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集我国南北名窑之大成,又将民间艺术引入制瓷工艺,充分利用窑变技术,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它独创的釉下彩绘,开辟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崭新天地;它的剪纸贴花和木叶纹饰,首创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民间风格;它将传统人文图样注入瓷艺,强化了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吉州窑陶瓷装饰艺术为中国瓷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
吴为明在陶瓷艺术方面的卓越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用瓷的研制,二是现代陶艺的成功探索。吴为明的现代陶艺作品与传统陶艺相比,有着"四重"(重自然、重情感、重自我、重文化)和"三化"(多元化、个性化、自由化)的鲜明特色,是意与象的完美结合,意与象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一种诗性美,从而成为人们叹为观止的"诗瓷"。  相似文献   

3.
焦作古代陶瓷艺术以当阳峪瓷为代表,唐代以生产绞胎瓷为主,宋代以生产剔花瓷为主。绞胎瓷主要以两种不同色彩的瓷土糅合成胎,拉坯成型,表里如一,自然和谐;剔花瓷主要以黑白两种瓷土里外合胎,剔划技法娴熟,纹饰繁复华丽。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以当阳峪瓷为代表的焦作古陶瓷不论是功能、工艺,还是造型、装饰,在陶瓷艺术领域中都颇具匠心、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主持语:李帆是一位不能通过艺术的"工具性""材料性""功能性""身份性"去界定的艺术家。他以一个真实的本我面对艺术、面对生活。可以说,他是我采访到的最为生活化的艺术家。对于年幼的儿子,他是超级奶爸,他说他在儿子身上找到了自己蒙昧的时光;对于求知的学生,他如父如友,他身体力行地教导他们坚定自己所爱,艺术要有态度!在他的世界里,艺术和生活根本就是一回事,他将所有的触角都伸向了关注人的各种可能性中,他享受着每一个角色带给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5.
基于广义"丝绸之路"和广义"艺术"的理解,"丝绸之路艺术"指人类在丝绸之路物质和文化交流过程中生发的情感需求的艺术表达及其现象和成果,包括艺术活动、艺术样态、艺术作品和艺术接受及其相互影响等,它是人类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延展空间最大、艺术现象和品类最丰富并相互联系的艺术整体,区别于地域艺术和国别艺术。广义的丝绸之路艺术,在时间上以张骞西域凿空为重要节点和标志,向上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前中古时期,甚至更早,向下一直延续到近代;在空间上包括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北非和欧洲部分地区由网路构成的广阔地域的相关艺术现象。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单位"涉及"文明""民族""地区""国家""宗教"等不同体系和层级并相互交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审慎地使用诸概念,展示丝绸之路艺术的丰富性和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声乐艺术"民族化"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五四时期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为"民族化"美学内涵的初探和发展,其中遭遇了"全盘西化""文化守成"和"中西结合"思想和观念的交锋和较量,最终确立了中国声乐艺术"民族化""大众化"的发展道路;第二阶段是在改革开放语境中,中国音乐文化因"全球化""文化多样性"等因素的介入,声乐艺术"民族化"的探索因此得到进一步深化,其内涵也由此更加多元并富有个性;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文化格局发生深刻改变,中国声乐艺术需要在世界音乐文化格局中审视自身,继续细化和发扬"民族化"的内涵,使中国声乐艺术尽快成为有高度辨识度的艺术形式,从而在世界声乐艺术之林有着话语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瓷器曾是物质文化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商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各国,欧洲人在掌握了中国造瓷技术以后,对华瓷的色泽、图案、纹饰、造型竞相仿效.并在模仿的基础上,烧制出具有欧洲各国民族特色的瓷器.17世纪后半期,许多欧洲国家已不再满足于对单个瓷器的模仿和制作,利用中国人的瓷饰艺术装修出了一些"瓷屋"、"瓷厅"、"瓷宫",极大地丰富了欧洲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内容,为瓷制品在欧洲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中国瓷器不仅加深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而且也使欧洲人在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嬗变,在欧洲引发了一场瓷文化的革命,并最终导致了欧洲近代崇尚中国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8.
1860年汕头港开埠,以及东南亚等国的经济兴起,带动了潮州陶瓷产品的输出。枫溪陶瓷通过汕头转口贸易港运销各地,其中汕头瓷商公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枫溪瓷产区通过引进新材料,改良产品品质,在"实业救国"等爱国运动中,与欧日洋货展开市场竞争,打造出"中国瓷品·枫溪厂制"的区域品牌。这一时期,枫溪瓷业的发展成为近代潮州窑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瓷刻这门技艺。瓷刻以刀代笔,在烧制好的瓷器上直接镂刻文字或图案,被形象地称之为"瓷器上的刺绣"。瓷刻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相传清乾隆皇帝喜在瓷器上题诗,用以寄情抒怀。为使御迹能保留长久,宫庭艺人就想办法将墨宝刻于瓷器上,从而产生了瓷刻。在清代道光年间,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其为"瓷上刺绣",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成品率低,往往丝毫的瑕疵就会使瓷器沦  相似文献   

