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最近 ,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大学教授朱汉民先生主编的“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由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是有关湖湘文化研究一系列专题性的重要研究成果。近些年来 ,“湖湘文化”已经成为湖南学术文化界的一门显学 ,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人均对它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除学术文化界外 ,其他如政界、商界的人士也对湖湘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十分关注。“岳麓书院学术文库·湖湘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的面世 ,渗透了岳麓书院学者和广大湖湘学术研究者的智慧和汗水 ,是对湖湘学术研究的深入探求 ,具有很高的学术…  相似文献   

2.
在积极实施“建设文化大省”的当口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所提供的丰富的当代湖湘文化的信息 ,是耐人寻味的。在人事方面 ,通过池大为相对于池永昶更为“务实”、更会“盘算”的变化 ,展现了两代湖湘人物之间的同中之异 ;在情理方面 ,通过湘男、湘女形象的塑造 ,揭示了在物欲膨胀的时代 ,当代湖湘人物所发生的可悲可叹的精神“转型” ;在学问方面 ,通过“厚黑学”已经实实在在地社会化、民间化了的事实 ,向当代湖湘人物敲响了有力的警钟。作品以其所蕴含的深广忧愤 ,旨在“揭出病苦 ,引起疗救的注意” ,唯其如此 ,它对于当代湖湘文化的扶衰起弱当有建言之功。  相似文献   

3.
赵宋王朝建立以来,由于重文抑武,提倡皓首穷经,统治者贪图丝竹之乐,歌舞升平,以致纵欲败政;读书人生活面狭窄,不谙世情,多“书卷方巾气”。两宋文化早已丧失了汉、唐文化那种阔大、开朗、奋发的气慨,转而为重内心的省视、调息、玄虚之自适。官场和世风的“骄奢淫逸”、腐朽浮靡,终于导致徽、钦二帝北掳的“靖康之耻”。在国家民族危亡之秋,针对当时的仕风、士习,胡安国、胡宏、张木式等在湘潭碧泉书院创建了湖湘学派。湖湘学派与湖湘民性结合,形成了安邦治国、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修养身性、勇于任事,坚韧强悍、吃苦耐劳的湖湘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各国法治的历史沿革及其法治信仰构造、哲学认识论基础,我们可以将世界范围内“区域法治文化”归纳为“欧陆理性主义法治文化”“英美经验主义法治文化”“新加坡威权主义法治文化”等几种类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属于“新型法治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内涵。相对于国家法治文化而言,“湖湘文化”等区域法治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发展湖湘法治文化等区域法治文化,不仅是湖南等省积极推进地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比例关系。湖湘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亦存在两面性,其优良文化品质为湖南经济提供强大精神资源、智力支持和发展契机;其“重理轻欲”“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传统价值取向养成的集体“道德人”和“政治人”特点,阻碍湖南经济发展。创新湖湘文化推动湖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反思湖湘文化精神实质,促成文化新合力;科学扬弃湖湘文化传统,实现文化重心大转移;同步推进社会体制创新,营造文化创新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封闭保守热衷仕途--湖湘文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湘文化“重坚守”,封闭保守,缺乏创新活力。其主要原因:一是作为湖湘文化核心的湖湘学派的“守先正”思想的影响,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胡宏、张木式等要求革除弊政,但又坚守祖训,坚持祖制;二是湖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北向马蹄形地理环境,便于北向接受中原传统文化,而对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却有阻扼作用。湖湘文化“重士农而轻工商”,热衷仕途,鄙薄科技工作。其主要原因:一是传统儒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的影响;二是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显赫地理,更强化了湘人从政的热忱。所以继续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和破除“官本位”思想,仍是湖南思想、文化界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英国新左派是战后英国社会变迁与1956年三大历史事件耦合的结果,一方面,福利制度、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造就了“无阶级”社会的表象,文化被凸显为核心议题;另一方面,英国新左派试图在马克思主义与利维斯主义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无论是霍加特和威廉姆斯对利维斯精英文化定义的反驳,还是汤普森对庸俗唯物论与决定论的批判,日常生活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他们关注战后工人阶级日常经验,强调文化的自主性与个体的能动性,重塑一种“主体间性”的文化政治学,为文化研究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双方的对立是双向度的。在“整体”观上,个体主义坚持化约主义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秉持反化约主义的立场;对立的结果是个体主义犯了“消亡论”错误,而整体主义则陷入了“物象化”的陷阱。在“个体”观上,个体主义采取了反社会决定论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强调了外部社会决定论的立场;其结果导致“个人”在个体主义那里“社会化不足”,而在整体主义那里则“社会化过度”。文章最后认为,超越二者对立的方向之一是解决“社会结构”和“主体行动”的发生学根源和再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9.
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具有以人性论的观点为其思想基础,以“慎独”为其基本的修养方法,以达到德性与德行一致的中庸的处世态度为最高的人生境界等方面的独特风格。儒家修养理论在当代对于人们律己修身,培养个人的道德主动性、自觉性以及引导人们追求德性与德行统一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对于我们今天确立崇高的理想人格和价值目标等所具有的不可低估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化传承受制于文化主体及其环境;人是文化传承的主体,是文化传承的关键;环境中的经济文化因素是文化传承的物质层面,自然环境则是文化传承的依托。因此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应积极地扬弃,继承中创新,吸收中发展,把握湖湘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湖湘文化的品位,形成自身特色,使之为湖南的“三化”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和精神实质.实践批判、理论批判和自我批判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完整内涵."三内涵批判"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功能互补互动的方法论系统.实践批判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和革命性品格,理论批判赋予了其科学性品格,自我批判赋予了其彻底性和开放性品格.  相似文献   

