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京津商人经营文化比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社会中,北京与天津商人在长期商业实践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经营文化,给后来的经营者和经济学家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思索和总结的东西.本文将有助于洞悉京、津商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京债,又名京账、官债、官吏债,在明代主要是指官员在京城所借的高利贷。明朝初期,政府一度希望通过道里费和赏赐制度来遏制官员借贷京债的现象,但是这一政策收效甚微,不久即为政府所放弃。从明朝中期开始,京债问题愈演愈烈,而朝廷于严刑峻法之外,并无具体的解决措施。这些借贷京债的官员一旦外任临民,在债务压力之下,多有非法索取民间资财的情况,甚至有因此与地方吏役通同为奸者,由此导致了地方吏治的败坏。  相似文献   

3.
明中后期,皇帝怠政,宦官弄权,朝廷政治腐败,科举仕途尤为黑暗。一些新科进士、候选官吏以及即将上任的官吏不惜花费重金甚至借京债在京候选。虽然京债利息较高,但仍有大批官员趋之若鹜,一时间京债盛行,甚至出现"拉京债"现象。一些候选官员,为早些得到官职,大举京债买通权贵,严重破坏了铨选,这给明朝的政局带来了极坏影响。  相似文献   

4.
商人是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在特定历史时期里,更是产生过特殊的影响.晚清汉口不仅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国内码头,也是最主要的开埠城市之一.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汉口,活跃着众多的传统商人和新式商人.作为主要传统商人之一的陕西商人,大多源自乡土农家,在商贸辐辏的汉口,以其自有方式建会馆、联乡谊、敬神祗,从事货殖、谋生之道,追求“锦旋”人生.他们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反映了近代汉口平民社会的最为本质的一些画面.  相似文献   

5.
商业领域中的雇佣经营的雇佣对象是侧重于商务能力和管理经验,与通常意义上雇佣劳动相比具有特殊性。雇佣经营的情形在晚明商业中较为常见,社会上也出现了具有一定职业化色彩的受雇经营者群体,作为商人的"伙计"、店铺"主管"或为徽州商人担任"掌计"。受雇经营者在商业组织和商业活动中处于管理层次,在雇主支配下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和交易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自由身份,不因雇佣劳动而与雇主发生等级关系,在司法上也不按雇工人对待,并且这些实际状况在法律的变动中亦得到体现。雇佣经营有助于解决对经营性人力资源的需求,商业组织因之扩大,更大规模的商业活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江右商人广泛地活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也成为进入沅水流域较早的商帮之一。位于沅水中游地区的湘西自治州境内存在着大量的万寿宫遗址,展现了该地区江右商人的活动印记。而种种迹象表明,当时的沅水中游地区是江右商人活动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沅水流域丰富的物产、水陆交通的改善吸引了大批江右商人来此行商,而江右商人在沅水流域的频繁商贸活动推动了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与西方中世纪及近代初期比,中国古代金融中高利贷相对发达。因经营风险较小,它吸引了各阶层人们财富的投入。明代富僚贵族之家、地主、商人乃至各种小私有者纷纷将财富投入放债开当,使高利贷者的社会构成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其中商人尤其是徽商、江右商等地区性集团商人的资金投入最为引人注目,它是明以后高利贷者社会构成的一个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许涛博士撰写的《在华非洲商人的社会适应研究》一书,于2013年5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与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在华非洲商人的社会适应——基于义乌、广州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同时也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资助。  相似文献   

