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现状,从比较方法的视角作了分类,主要有三类:一是建构普遍文论框架,进行分类比较;二是突显主流文论进行范畴、概念比较;三是确立基础文论,进行体系比较。虽它们各有利弊,但从比较的要义在于发现“差异”看,第三类研究更体现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近来中西文化的比较引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在文艺学领域,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也早已广泛地展开。在这方面,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很多。许多同志把注意力投向中西文论的主要差别的探讨,又有许多同志则关注中西文论概念、范畴的相同因子。我觉得目前急需探讨和明确的问题是,什么是中西文论比较的立足点?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近来读了一些中西文论比较的论著,觉得在目前的  相似文献   

3.
复义理论是新批评派文论中的重要理论,它在西方的文学理论界具有重大的影响。同复义理论相应,中国古代文论中也有关于“含混”这一美学现象的论述,通过两种文学理论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外文论在“复义”这一概念上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有很大进展,这对于深化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研究,加强当代文艺学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这里仅就如何作比较研究谈几点看法: 一、概括性与准确性既然是比较研究,理所当然地要概括中西文论的不同特征。如果只是琐碎地罗列现象,就谈不上把握中西文论的精神实质,也可以说没有达到研究的目的。这概括必须不仅是简要的,而且是精当的。无论是中国传统文论还是西方文论,其内容都不那么单纯划一,各自内部包含着种种流派,形形色色的观点、理论,相互差异,甚至相互对立。假若不考虑到这种复杂性,其结论就难免会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5.
陈军  陈金刚 《江汉论坛》2008,1(4):115-118
饮食化批评在中西文论中广泛使用.从譬喻广度、譬喻角度、譬喻深度三方面对中西饮食譬喻的异同进行比较,可以体现和印证中西在饮食文化、文学艺术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文学艺术和饮食作为全人类共有的两种文化活动和行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中以及精神反思中,必然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打上人的类属性的烙印;另一方面,囿于地理、气候、人种、社会等众多方面的原因,文学艺术和饮食的发展又会出现不相一致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我们不但要运用传统的方法,而且还应运用比较的方法。这样做,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论在世界文坛的崇高地位,沟通世界文苑,准确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建立我国民族化的文艺理论体系,都是极有益处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较之世界上任何民族文化都毫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与西方都建立过一系列二元或多元关系的文论话语范畴。中、西批评家与理论家不断言说与推演这些话语范畴,逐渐形成颇不相同的二元与多元话语的演进机制,即中国古代的二元互补与西方的二元对立,中国古代的多元分解与西方的多元共建。而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汉语文论,则更多地亲近西方文论的演进机制,即以二元对立和多元共建的方式展开文论对话与理论建设,推衍着现代汉语文论话语。  相似文献   

8.
徐志啸 《晋阳学刊》2009,(1):97-102
用西方理论解析和比较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这是美籍学者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一书核心价值的体现,也是他以西方学者的眼光,认识、审视、解剖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并向西方读者作系统介绍的具体表现。由此,我们可以透视和比较中西不同的文学理论,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文论中,“张力”是用来进行文本意义结构分析的一个概念,后被延伸完善成为新批评学派诗歌批评的原则和标准;“工拙”源于中国诗歌的写作技法;梁人沈约首次以“工拙”论诗文,后经宋、明、清三代的演绎和拓展,“工拙”也被完善成了一种诗歌的审美批评标准。“张力”与“工拙”衍生于中西方的不同文化土壤中,在性质各异的文化特征中却有着相似的思维状态和审美旨归。  相似文献   

10.
八十年代以来,大陆、台湾、香港作家、评论家经过多方面努力,已逐步消除过去分离、隔阂乃至相互敌视的状况,开始了包括文学理论批评在内的民间文学交流,为三岸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繁荣带来了一片新气象.现在三方越来越取得了这样一种共识:不仅三岸的文学创作要整合,而且文学理论批评也要沟通、交流和整合.基于这种认识,对三岸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作如下连环比较:  相似文献   

