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增长的是人们对文化方面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自己幸福感缺失感到活的没有尊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随后,政府出台了系列的有关民生的政策法规,由此可见公民的尊严越发的受到重视。但是提到体育与尊严的关系相信大家了解的少之又少,从事体育的运动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也需要有尊严,从事体育教师工作的人以及与体育相关的学习人员尊严是人们所享有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所以尊严是每个人都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魄也可以增强人们的自信心,人们要想拥有健康的生活就必须勤加锻炼,但在锻炼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在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会影响锻炼的效果与初衷,还会给受伤者与其他在场锻炼的人留下心理恐惧,从而挫伤广大群众与运动员的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的时候,严重的运动损伤还会威胁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各种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有着一定的规律性,大多属于急性损伤,而慢性损伤的发生效率较小。本文就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运动损伤的成因与对策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险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铺路石,对于全面保障参保人员各项基本生活需求,合理利用公共财政资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和谐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把握当前开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满足之后,精神方面的和体验式生活方式也应运而生,旅游就是这样的一种需求,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内涵要素在近几年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旅游文化内涵注重的是文化的深沉含义,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体育舞蹈是一项比较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它可以强身健体,帮助人们提升自身的健康指数,除此之外,体育舞蹈还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能。由此可以看出,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对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体育素质有很大的作用。本研究就将针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这一主题进行阐述,使广大民众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今社会物质飞速发展,民族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中式”风格对于现代人们而言已跟不上了现代社会对方便和舒适度的追求,变成了“好看不好用,舒心不舒身”尴尬情况,有需求便有追求,“新中式”应运而生。“新中式”风格既弥补了传统古老的中式风格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不搭配和现代风格的冷漠,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对传统精神文化的追求,正是如此大家都提倡这种本土风格。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先后几次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时间,举世瞩目,万民期盼。很多人都在想,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更加幸福”?什么样的状态,才算“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8.
建筑,作为城市的基本物质单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归类于技术艺术领域而与社会意识形态无关,但如今,我们的社会生活越发依赖于居住的环境和城市文化,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对于影响社会舆论和规范公众生活环境亦越发有发言权。双年展这样艺术届的盛会自然不会忽视建筑和城市作为单项议题而存在于自身的制度里。在这样的前提下,建筑双年展作为论述城市发展的同时涉及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公共话题应运而生。2012年9月,首届成都建筑双年展的首次举办,将建筑、城市、生活作为议题为大众所论述、展示。笔者尝试从发起者、发言场、时间轴、主题观以及形式这五个维度总结一些国际性的通用作法,同时提出适用于成都本土的建筑双年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研究室目前联合发布“2011—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收入依然是最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因素,健康和婚姻位居其次,“提高工资水平”成为提升公众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据《山西晚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之邦,送礼是几千年以来人们的传统礼节,并且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已俨然成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之一。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这一传统维系着彼此的关系,增加彼此的感情。在西方,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礼物也是其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但由于历史文化,生活背景及风俗习惯的差异,东西方世界对于“送礼”在诸多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本文通过介绍两者的异同,让读者增强我们对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了解,以便能在国际交往中实现更好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的建立,将遗留保存下来的物质文化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分门别类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是人民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方式。社会在发展,情况在变化,随着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导致博物馆与大众生活渐行渐远。而此时,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博物馆文化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12.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价值、功能和作用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它对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强调休闲体育教育,创造积极的高校休闲体育文化,将对大学生未来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现代社会的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满足广播电视节目的市场化需求,传播主流价值文化是现代广播电视发展必然选择。探寻适合现代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合理化路径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广播电视节目的现代化市场需求作为切入点,分析大众的消费心理,从而提出了提升广播电视市场化发展的具体策略,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前言
  在九十年代,“小资情调”得到了大部分知识分子的追捧。它不仅是特指向往西方思想生活,体现了走在前段的消费品格,另外更多的是内心的独白,是一种追求生活品位的生活状态。在完全放下对物质层次的追求,渴望精神上的一种本身的拯救。这些人拥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素养,将这些体现在对待生活的要求上,便形成了一种无形中的“70后”的艺术潮流。  相似文献   

15.
一、波普艺术概述波普这个词是“通俗”、“流行”的意思。它最早是英国批判家劳伦斯?阿洛维的发明,用于形容战后英国出现的消费主义文化。波普艺术最早起源于1950年代的英国,1960年代传到美国。波普艺术家们关注通俗文化中的图形,比如影视作品、广告栏、连环画和超市商品的图像,以这些相关图形作为创作题材,运用材料拼贴、丝网印刷等多种创作手法反映工业化和商业化的时代特点。大众文化和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是波普的根本和艺术圣地,而最先开始的英国波普运动不过是对于美国文化扩张的率先反应。美国波普艺术家们,用日常的大众生产取代了英雄史诗的意义和独特性,用大胆求新的态度挑战着传统艺术观念,其中影响力最深远的便是安迪?沃霍尔。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在促进竞技运动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大众体育的发展。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原本是统一的,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奥林匹克"不再是竞技运动的代名词,竞技运动将会随着大众体育的兴起而逐渐降温。国际奥委会1985年成立"大众体育委员会",并从1986年开始举行二年一届的世界群众体育大会。奥林匹克运动与大众体育将会逐渐趋于均衡发展,以奥运会为代表的高水平竞技运动会进一步与大众体育相结合,促进大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你幸福吗?”是时下的流行词.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是人类的永恒的主题,党的十八大召开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幸福的向往.让人们过上有质量的幸福生活是党和政府责任.过去我们对这一问题重视和研究不够,在很多地方不能以民众的幸福为根本,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但人们的幸福程度没能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提高,实际上是这种发展最终也是不可持续的.要通过深入改革,把幸福融入具体的社会发展战略之中,构建出以幸福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游戏与幸福     
电子游戏并不是一个“纯属于坏”的东西,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幸福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人”本身就是向往幸福和追求幸福的,因此,游戏之所以吸引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游戏本体,而是“游戏”而获得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随游戏而生,也随着游戏的进行而逐步提升,同时,游戏也深化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2008北京奥运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也是展示中华优秀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的盛典。2008年8月11日,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开幕式及颁奖典礼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得到了各国艺术家的热心参与,他们以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画出了运动员的力量和激情,充分体现了“艺术,让奥林匹克更美”的活动主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高雅艺术与普通大众之间依然存在一定距离,导致普通群众对高雅艺术的认可一直是一个难题.自2005年起,教育部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开展了“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至今已10年有余,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了大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达到了艺术教育的效果.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正面影响进行总结,同时基于现状提出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强化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