12.
不管"儒"字在字源上的原始意义如何,从学术史的观点来看,战国时代的其他学派对"儒"的思想刻画,已经鲜明地呈现出儒家的思想特质;而战国儒学在运用"儒"字上所表达的自我理解,更突出显现了何为儒之人格,何为儒家的学说宗旨在当时的通行理解。尤其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荀子对"儒"的理解,作为战国时代评论各家"儒"的总结性代表,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期许,同时也反映了儒家因应秦的统一的时代即将到来的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宋代画评中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思想,画评家倡导的“胸中士气”和“心胸的涵养”是艺术心胸的成就,强调的是个体人格的建构,体现了自我生命的确认;立品和载道则是基于作品展开,在作品与创作者及天地宇宙关联中生发作品的价值意义;而“大其心”“观生意”“尽物性”“比德”等品评思想彰显的是天地之大德,凸显了宋代艺术伦理的大生命视域。  相似文献   

14.
当前 ,中学生常见的不良性格主要表现为偏执、怯懦、猜疑、狭隘、孤僻、抑郁等。这些不良性格的存在 ,将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必须采取有效的矫治措施 ,具体方法可采用积极的暗示调节法、自我安慰法、意识疗法、回归自然法、自得其乐法和自我检查法等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的研究,常常不可避免地会以片中人物(“自我”)与其所处社会空间之间的关系分析作为逻辑起点。学者们认为电影情节中的戏剧性关联从本质上能够反映出意识形态现实,这种例证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比比皆是。而中国电影创作中常常贯穿、延续着新中国成立前儒家传统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性问题,也恰恰是这种连续性和矛盾性开启了影片中自我、家庭、工作岗位以及国家——这些关涉社会整体性想像的各个基本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这些理论前提入手,本文试图讨论中国电影中最为错综复杂且激动人心的流行叙事样式,这一样式体现出传统的社会道德体系与新兴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妥协,进而清楚有力地阐明处在两者夹缝之间的故事中的人物情感矛盾与情节冲突所能企及的范围与表现力度。这一叙事样式正是在西方早已广为人知的“情节剧”。由于这一分类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类型电影体系,所以在使用这一概念的时候,有必要进行一些理论观念的跨文化平移。①  相似文献   

16.
阮籍生活在混乱黑暗的魏晋时代,自身和社会的因素造就了他的悲情性格,表现在日常行为上为佯狂、酣醉、至慎、谈玄。阮籍的悲情性格深深地影响了其文学风格,文学创作表现出悲凉压抑、飘逸高远、含蓄幽深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个人化写作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带有典型的个人化女性文本特征 ,其女性立场的叙事、女性自我的身体感觉和私人经验的大胆表述 ,显露出鲜明的解构男性神话、颠覆男性权力的意图 ,形成了重新阐释与构造世界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8.
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从分析人的自由困境出发来探寻人类获得自由的途径的,它是对人类追求自由本性的一种独特解读。主要包括自我发展理论、社会人格和社会动机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对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心理机制的分析及其所提出的健全的人、健全的社会的设想,不仅对于发达工业社会诊治自身的弊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正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情绪生成心理机制的角度论述了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着重强调了如何利用需要、客体与预期的关系、观察性学习、表情训练、认知和评价、兴趣等因素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并指出自我效能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能将之内化为自身性格并能有意识地在该方面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0.
民初知识分子受官本位观念的长期浸淫 ,奔竞求官蔚然成风 ,社会风气因之败坏。社会进步舆论从批判和抨击官本位观念入手矫正社会病态心理 ,引导知识分子树立独立自我意识 ,成为自食其力、人格健全的共和国民。这预示着知识精英反思和重塑国民性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