11.
解构主义文论通过颠覆语言的单义性、确定性,来消解传统美学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和形而上学所确定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从而认定审美和艺术是没有确定的所谓"本质",它们的语言符号形式--文本也是不可能有确定的意义的,因此形成了意义异延论.解构美学的这种观点,彻底摧毁了旧形而上学传统美学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开放了审美和艺术的存在、构成和意义,从而形成了动态、开放的立体构架.但是,由于解构美学是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谈论语言、修辞本身,所以它必然割裂了实践中事物及其意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从而走向了绝对不确定性的泥淖而不能自拔.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解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动态和开放地建构文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把握文本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法,综合中国传统文论,建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实践的文本意义论.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文论话语建构探讨之不足体现为前提论证多于方法探寻、立场纠结多于自我认知、宏观指导多于微观实践。中国文论话语建构命题的提出,背后蕴藏有非常复杂的关乎文化振兴与文论自觉的因素;要瞄准打造人类文论话语知识共同体来正确认识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对象范围;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研究重在建构,旨归在建构,评价标准亦在建构。中西同题比较作为中国文论话语建构在现阶段上的一种策略选择,是由中国文论对于西方文论所处的劣势位置、中西同题比较有助于搭建沟通交流的有效平台、中西同题比较与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之目标任务相向而行、中西同题比较研究符合时代发展的精细化研究趋向等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一近年来,我们已普遍注意到对中国古代文论民族特点的研究。这种趋势,反映出文论研究的深入和历史的必然。从人类历史来看,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基因的东西两大文化体系中,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文艺理论遗产。它们同时萌生于公元前六、七世纪,距今已有二千六百余年的历史。这两大理论传统,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理论家的宇宙观和思考问  相似文献   

14.
文学场论文论以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建构了一个社会文学艺术的形成、运行、作用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学解释,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提供了一条文学社会学的思路,把文学艺术作为习性、文化资本、文学场的实践性产物,揭示了文学艺术与社会权力的关系,以新的方式阐述了文学艺术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实践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的文论突出了审美和艺术的接受这一维度,提出了读者接受论、阅读现象学、审美经验论,对于西方文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但是,它片面地强调了读者接受和消费的一面,忽视了文学艺术的创造者和生产的一面,因而也陷入了片面性之中。我们在建构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文学艺术的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建构起文学话语实践论。  相似文献   

16.
〔摘译说明〕 萨班(1182——1251)是萨迦五祖中之第四祖,原名班丹敦珠,幼时从三伯扎巴坚赞学法,受近事戒,始改名为贡噶坚赞。23岁时,从释迦师利及其弟子等遍学大小五明,成绩卓著,成为西藏获得“班智达”称号的第一人,故人们在习惯上将他称作“萨迦班智达”,简作“萨班”。  相似文献   

17.
王充的文论     
王充(27——101?)是东汉初期唯物主义哲学家。他的《論衡》是一部极富于战斗精神的哲学著作。但其中也有些部分是属于討論文章著作原則和評論作家作品的,这些言論主要見于《自紀篇》、《对作篇》、《佚文篇》、《超奇篇》、《艺增篇》、《須頌篇》、《定賢篇》、《書解篇》、《案書篇》。王充这些思想比較进步見解相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处于套用西方文论话语评论分析当下文学现象的尴尬境地。学者曹顺庆先生率先提出“文论失语症”的观点,并提出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重写中国文学概论的解决方案,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庭审中的抗辩制在西方国家实行已久,属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制度,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借鉴外国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用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抗辨制度,并在相关制度和人员培训方面有所准备,将有利于我们的司法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 船山有诗论,也有文论。诗论已有不少人进行了研究,但文论却尚无人问津,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初步探讨。不过,由于船山的文论与诗论有某些相同之处,故本文不能不稍涉及其诗论,藉以窥见其文论之基本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