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察和比较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志愿者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脉络和志愿服务对青年文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有助于重新审视时代对青年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和志愿服务的文化价值功能。文章采用英格尔哈特的世界价值观问卷,调查全国13 000个青年志愿者,对比英格尔哈特在1984年和2007年的中国调查数据。研究表明:80后与90后青年志愿者的文化价值观处于生存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共生期,90后比80后志愿者更加追求幸福价值观,志愿服务行为显著影响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变迁。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青年社会合作、拓展社交网络、增强社会融合、探索社会创新,培育新时代青年互助友爱、开放包容、和谐和合、主体参与的文化价值观,助力社会治理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从而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1920年代,哈尔滨青年和全国青年一样,成为了青年运动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在哈尔滨青年开展的一系列运动中,文化蕴含占有较大的比重.他们组织开展学习俄文运动,以培养俄语人才;他们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以增进平民的认知能力;他们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普及运动,以提高哈尔滨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同时,他们也开展旅游活动和体育运动,以强壮哈尔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探究哈尔滨青年运动的文化蕴涵,有助于认识当时哈尔滨青年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风貌,有利于传承哈尔滨青年的优良传统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文化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对于国家发展意义重大,是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重点对象。“青马工程”是高校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阵地,也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路径,在培育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思维,深化文化自信培育的内涵;重视群体实际,精准文化自信培育的方式;运用认知理论,建构文化自信培育的进程,从而推动青年大学生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由主导文化与青年文化构成的矛盾统一体中,主导文化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促进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主导文化必须用科学的标准评价青年文化,充分考虑青年文化的特质;要科学估量青年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其思想性质、危害程度、发展趋势要准确把握;要以科学的态度接受青年文化的反哺,实现反哺效益的最大化。主导文化导控青年文化的出发点要定位于信任和鼓励,立足点要定位于示范,关键点在于保持适度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价值追求的程度越来越高。青年群体是文化消费市场既广泛又持久的主要消费群体。当前青年存在非理性、盲目西化和娱乐性文化消费突出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因素是造成青年群体不良文化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对此,要加强对青年群体文化消费的研究,培养青年群体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理念,丰富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内容,引导青年群体提升文化消费层次,积极倡导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这对加强和改进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流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流精神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实然走向应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青年奋斗观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需要从文化、历史、理论、实践等多重维度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青年奋斗观从艰苦奋斗的文化传承、接续奋斗的历史使命、激情奋斗的理想追求、创新奋斗的现实需要等方面对“新时代中国青年为什么要奋斗”进行系统阐释,从立志与立业、明理与明德、成长与成才、可为与作为等方面对“新时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生是两岸文化迈向深度交流的生力军。针对两岸青年学生群体设计的"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的看法"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两岸青年学生对当代社会文化问题既有趋同认知,也存在着明显的集群差异。以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为样本,采用统计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方法,可以发现这种差异的形成既受到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影响,也受到两岸文化观念等群体意识差异的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岸是两个不同的文化意义系统,彼此内部具有不同的集群认知和群体记忆。在全球化语境下,两岸民众应共享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在宏观层面实现两岸文化的包容性融合,在微观层面结合青年人的心理和社会状态,在秉承传统文化、正视认知差异、增进两岸交流、加强理论研究、推动协议商签等方面建构起共同文化认知体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申小龙和哲学系博士张汝伦主编的《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本书以上海语文学会青年研究小组的会刊《上海青年语言学》为基础,集中了全国各地青年学者有关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专论加以编选.涉及的内容有:(一)语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包括汉语史与民族文化史,方言与中国文化,语言观、语言学和文化传统,语言哲学,文化阈层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等专题的研究.(二)文化语言学各个具体领域的研究,包括古汉字与华夏文化心态,汉字改革的科学性与民族性,东巴文字与纳西族先民意识,《说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青年的思想觉悟和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能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我们党的根本目的决定的。我们党的根本目的是领导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要很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必须认真地改造主观世界。青年思想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青年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青年,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嬗变,培育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关键。在青年农民成为新型农民中坚力量的今天,注重对青年农民素质的培育应该是新农村培育新型农民的首要环节。在青年农民物质文化富足的情况下,对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关照已成必须。青年富有个性的特征,使得青年农民精神文化的属性更应根据时代需求和社会需要重新建构。然而反思目前青年农民精神文化建设徘徊不前的困境,纵然有青年农民自身的主观因素困扰,然更多的责任则在于政府关注不够、相关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所致。探索青年农民精神文化建设的解决之道和未来发展方向,当是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论及青年群体,形成了系统的习近平“青年观”。习近平“青年观”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习近平个人的成长经历,是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知行合一”理念、“全面从严治团”等思想的有机集合。习近平“青年观”的实践维度,就是要在具体的历史实践中谋求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现实化。深刻把握习近平“青年观”的思想渊源、理论意蕴和实践维度,对于做好新时代青年教育培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青年是医院的未来,引导青年医务人员树立坚定而充沛的文化自信是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涵养文化自信为着力点打造青年文化品牌“青之源”,通过营造学习创新氛围、建设团日活动体系、搭建阅读分享平台、探索涵养青年文化自信的品牌塑造路径等方式,动力、活力、能力三源合流,为青年成长提供正向激励和人文滋养。  相似文献   

14.
青年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网民流传、熟知并广泛使用的词、词组和超出短语层面的言语表达单位。青年网民利用网络流行语展现自我,参与社会生活,关注现实。因此,青年网络流行语是草根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复苏和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当下,青年网络流行语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故应通过对青年网络流行语的监测了解青年,运用青年网络流行语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导青年网络流行语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年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诸特征表明 ,青年文化可在价值观、行为规范、心理素质方面影响青年的健康方面 ,青年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继承发展、借鉴吸收、规范文化市场管理、重视家庭文化环境营造。  相似文献   

16.
透过"超级女声"现象,以青年的青年文化特征为着眼点,对青年的亚文化、民主化、信息化、主体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青年组织回应这一青年文化现象的对策,使青年组织在新时期加强凝聚青年、动员青年、感动青年的力度,弘扬积极、活泼的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青年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来,青年爱国主义观念在不同利益、不同文化相互砥砺、冲突、交流融合中继承与发展、转向与重构,历经了复杂的演变过程,附带有明显的历史烙印和时代特征。全面记述并解读这一嬗变轨迹,对于引导新时期青年爱国主义观念及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促进新时代青年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对培育青年的理想信仰,引导青年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在新时代中加强实践创新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依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优势,着力在"互联网+"时代中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发挥出文化自信教育人、引领人、激励人和发展人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是相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导文化而言的次文化,常常以一种先锋、独特的风格回应主导文化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要求。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青年亚文化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主流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发展现状以及对主流文化建设的影响和两者互通互融的作用,提醒在加强主流文化建设的同时,重视对青年亚文化的引导和管理,实现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共存。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消费主义思潮围困下,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呈现新的样态特征,呈现出一定的行为动机的庸俗化倾向、内容择取的娱乐化偏向及产品形式的符号化转向。当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容易从多元文化观念入侵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市场,符号价值营销消解青年网络文化消费主体性,以及媒体舆论过度介入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决策。分析影响青年网络文化消费的多重因素,引导青年网络文化消费健康发展,应坚持以思想引领为宗旨,以完善内容供给为手段,以主体素养提升为目标和以空间治理为保障,提出对满足青年文化需求和激励其成长成才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