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不仅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战略思路,而且明确了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与途径。在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具体规划的同时也要对其哲学基础进行深入思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其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中的"能够"与"应当"的关系问题、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以及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问题自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基础。他们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对过去的发展进行反思和批判,对当下的发展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和引领。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九五"至"十一五"计划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确实存在显著相关性,自主创新投入不足是阻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提出耦合模型厘清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重新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又是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丁荣 《华人时刊》2011,(3):76-7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时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然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华侨华人是我国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资源,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力量。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和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科学、人本和生态化三重取向;经济发展方式生态化转变的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两个践行"和"一个推进",即积极践行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型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增长和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在转型,即从私人物品生产难以满足人民对私人物品的需要这一矛盾主要方面,向公共物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这一新的矛盾主要方面转变,主要涉及"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型,进而催生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动力、外部环境调整的系统转变,是对主要矛盾转型的主动回应.  相似文献   

7.
工业文明框架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能使中国"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革命性的转变。只有实现从工业文明发展范式到生态文明发展范式的转型,才能从根本上和深层次解决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基于生态文明发展方式范式的要求,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两型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内在统一的。从理论上来看,两者的内涵、本质是统一的。建设"两型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从实践上来看,4年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过程,为实现并加快湖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随着"十二五"时期的深入推进,我们要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加快湖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择了几种主要指标对兰州市经济发展方式进行评价,结论是其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与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对照分析,提出兰州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着力点有一定的特殊性,应该把转方式重点放在"转结构"上,暂时不应该放在"转支撑"上;在"转结构"过程中做好"转资源",二者互相促进,同时实现"转需求",最后达到转增长。  相似文献   

10.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要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也是中国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野下的我国环境税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鉴此,我国"十二五"规划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立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其中,如何有效保护环境值得关注。鉴于我国目前与环境有关的收费和税收制度存在诸多缺陷,难以解决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问题,立法开征环境税则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有效保护和利用环境资源的一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平息,2009年欧债危机又接踵而来,世界经济步入下行通道。中国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日益加剧,环境恶化、资源匮乏、贫富差距、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双重压力。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确立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未来经济发展战略。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目标是什么,目前的认识还很模糊,面临当前国际及国内严峻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明确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也是我国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和保证.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更具科学性;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紧迫性;提出从发展观念、发展道路、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六个方面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理论更具科学性;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紧迫性;提出从发展观念、发展道路、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体制创新六个方面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流通业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是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容之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1—2010年北京流通业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北京流通业资源利用效率在"十一五"时期较"十五"时期有了很大提高,这表明在整个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北京流通业的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简论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的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应从努力扩大内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方面入手,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明晰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文章在文献回顾基础上,从非政府组织角度出发,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政府-非政府组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G-N-T)过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阐释和论证,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析框架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GDP主义、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GDP是国际上普遍适用的考察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工具,但是仅凭GDP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建构GNH指标体系来衡量和评价国家的发展水平,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GNH是人类财富指标体系的又一次伟大发明,它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以国民幸福为中心"。GNH指标体系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必须致力于制度基础变革:摒弃速度型发展战略思维,确立稳健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弱化地方过度追求GDP的制度激励;减少宏观调控的行政色彩,有效提升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加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积极致力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全面改善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民主法治下良序的市场经济秩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体制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