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司汤达的《巴玛修道院》是作者生前就获得赞誉的唯一的一部作品。小说所表现出的对社会的深刻批判,以及通过人物活动展现的、对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社会生活的生动描绘,都能与作者的杰作《红与黑》相媲美,它和《红与黑》被称为司汤达的创作中的“双璧”。值得一提的是,《巴玛修道院》是司汤达的“域外小说”,写的人物是意大利人,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里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它把一百八人的性格都写出来了。”这话虽有点夸张,但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水浒传》的确是一部写人物写得较好的小说。《水浒传》人物为什么写得好?据《七修类稿》说,是施耐庵先把一百八个好汉的象,请人画出来,他每天对着画象揣摹,想象出他们的声音笑貌,据以来写的缘故。这话是不确实的。大概是从周密  相似文献   

3.
林黛玉——山黛、薛宝钗——冷绛雪,看这两列人物的名字多么近似!山黛、冷绛雪是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中的女主角,两位佳人才女。林黛玉、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也是两位佳人才女。曹雪芹命名自己的女主角与前代小说人物近似,是偶然的巧合吗  相似文献   

4.
鲁迅小说创作,分别收入《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个集子里。《故事新编》收集的八篇小说,都是历史题材,而且都是第三人称手法,短篇中没有涉及到“我”这个人物,兹不议。《呐喊》里有小说十四篇,《彷徨》里有短篇小说十一篇。在这总共二十五篇小说中,有十一篇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在作品里有“我”这个人物。这十一篇小说是:《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  相似文献   

5.
王小波被称“文坛外高手”、“天才作家”、“当代中国的一个谜”。他的代表作例代三部曲轴《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组成,共九部中长篇小说,上百万字。其中,收入精铜时哪中的长篇《万寿寺》是~部意趣横生的小说,小说的基本特点是“穷尽想象。”《万寿寺》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哦”是一个在北京万寿寺上班的知识分子。“我”被车撞伤,成了一个失去记忆的人。“我”在万寿寺看到一部小说手稿,这手稿其实就是“我”写的。手稿上写的是唐代传奇人物薛嵩和红线的故事。薛嵩在长安花钱买了一个湘西镇守使的官,来到湘西凤…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  相似文献   

7.
一《斯人记》在张恨水众多长篇小说创作中是并不特别引人注意的一部,但是从小说的叙事特征角度来看,它呈现出典型的“环境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形式。所谓“环境小说”,指的是小说的主题与构思重心是环境,而情节与人物都从属于环境。而小说理论意义上的环境指的是“构成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的背景事物和关系”。①同张恨水的其它许多长篇小说一样,《斯人记》也活用了传统的意回小说的形式。如果深入分析一部小说的叙事结构的话,仅仅指出这是一部章回小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章回小说只是各回的标题遵循惯例,采用字数相等的古雅的…  相似文献   

8.
《腐蚀》写于一九四一年初夏,是茅盾创作中最及时反映时代面貌的一部长篇小说。这一日记体小说,通过一个参加特务组织女青年赵惠明五十二天五十七则日记,反映了一九四○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二月间国民党政府统治下“陪都”的鬼域世界。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曾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腐蚀》以第二次反共高潮为背景,主要写了赵惠明在特务组织中被腐蚀的心灵。同时通过女主角赵惠明的生活感受,写出了当时国民党政府明讲抗战暗谋投降的反动本质。蒋、日、伪特务明来暗往,随时  相似文献   

9.
学会等待     
2005年,电影《孔雀》夺得第55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片中女主角张静初一时名声大噪,有人将她的成功归结于“幸运”。听到这样的评价,张静初只是淡淡一笑地说:“人生就像是一条跑道。有些人是以长跑的姿势进入,而有些人则是以短跑的姿势进入。”张  相似文献   

10.
《吴越春秋》人物创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春秋》人物创造论苏哲《吴越春秋》是汉代一部值得重视的历史题材的雏形小说。东汉经师赵晔在这部写史的小说中,描写了一批人物形象。比起后世成熟的小说,《吴越春秋》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总体上虽属粗线条的,比较幼稚,有些人物甚至还比较模糊,但是其中几个主要人...  相似文献   