10.
神逸物外、意寓形中,陶艺的意蕴,是陶艺作品的灵魂.我国古代南齐画家、理论家谢赫在其<画品>中把刻画人物精神状态的"气韵生动"作为艺术的最高准则.<周礼·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批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里所谓的"良",即是艺术的意蕴.陶艺作品只有将创作者的审美意趣、内在情感与追求巧妙地融合于外在的艺术形态之中,才能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艺术也是趣味,艺术家一切的制作,都是他内心的反映,对于房屋家具……人类灵魂的微笑,是渗入一切供人使用的物品中的感情和理智的魔力."  相似文献   

11.
赤峰雅乐是清朝末年形成于内蒙古东部草原的音乐,作为具有"仪式性""贵族性"和"宫廷"性质的音乐,赤峰雅乐具有"中正平和,虚静简易"的艺术特色和风格,符合儒家"礼""仁""中庸"的音乐艺术审美思想,达到了"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恰到好处的艺术表现尺度。  相似文献   

12.
粉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创烧于康熙晚期,一直流行不衰。中国陶瓷粉彩艺术在三百年发展历程中,吸纳传统陶瓷文化与技艺的精髓,不断改革创新,故能享誉海内外。因此,有志于陶瓷粉彩艺术创作的当代陶艺家可从题材、工艺材质、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传承与创新入手,开拓现代粉彩艺术创作的新思路,进一步促进粉彩艺术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学界并未对审美生境一词做出详细界定。笔者试图将少数民族艺术的"审美生境"规定为三种概念:"自然生态""日常生活"和"审美意境"。这包含了自然生态存在论、世俗日常生活经验论和富于超越性和现实指引性的艺术人生境界。以生态解读文化,以"方言性"的艺术形态表达日常生活的图景,以"此在"的生命诠释艺术的张力,达到诗意的"人生之境"。从学科研究的方法论与艺术"田野"两个层面,将审美生境建构为某种"语法范式",为民族艺术研究和艺术人类学的审美批评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陕西瓦当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从瓦当与"太极""阴阳""五行"和"方圆相形""动静相生""书画相应"等几个方面分别阐释了陕西瓦当艺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提出了传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和弘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陶瓷美学在中国当代是一门年轻的学问,从新中国创建尤其是文革之后,该学问大体经历了从最初主要将陶瓷创造和审美视为"工艺美术"现象,到将其视作"艺术创造",再到试图从"学问及学科"的角度对其展开"体系性"的理论建构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虽然在总体上呈现出视野不断拓宽、理论愈益深化的趋势,但也存在诸如缺少学问及学科意识,重经验描述、轻理论探讨,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等制约陶瓷美学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瓶颈性问题。对中国当代陶瓷美学研究做述评性探讨,有望为进一步认清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历史和学理性依据,推动这门学问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影子 《百姓生活》2014,(9):46-47
陕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刻花瓷,以其独特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被称为"陶艺奇葩,民间绝活"。据史籍记载,平定刻花陶瓷始于唐,兴于宋,经五代而衰于金,史称千年古窑,具有中国古代定窑系典型风格,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独一无二的民间陶瓷艺术珍品。2006年9月,平定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和"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同年,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工艺被列为首批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平定刻花瓷作为山西非遗展演项目入展上海世博会。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中国瓷上绘画装饰仍然以传承传统为主导,没有真正融入现代陶艺的理念.不再是主流艺术的中国瓷上绘画装饰将向何方向发展?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陶瓷艺术,现代瓷上绘画装饰必须传承传统;但要获得新的生机,瓷上绘画装饰必须融入时代的发展,体现现代文化;世界文化的大融合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吸纳外来文化会让中国现代瓷上绘画装饰更具活力.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佛教心性论、中观论、形神论的影响下,中国古典美学发生了重要流变:一是强调"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二是在艺术概括的基础上追求更本质的"艺术真实";三是强调自形入神、形神兼备而终止神似的艺术审美理想。由此,中国古典美学确立了"崇心""求真""重神"三大基调,步入了自立、自觉、自为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与西方思辩美学截然不同的诗意化风格。  相似文献   

19.
清婉·浅切·悲凉——郑谷诗歌风格略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谷诗风经历了由清丽至清苦进而至清淡的演变,最终形成了自己清婉悠然、沉郁悲凉、深入浅出的特色.其诗歌艺术风貌特征可概括为:"清婉""浅切""悲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工科大学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工科大学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总体水平处在"一般满意"与"非常满意"之间,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教师教学""课程内容""硬件建设""校园文化和管理服务"。男生学习满意度的总体水平要高于女生。在年级上学习满意度水平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在生源地上学习满意度水平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大城市、一般城市、城镇和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