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王纯 《老友》2013,(9):41-41
婆婆不识字,所以我总觉得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平时我和婆婆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询问一些家庭琐事。虽然我们表面上很和睦,但在心里,我还是觉得难以沟通。有一次,我给一家杂志写了一篇关于婆婆的文章。我女儿看了,拿着样刊跑过去,兴奋地对婆婆说:"奶奶,我妈妈在文章里写你了。"婆婆听了很开心,拿过样刊就看。她看了两眼,问我女儿:"在哪  相似文献   

2.
读者广场     
我与《江海侨声》还是很有感情的,希望她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大些。现在觉得版面安排太满,有点透不过气来;长文章也多了点。因而读起来太累,有待于改进。 ——金陵之声广播电台 黄旭曦 海外华侨华人很喜欢看中国报刊,只要是中国的声音,只要是方块字,对他们就有吸引力。为让更多的海外同胞看到《江海侨声》,建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8)
记得一次在北京电影学院讲演时,一名女生问我:"你的电影有很浓重的英雄情结,那英雄的灵感缘自何方?"我毫不迟疑地告诉大家:"大概是缘于我的太太!"结婚30多年,我的确一直觉得太太就像个侠女,侠气十足!  相似文献   

4.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4):64
病人有一位病人来找精神科医生。病人:"我一直觉得我是一只鸟。"医生:"哦,那很严重,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觉得的呢?"病人:"从我还是一只小鸟的时候。"学校是你家当开学的时候,老师会对你说:"学校是你家。"当你上课睡觉的时候,老师却说:"你以为学校是你家啊!"  相似文献   

5.
季龙先生: 二月廿四日,在您八十华诞前夕,我曾追随张老之后,向您表示了衷心的祝贺。但是,电文简短,总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日前读金冲及同志在《文汇报》上的贺函,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冲及同志曾经亲炙师教,所谈自然十分深刻。他说,他心卫充满着自己是先生的学生的自豪感。我想,这恐怕表达了所有您的学生的感情。我就亲自听过一位很有造诣的中老年学者为自己年轻时不得进入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9,(14)
问:与人面对面的交谈时,如果对方注视我的眼睛,我马上就会脸红,所以我觉得自己很不自信,害怕和陌生人交谈。因为是营销人员,这种情况已阻碍我在单位的发展,我很苦恼。目前,我面临失业危险,我担心以我的"性格"已不能再胜任其他任何工作了。  相似文献   

7.
罗西 《可乐》2008,(9):66-66
中国人的身体一直是闭锁的,害怕身体的萌动,将它妖魔化,甚至歧视它,还把身体分等级,最低等的可能就是下半身,比如屁股。哪怕我们刚刚学会说话的小孩,一听到屁股就会觉得"好笑"!国人对身体没有崇高感,所以有欧洲男子热情地表扬东方女子说"我很喜欢你的屁股"时遭到一顿莫名其妙的耳光,很无辜与不解,耸耸肩膀:"我是真诚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  相似文献   

9.
《源流》2007,(8)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我最敬爱、最亲切的人。她,就是我的妈妈。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觉得很有安全感,很有被人爱的感觉,在我身边,妈妈一直在呵  相似文献   

10.
夏风英 《老友》2014,(6):69-69
正我初次和《老友》相识,还是在父亲家里。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个星期天,我去看望父亲。一进门,我就看见沙发上有一本《老干部之友》(《老友》曾用名)杂志,便顺手拿起来翻阅。父亲见我看得很认真,便说:"孩子,你拿回去看吧。"回到家,我把杂志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觉得该杂志内容丰富、文章短小精悍,很有阅读价值。从那以后,我经常往父  相似文献   

11.
只好做兄弟     
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鸟儿已经飞过。我和刘波是高中同学。那时,我留短发,穿父亲的夹克衫,冬天太冷时,就拖着父亲的老棉鞋。刘波说:"怎么觉得你像我弟弟?"我很高兴,忙说:"好啊  相似文献   

