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学者李廷华撰写的《王子云评传》,对中国新美术运动的先驱人物王子云先生的生平及事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揭示,也对王子云的坎坷遭遇及社会、文化原因详为分析。《评传》出版后,在美术界受到普遍好评。朱天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经与王子云先生有过密切接触,对王子云的人格精神及性情作为十分感佩,对《评传》有独特解读。本期将朱天杰...  相似文献   

2.
沈炼之和中法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炼之(1904—1992)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长期担任杭州大学教授,早年留学法国,获人文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为传播法国历史文化献出了毕生精力,为中法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翻译了大批极有价值的法国史书;撰著了多种有创见的学术论著;参与筹建法国史研究机构,培养研究人才,增进中法学术交流,使杭大和我国的法国史研究走上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轨道,被誉为中国法国史研究的拓荒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任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出生在“陪都”重庆,长在南京石头城。吴建民在其40年外交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为毛泽东、周恩米、陈毅、李先念的法语译员。当年,周恩来夸奖吴建民:“你这个人很精干!”90年代初,从布鲁塞尔卸任回国的吴建民出任新闻司司长。作为外交“喉舌”,吴建民主持了171场记者招待会,他的上佳表现为同行一致称道。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世冕募术中心法国陆续归来的留学生成为中国现代美术界的主流,他们以其独有的留法背景和深厚的西方艺术学养致力于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的交流与调和,不仅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著,而且在促进中西美术交流方面也成绩斐然。林风眠是留法美术学生中的佼佼者,回国后致力于传播西方艺术,推动中国美术发展,调和中西方绘画并取得创造性成果,在中西方美术交流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通过阅读西书,赴欧留学,亲身接触西方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认识逐步加深。他的中西文化观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从维新变法时期的民族主义文化观、留学时期的世界主义文化观,发展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兼收并蓄文化观。中西文化观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对法国文化的认识及引荐。蔡元培认为中法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处,法国的科学研究、美术,特别是教育制度值得中国借鉴。他积极推动青年学子赴法留学,介绍法国文化,促进中法文化交流,并在中国践行法国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生痴恋只缘君陈毅是个纯情痴情之人,是十大元帅里最幽默、最有文人气质的一位儒帅。他的婚恋经历也充满了浪漫。陈毅特别喜爱文学。到法国勤工俭学因组织学潮被押送回国后,他经常给重庆《新蜀报》投稿,1923  相似文献   

7.
迫于鸦片战争以后恶劣的国内政治形势,早年的陈独秀怀着救国的理想几次东渡日本。在那里,他接触并认可了法国启蒙民权思想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指导作用。回国后,通过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陈独秀丰富和提升了自身对法国启蒙民权思想的认识,并随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观。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代表。早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他就奔赴法国、俄国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大力学习、研究、宣传并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回国后,他长期在党中央工作,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研究和宣传工作十分重视。建国后不久,他负责中央书记处工作,对党的理论建设工作仍然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墨印屐痕-李廷华山水画展于2014年4月15日至19日在西安亮宝楼开展。 李廷华先生是学者、书画家,多年来从事人文学术及书画艺术研究,著作甚丰,其《王子云评传》、《马世晓传论》在美术、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在澹定中寻-钱锺书学术的人间晤对》,则是其在钱锺书研究方面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丹徒马建忠眉叔、清代同光时人。他在我国语言学界,一向享有盛誉,他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的作者。马氏早年曾留学法国,回国后办洋务,处理过外交事务。看他的《适可斋纪言纪行》,可以了解到他的废除厘金、调整进出口税  相似文献   

11.
徐悲鸿画马     
康代 《山西老年》2012,(2):26-26
徐悲鸿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幼年随父学画,后赴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精研素描与油画,并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摩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他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捕。  相似文献   

12.
“百日政变”前夕,被囚在埃尔巴岛上的拿破仑确实接待了一个由法国来的密使,向他报告复辟政府失去人民的支持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拿破仑在启程回国途中,印行了他起草的宣言,并在地格涅(Digne)或嘎普(Gap)大量分发给倾向革命和民主的人民。在宣言中拿破仑宣称波旁王朝正计划把军队从属于贵族阶级,并在法国社会恢复封建主义……。他在格雷诺勃勒市讲演说:他回来是把法兰西从贵族的专横、僧侣的伪善和列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正>1879年,康有为游览香港,第一次接触到西洋文明,使他眼界大开,激动不已。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令他叹为观止,"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观视之"。回国后,康有为迫不及待地重新捧  相似文献   

14.
李樟云教授,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外派的访问学者,1980~1982年在美国纽约州完成学业后回国。现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兼任《江海侨声》杂志编委。 不久前,他策划和操作了与10多年中从江苏负笈海外的科技工作者建立联系网络,结系起报国兴邦的纽带。有关方面认为,这一在国内率先的举措,是科教兴国的一项良策,是江苏跨世纪发展的一着百年大计。 为此,记者最近对他进行了专访。以下是他谈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中起到了独特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借鉴西方近现代进步的美术思想,开放包容,为我所用。他积极参与美术革命,强调进步的美术家要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要有“天马行空似的”创造精神,要“为社会而艺术”。他大力提倡、扶持新兴木刻、连环画和漫画创作,使之成为中国现代美术转型期的代表性画种。他主张改造传统,适应时代。他批评写意山水“竞尚高简,变成空虚”,提倡汉唐气魄。他搜集、辑印汉画像石拓片和中国传统木刻,主张在木刻、连环画和漫画创作中多采用传统手法。他从对陶元庆、司徒乔和中外现代版画的深刻评论中,提出了“新的形”、“新的色”、时代性、“民族性”等一系列新思想,他崇尚“倔强的魂灵”、崇尚“战斗”精神和力之美,对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巴黎拔牙     
前不久,我随一家旅游团到法国首都巴黎观光。记得在巴黎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最后一个景点——凯旋门以后,就在附近一家旅馆住宿。午夜时分,我的牙疼病陡发,本想忍一忍回国再治。无奈,牙不理解主人的想法,痛疼一阵比一阵的紧。在我捂着腮帮子难受之极时,同室的小王会法语,他按  相似文献   

17.
1922年湖南省政府委任徐特立为驻法教育考察员.徐特立因为在法国生活困难而准备立即回国,但最终还是改变回国计划,接受省署委任,用将近两年时间公费考察了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教育,为湖南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8.
新古典主义是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的古典主义艺术,这一时期的法国美术既不是古希腊和罗马美术的再现,也非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重复。它是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为适应资产阶级革命形势需要,在美术上形成的借古开今的潮流,所谓新古典主义是相对于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初,著名画家黄永玉去法国访问。一次,他独自在巴黎街头写生,由于太过投入,丝毫没有发现有位年轻的法国女士正专注地跪在他的身后看他画画。那天,巴黎的天气非常炎热,黄永玉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这时,一杯凉开水递到了他的面前,他顺口说了声“谢谢”,扭头看时,被吓了一大跳,这才看清身后跪着的那位法国女士,再看看手上端着的那杯水,黄永玉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在一个陌生的国度,这个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女人,为什么要给自己倒水喝?  相似文献   

20.
一最早设想用计划调节代替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18世纪末,法国的平均共产主义者格拉古·巴贝夫,在他设想建立的国民公社制度中,“不再有盲目经营的危险,不再有任意生产或生产过剩的危险”,“一切都按计划来进行”。19世纪初,著名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欧文、傅立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