出。直到这年除夕,缪文才受时令启迪,终于觅得佳句:"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以年对月,甚为工整。  相似文献   

11.
过年祭祖     
在老北京人的习俗中,对"三节两寿"非常重视,所谓"三节",就是五月初五端阳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还有春节. "三节"里,老北京人犹以春节更当回事儿,因为春节是农历的新年,过节就是过年. 怎么过这"三节"?每个节日都有丰富的民俗活动,但都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祭祀.比如端午节要祭祀屈原,中秋节要祭祀月神,过年要祭灶王爷等等.但是在这些祭祀中,唯一不可缺少的是祭祀祖先.  相似文献   

12.
王涛  秦名连 《国际论坛》2013,(1):72-78,81
坦桑尼亚的低碳发展是国际社会低碳转型大背景下的产物,是坦桑尼亚为了抓住新一轮低碳发展机遇而采取的举措。目前,坦桑尼亚政府在政策与法律制订,加强国际合作,培育碳金融与碳市场机制上做了积极探索。在旅游业、低碳农业、清洁能源开发及"清洁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不过,低碳发展并非坦桑尼亚社会经济"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被"裹挟"到低碳发展大潮之中的,这使坦桑尼亚在低碳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未来,资金、技术与政府能力建设,是坦桑尼亚在实现低碳发展过程中抓住机遇、克服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谭扬汉 《源流》2013,(2):60-61
2012年11月27日是农历十月十四日,肇庆市怀集县一些乡村家家户户宰鸡鸭、椿糍粑,邀亲请友吃节庆丰收,有的农家还送糍粑和鸡鸭给亲戚,乡村处处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早在前几天,怀集一些地方也在过"十月十"节、"十月十三"节,形式和寓意与"十月十四"节相同,都是邀请没过这个节日的亲友来家中吃节或"送节",以庆贺晚造丰收。这些传统的"十月节"古已有之,年年传承。如同"十月节"这样的民俗节日,怀集县每个月至少有一个节日,有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8,(19)
今年的中秋节,沈阳市民过得不一般。9月13日晚,由辽沈晚报社主办的首届"中秋邻居节"在沈阳市内5个区的六个主会场同时拉开大幕,百余个社区报名参加。一张张笑脸成为这个中秋前夜,沈阳域最和谐美丽的风景。共唱一首和谐的歌,共聚一个团圆的夜,共度一个美好的节……和谐是本次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三江县侗族的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也是村寨、宗族交往和民族交流的日子。鱼宴、秋社和斗牛活动有利于团结乡邻、加强宗亲和民族交往。由于年轻人外流,传统的大型的男女交往活动"月也"在中秋节期间日趋衰落。侗族人着力以旅游开发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宣传,它对民族文化传承带来的影响,目前尚难作出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6.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节代表性的节俗用品,它渊源于古老的月亮崇拜。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在祭月仪式中形成了独立的形象,并逐渐丰富。免儿爷兼具神圣和世俗的品性,融祭祀和游乐的功能于一体。如今兔儿爷已经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应该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7.
赖晨 《山西老年》2012,(9):51-51
中秋节在我国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对于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节日,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到今天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不但汉族过中秋节,高山族、侗族等20多个兄弟民族也过中秋节。虽然风俗各异,但无一例外地充满民俗乐趣,且以追求团圆幸福为宗旨。高山族的背篓会。中秋月圆夜,长吉达安(主持人)和头人组织年轻人在槟榔林里聚会。主持人献祝福词后,头人把红布一晃,小伙子们便爬上槟榔树,每位采30枚槟榔。姑娘们又唱又跳,背着精致的小藤篓四散跑开,小伙子在其后追逐,把槟榔投入姑娘的背篓里,姑娘回头瞧投者,如非意中人,就带着歉意的微笑把槟榔抖落出来,继续唱跳着跑开;  相似文献   

18.
中秋节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寄托着人们无限的遐思,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名家笔下的中秋节,更令人神往。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多次描绘了大观园热闹的中秋夜。晚宴落幕,月上柳梢,贾母领着众人前去赏月作乐。书中写道:"当下园子正门俱已打开,吊着羊角灯。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灯彩,人  相似文献   

19.
天上月圆地上半月。一年三百六十天有十二个半月,令人陶醉的当数农历的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两个半月。无论是过大年正浓的元宵节,还是丰收在握、天高气爽的中秋节,这“雪打灯”和“月光明”构筑了我孩提时代最鲜明的记忆。如果两个半月取其一,忍痛割爱,还是留下明月当空照的八月十五,可赏月中嫦娥与玉兔,山川与河流,可品人间美食之月饼,还有那段听不够的传奇般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中秋节前,浙江台州的三个警察爸爸相约一起去给他们的两个"闺女"过中秋节。这一家毫无血缘关系的"亲人",逢年过节总会"排除万难"共度佳节,上演一幕幕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画面。庵堂收养了一名兔唇女婴民警爱心帮扶1995年初春的一个早上,台州玉环市冷得像一个大冰箱。沙门镇洞川庵外,一声声婴儿的啼哭引起了师太的注意。循声找去,在门口的一个塑料桶里,有个几个月大的女婴。"打开被包,发现女婴的嘴唇是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