11.
小说的艺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毛宗岗肯定《三国演义》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奇才”.小说情节的审美魅力,既在于犯而能避,“同树异枝”、“同花异果”,又在于变化莫测,“星移斗转”、“雨覆风翻”.尽管《三国演义》“叙帝王之事真而可考”,但并不排斥它在描述其他人物、事件时存在艺术虚构.在历史小说艺术真实的问题上,毛宗岗坚持“虚实相生之法”,分析《三国》写人叙事,“文之变者出人意外,未尝不在人意中”.毛宗岗还通过与《史记》《西游记》《水浒传》《东周列国志》诸“才子之书”的比较,肯定《三国演义》为古代“第一才子书”,表现了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恋母情绪”的反对──《初恋》主人公心理透视白长龙《初恋》是屠格涅夫写的一部爱情心理小说。小说写了四十余岁的中年人──符拉基米尔·彼德罗维奇对他十六岁初恋生活的回忆,并细致而独特地描写了少年“我”的心理活动。这些独特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为特殊的父子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在马里安巴》是罗布·格里耶六十年代初期创作的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电影小说 ,作为“新小说”在电影领域的一部探索性作品 ,它在时空安排、场景勾勒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在这部作品中 ,罗布·格里耶将对传统时空反动的着眼点投向对多维时空的构建和时空对人物的功用这两个方面。文本勾勒的几个重要场景 ,则显示了“写物作家”罗布·格里耶的独特风格 ,同时表现出叙述者对场景与故事关系的非人格化的判断。文本中的人物是受“物”左右几乎淹没于物象之中的形象 ,“物”对于人的行动和思绪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于肯定其文体的属性,深入探讨其写作特色,追溯小说艺术虚构的历史渊源,都很有意义。本文拟就这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们认为,《世说》的人物故事不完全是“实录”式地刻板记录“人间言动”,其中有不少虚构或想象成分。有的是选取历史上或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或事,加以虚  相似文献   

15.
林振宇 《社区》2011,(5):20-20
最早知道她的名字,是早年看过一部电视连续剧——《趟过男人河的女人》,该剧就是根据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近年,她写了一部自传——《生命的呐喊》,先后荣获了“徐迟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她就是著名女作家张雅文。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自发表以来 ,一个较普遍的看法是它不像小说。本文以昆德拉的小说学为视点 ,剖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人物形态、故事逻辑和对话开式 ,认为它是一部走在以小说合并哲学的道路上的杰出的“思索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小世界》是英国著名作家戴维·洛奇的一部重要小说 ,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西方的《围城》。对于大部分文学批评家来说 ,因其涉及到了形形色色的文艺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泛性论、解构等 ,因而将之誉为是一部“后现代”的力作。然而 ,笔者认为 ,它既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的作品 ,也是一部有着很强的“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 ,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结构布局和人物塑造等方面上。事实上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因素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这部小说别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由西门庆一家而写及了天下国家,集中暴露了我国明代中后期黑暗、腐朽现实的诸多方面,写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必然没落。它突出的特点是写出了“丑”,“‘丑’占据了小说中主人公和大多数人物的位置,整部小说以暴露‘丑’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叶朗《中国小说美学》)。不仅写出了丑的方方面面,诸如帝王之丑、权臣之丑、阉竖之丑、官场之丑、世情之丑、家庭之丑、而且写出了下丑与上丑的关系,揭示了与《水浒传》一致的主题——“乱自上作”。  相似文献   

19.
《故乡》是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中的篇目,是一篇脍炙人口之作,百读不厌。小说中那“深蓝的天空”和“金黄的圆月”,“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和“皮毛是油一般的滑”的猹,还有那“细脚伶仃的圆规”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等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鲜明的印象能从小说中凸现出来,正是因为《故乡》在艺术手法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对比的运用。 对比在文中好似一面镜子,照出故乡的面目,照出故乡人的形象。《故乡》全文突出一个“变”,故乡在变,故乡的人也在变。这“变”使故乡的过去与现在、人物的过去与…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人学,小说尤显突出。它总是以写人为主,努力塑造生动的人物。自有小说始,不能不说都咬住了这一根本目标。因此”全知全能” 的叙述法茁生于整个世界。这种叙述法,叙述者处在超然于各人物的客观地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客观直叙,包揽一切。但是,这种超然人外的叙述,注意了“塑造”人物,却短于对人物自身的利用和开发,虽然“勾勒出人物的外表,描写出任何一位公正、敏感的旁观者都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我们可以偶尔窃听到书中人物的交谈,或突然发现一位为故事中的其他人物所不齿的人物,但我们绝少看透其动机和情感中‘隐匿的一面’”(乔纳森·雷班《现代小说技巧》)。说这话的乔纳森·雷班还不无揶揄地说“全知的叙述者”“只是称职的间谍而已”(同上)。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振臂呼吁,率先提出了“叙事者的角度”的命题。(见詹姆斯《论小说的艺术》)。所谓“叙述者的角度”就是“作家决定对自己所写的事采取一定的看法,以便和读者建立必要关系的特定角度,是作者观察所写事件的精神上与感情上的基点”(凯伦·马蒂森·赫斯:《文学鉴赏辅导》)。詹姆斯是针对“一统天下” 的“全知” 的客观直叙而言,指透过人物自己的眼睛来看待世界的;借助人物对现实世界的具体感受,来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