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阶层利益的冲突也愈发激烈,群体性事件演变成为当今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提高宪法法律的地位、进行以提升初次分配公平性为重点的分配制度改革、分阶段完善覆盖城乡一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这四个方面浅谈如何凝聚群众力量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必须进一步实现理论观念的创新,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把群众工作做新做实做深做好。创新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幽内在要求。创新群众工作,要实现群众工作的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和能力创新。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兴衰史表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其核心是提高人民群众认同,关键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结合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批判林彪的军事路线,进行了为期二周的民兵训练。通过学军活动,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战备观念,提高了军事素养,更加认清了林彪诋毁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的反动本质,明确了加强民兵建设的必要性和民兵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论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从牢记发展第一要务;致力于把高校校区建设成和谐社会社区的楷模;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并使之体现在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  相似文献   

6.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强调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党必须高度重视,从思想教育、工作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大气力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中国将要出现一个大跃进》发表后,我们喜读再三,倍感亲切,深受鼓午。这篇势壮山河、气势磅礴的著作,象嘹亮的号角,似进军的战鼓,激励着全国亿万军民树雄心、立壮志,为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雄伟目标奋勇战斗。  相似文献   

8.
获得感是一个具有特殊政治意义的民生概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学界对获得感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论依据和社会根源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获得感的基本内涵、价值定位、重大意义、研究方法、现存问题和解决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我国学界普遍认为,获得感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和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党中央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民生治理概念。对此,国外没有与获得感相同意义的概念,与获得感相关的研究分布在不同学科。总体来看,国内对获得感的研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对人民主体性作用认识不够、对获得感产生的中间环节和个体差异性研究不透彻,以及缺乏从教育关怀角度研究获得感的提升路径、缺乏从哲学角度对获得感进行整体性把握,等等。  相似文献   

9.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虽然以雷锋命名,但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其创造者并不单指雷锋个人,还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产、传承、转化、创新的主体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大人民群众。这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等重要论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始终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实践活动的主体。群众观点在邓小平哲学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邓小平最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根本上说,邓小平的价值观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是 :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中国共产党走过的 80年光辉历程 ,实质上就是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奋斗过程 ,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争取和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奋斗过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除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党一直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努力奋斗 ;党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明确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理解人民群众道义诉求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群众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的价值诉求中,就既包含功利诉求,也包含道义诉求。其中,功利诉求表现为实现小康,道义诉求表现为实现公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正义论,是提出人民群众道义诉求的理论依据。实践性、制度性、科学性和关注普通劳动者和缺少劳动能力者的命运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特点。搞好五大建设,是实现人民群众道义诉求的实践途径。这不仅应该是一个实现小康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实现公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鸣 《中华魂》2008,(7):3-4
今年党的生日与往年不同,它是在我们面临地震灾害严重考验和取得抗震救灾决定性胜利基础上迎来的,显得格外有意义。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突发8!0级强烈大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  相似文献   

14.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它的各级干部,能否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永远做人民群众的公仆,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作者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作了回顾后 ,分析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 ,最后提出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 马克思主义者始终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任何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伟大的列宁一贯是高度地相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革命的首创精神。他强调指出:“人民群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世界所以有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基本原因是有成亿成亿的人卷进这个发展的洪流了。”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动力,也是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就是承认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和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宝贵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一切人才的改革创新智慧与能力竞相迸发;必须坚持统筹多元社会格局,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和激发不同利益群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创新能力;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弘扬和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良好环境,把顶层设计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探索更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群众”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具有独立体系的重要内容,必须完整地把握它。这一思想以正确界定人民群众的范围为理论基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理论依据,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目的,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内容,以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为保障,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正确认识毛泽东“人民群众”思想,对于学习与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是执政以后 ,更是把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全部责任 ,把满足人民利益期望 ,作为自己执政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