12.
徐滔法律服务信箱: 您好! 我与小郭是多年的好友,经常到他家里去玩,发现他家有一个瓷瓶很漂亮,每次都忍不住多看几眼、称赞几句.今年初,小郭见我实在喜欢,就说:"你要喜欢,就拿去吧!"我喜出望外,但觉得不能白拿人家的东西,就坚持付了3000元钱,从小郭手里买下了这个瓷瓶.买回后,我把瓷瓶放在家里,喜爱有加.  相似文献   

13.
几天前朋友聚会,一个朋友拉着我的手,很神秘地说,她最近学会了看手相,给不少人看了,很准的,一定要给我看看。不由分说,就开始仔细端详起我的手。一边用手在我的手上比划着,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你的财运不错,手里有好几个小元宝;你事业线很深,也不错;你的身体先天不是很好,但是,现在有变好的迹象;你的爱情……"说者津津有味,煞有介事。听者如我,就是觉得好玩,不断地应承着,还不时问几个问题,着实让这个"算命先生"表现了她的"专业"知识,很是高兴了一会。  相似文献   

14.
王平 《金陵瞭望》2010,(3):15-15
有一个问题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现在从上到下不能说不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可是千群关系为什么总不像“过去”那样融洽呢?一位老领导告诉我“这是一个感情的问题”。我认为这话一语中的。战争年代。党员干部就生活在群众之中.离开了群众就有掉脑袋的危险。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干群之间感情很深。五六十年代干群关系也很朴实。那时候的干部工农出身多。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读研究生,我爸就一直迷惑不解,总想问我是研究什么的。他看我的通知书上写着"教学论",误以为我是研究"数学论"的,觉得这是很高深的学问。后来我告诉他,我的专业是"教学论",就是研究教育问题的。他很自信地说,"哦,其他我不懂,教育我懂。"父亲是不是真的懂教育学,我不好说。他对教育持一种民间的立场和民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7,(8)
"现代人的感情越来越乱,你看,最近每个情杀案几乎都是这样的;怀疑情人用情不专,他就杀人,自己的性生活却很混乱!这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位当律师的朋友对我说。  相似文献   

17.
宫佳  李维娜 《新少年》2021,(3):26-28
小时候,我没觉得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奇怪的,只要听见有人叫"栓柱",我就一声"哎!"地拖着长腔,甜美地答应,那声音仿佛沁着蜜糖,在嘴角流转。稍大一点儿,看过一部少儿电影,里面的主角是一个男孩儿,叫柱子。这名字有点儿顶天立地的的感觉。于是有同学在不经意间把我的名字"栓柱"叫成了"柱子"。按理说,这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毕竟电影里那个叫柱子的男孩儿,正面形象深入人心。可我是地地道道的女孩子,被叫这个名字让我接受不了。  相似文献   

18.
宋伯航 《社区》2014,(27):56-57
在山东博山我的老家,有一种传统的菜肴,能使人在寒冷的冬天觉得舒适温暖,它就是酥锅。博山人对于酥锅有一种虔诚的感情,好像没有酥锅就不是冬天,没有酥锅年味就不浓了'生活的滋味也淡了。  相似文献   

19.
顾元罡 《中华魂》2022,(2):38-39
朱政委是我的一位老领导,也是我最崇拜的一位偶像.过去在一起工作时,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将党性原则和个人感情把握得很到位,做人做事很有章法.他转业后从科级干部干起,一直到担任东南沿海某地海关副关长.有一天,其所属单位有一个想当处长的人托人将一笔重礼送给他,希望他"开开后门",成全他的"处长梦".朱政委当即怒斥道:"这种人今...  相似文献   

20.
退休的前一年,我出现了低头猫腰的体态,显得未老先衰,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老伴宽慰说"只要我不嫌你形象难看就行",但我总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