9.
明代士大夫能够认可商人、商业的社会功用,肯定经商治生满足家计的合理需求与资国通货的正当价值。还有士大夫从“尽心”视角出发,着眼于商人在裨益社会人生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主张四民“异业同道”,阐发“义利相通”理念。他们以是否践行社会“公义”作为考量商人道德事功的尺度,尤为看重其理财经世才能。此外,一些士大夫鉴于商品经济过度膨胀导致的不良后果,对弃农趋末、竞财嗜利等不良世风亦提出严厉批评。总的来说,明代士大夫的“商人-商业”观表达出他们试图协调农商混合经济使之与帝制体系相适共生、互洽并荣的思想倾向,这种态度也是合乎中国帝制农商社会常态发展逻辑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后悔权与经营者无因退货许诺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并经过了各自的发展历程。在我国,消费者后悔权入法之前,经营者已有了无因退货许诺实践。消费者后悔权是一项法定的消费者权利,也是一项不同于合同法上撤销权和解除权的形成权,而经营者无因退货许诺则表现为民法上的允诺行为,对消费者也构成债法上的请求权。通过对两项制度的比较分析,以揭示它们在价值目标、行使机制等方面的异同性,从而探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认消费者后悔权的背景下,两项制度在融合和差异化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金融机构尤其是投资银行首当其冲,损失惨重,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已去其三。危机迅速蔓延到其它行业,纽约证券市场一片惨绿。同时美元也“跌跌不休”,与证券市场遥相呼应。本文运用多元GARCH模型(MGARCH)析了次债危机期间美元外汇市场和纽约证券市场波动性的溢出(spillover)效应,最后给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商人阶层的出现与社会价值观的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的复兴 ,商人阶层树立了与当时社会相对的价值观。庄园制社会崇尚的是自给自足 ,商人却以钱财为本 ;庄园制社会崇尚的是等级观念 ,商人在追求钱财和从事经营的道路上 ,最看重的却是自由 ;庄园制所崇尚的是各自封闭 ,而商人阶层经营却以交往和联系为特征。随着商业活动的开展 ,商人所崇尚的冒险和开拓的精神也随之发展起来 ,成为地理大发现的原动力。因此 ,商人阶层的形成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试论明清商人门面经营的文化习俗张崇旺关键词门面经营,字号,市招注重门面经营,是我国传统商人的一大特色,此俗至今不纸。诸多商家赢利后,希望将l'J面翻饰一新。但是,当今某些经营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门面经营不单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习俗,因而只知注重门面...  相似文献   

14.
商业广告是商品促销的重要手段之一,旅京冀州五金商人比较重视运用之.以万和成五金商铺《杂项分类底账》为中心,对旅京冀州五金商人的广告运用及费用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当时以散发传单等印刷品类广告为主,广告费用支出比重较高,广告捐另一般商铺无法承受.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中,资金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中国近代缺乏资本原始积累,政府对数量最大也最为活跃的民间资本企业的资金援助极为有限。因此,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民间金融机构、传统社会筹资习惯和途径以及机器工业产生后民间应运而生的企业筹资方式,承担了工业化进程中对资本的需求重担。这里分析的民间金融机构融资、企业吸收社会储蓄和企业内部多种挖潜积累的扩张方式,展示了一幅幅中国民间金融资本活跃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6.
《儒林外史》中以盐商为背景的落伍文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林外史》不是经济教科书 ,但我们可通过它对社会风尚及人际关系变迁的描述 ,领会到经济结构的变革。该书自第九回起 ,以盐商为背景 ,描述了中国封建晚期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变革过程中 ,一些茫然不知去向的落伍文人形象。他们不乏善良子弟 ,但受旧观念的束缚 ,未能顺应潮流 ,踏实为社会或家庭做积极上进的事情 ,而是自视清高 ,自成一体 ,高不攀、低不就 ,漂浮于社会 ,以所谓的“名士”自居。还有一些假名士、假文人也混迹其中 ,干欺世盗名或对商人敲竹杠的勾当。有人甚至编排故事嘲笑和诽谤商人。但从发展趋势看 ,商人和各类小市民阶层是逐渐扩大 ,而旧习惯势力则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17.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商业的繁荣兴盛。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于宋代商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很多关注,对于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作了很多论述,但对商人的经营活动,尤其是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收入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负担缺乏关注,因而也影响甚至限制了人们对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认识。  相似文献   

18.
汀州是闽西客家的中心地区,明清时期汀州商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汀州商人发家致富后,积极参加地方社会宗族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促进了地方社会的发展。汀州商人阶层的壮大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方社会的思想观念。笔者试图对汀州商人与地方社会的关系做出一定程度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元杂剧可谓植根于社会生活的现实佳作。普通市井百姓的悲与欢、苦与乐汇集于杂剧家笔端,接连涌现出描摹世俗、取材民间的人情世态剧。元代末期秦简夫的《东堂老》既沿承前代托孤的固定程式——临终托孤,又突破性地呈现义商受托的独特现象——正面商人形象,还艺术性地塑造家庭继承者的转变过程——浪子回头。剧中塑造的东堂老正面商人形象巧设一系列妙计完成好友托孤遗愿,既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富商家产继承困难的社会问题,也反映出秦简夫企望以戏曲教化民众,挽救社会道德水准衰颓的目的。《东堂老》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和所呈现的积极人生观,对践行现代社会价值观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明清文献记载了大量有关商人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也塑造了较为完美的商人形象。他人的劝捐和求助,以及商人自身所遇是商人获取善举信息的主要渠道。促使商人产生善举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商人本身因素,如财富观、社会人文环境,商人对安全、尊重、名望的需求等等。对施救者(商人)与求助者(其他群体)而言,善举是一种有偿的互动,双方各取所需。在常态过程中,他们可进行良好的互动;而一旦求助者超出了界限,无休止地索要,商人们便会选择逃离,甚者因此家道中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