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军 《老年世界》2008,(20):28-30
人与人发生争执在所难免,因吵嘴气死人的事情有所耳闻。但发生在鄂西北的这起“气死人”事件,却是因好心劝架而引起,其特殊的案情备受社会关注。在吵架双方未能给死者家人一个满意的答复之后,死者的家人将吵架双方告上法庭,索赔22万元。那么,这起六旬老太劝架“被气死”的官司,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  相似文献   

2.
健康、家庭、事业,是人生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就像三点构成平面一样,这三个支点构成享受人生、成就事业、追求梦想的平台。缺少其中任何一点,都不能长久,不能长久就不能承受生命的厚重和成功。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活着?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人生的价值。这个价值的衡量是看一个人为他人、为社会贡献多少;实现这个追求是长期坚持不  相似文献   

3.
陆磊  郑金宝 《职业》2008,(8):22-23
大多数的组织行为学家把员工的压力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描述成一个上抛物型的抛物线,也就是绩效——压力曲线,他们认为,在员工压力承受范围内,员工的绩效会随其压力的增加而提高,塞利(Selye)称这种压力为积极压力(enstress),当给员工施加的这种积极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员工的绩效就会达到最高值(P’)。此时,如果继续给AT施加压力,其绩效会随压力的增加而下降且边际压力递增。而这时的压力也就变成了消极压力(distress)。“适点压力”就是积极压力向消极压力转变的这一转折点,如图1所示,在S’这一点上,员工的绩效达到最高值P’,S’这一点上的压力也就是“适点压力”。  相似文献   

4.
“制度创新”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稍稍回顾一下最近20多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变迁事件,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独立董事制度、股田制、后城市化等,我们就会较深刻地理解这一点。因此,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一个基本经验就是不断推进制度的改革与发展。但是,本文提请注意的是制度创新的另一面相——“内卷化”问题。制度创新的内卷化机制应引起我们社会足够的警惕。为叙述的方便,我们有必要先就论题中的“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微妙差别作一简要说明,然后切人正题。  相似文献   

5.
就像深圳市信实公益服务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信实”)总干事聂祝兵说的:“我们都有一个公益的梦,就像一种责任,无论成败,这辈子.总要做一次的。”创办一家对社会有贡献的机构,陪着它慢慢长大,然后由不同的人接力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直以来的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6.
看过《红楼梦》的读者都记得,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大家都来看望,其中一个最有特点的人就是王熙凤,她还没进屋呢,声音就已经传进来了,大家都知道“凤辣子”来了。这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熙凤的这个声势造得好!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如果有实力的企业也能这样为自己造造声势,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深入公众心里,并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7.
奥勒什蒂鱼     
申赋渔 《金色年华》2007,(11):31-31
奥勒什蒂鱼生活在玻利维亚与秘鲁边界的“的的喀喀湖”。喀湖是印第安人的圣湖。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叫卡巴科的神人,手持一根金杖,从这湖的中央冒出,创建了庞大而辉煌的印加帝国。后来的印加人,就常常在这神灵居住的湖面上举行盛大仪式,祈祷能够脱胎换骨或者让死者复生。而奥勒什蒂鱼,正是圣湖给印第安人最奇异的食物。  相似文献   

8.
王健民 《职业》2013,(25):73-73
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一个人一辈子想做成点事,都得克服惰性。很多时候,自身惰性要靠外力来驱赶,而这常常是很讨厌的。
  宋真宗时期,学识不高的寇准当上宰相,好友张咏送上二十册书为贺礼,要求寇准两个月看完,还要在书上划出标记,威胁说如果不照做,他就到寇准家以头撞柱,寇准赶紧答应了。后来,张咏要到陕西任职,他担心寇准不看书,临走时对寇准说:“所有事皆可放下,《霍光传》不能不看。”寇准颇为疑惑,当晚就找到《霍光传》来读,当读到“光不学亡术”,他不禁笑了:“这个张咏,拐着弯劝我读书啊,真难为了他这一路的折腾。”寇准心中充满感激。  相似文献   

9.
我觉得说来说去,健康的本质是和谐,也就是中医讲的平衡。现在很多人认为西医的医疗设施与医疗水平很先进,可这是从治疗的角度而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健康是什么?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几句话的核心意思其实就是和谐。就是一个适度的“适”字。老子曾说“适者有寿”。这四个字里的核心还是“适”。“适”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是适应。人是大自然的儿女。所以一定要适应阴阳平衡,春夏秋冬,还有就是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变,疾病的形式、类型每天也在变,因此人也要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如果适应不好就会得病,要不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适应好了,就会自然而生,自然而走,生如夏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  相似文献   

10.
主编寄语     
和几个年轻朋友讨论一个老话题,就是如何“观察社会”。聊来聊去归到一点:观察“社会”其实就是观察“身边的事物”。“身边的事物”和“社会”不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身边的事物”实际上就是“社会”。如果忽略了“身边的事物”这个“个别”,“一般”的“社会”还会有吗?宋儒所说的“理一分殊”,费孝通概括的“差序格局”,就从纵、横两个方向提供了观察社会的角度,值得好好琢磨。  相似文献   

11.
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学问受到高度的重视。孩子从小就认为书本是甜的,构成了其它一切差异的基础。书本是甜的: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稍为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放有书本,因为,“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犹太人的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犹太人不焚书: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刊物以及每年人均…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看待各人的价值高下,常常以其所获得的成就而定。我们一定要问的是:“他是干什么的呢?”而不一定问:“他是谁?”我们常常重视他的名衔、工作、成就、职位和社会地位,因为这一切很重要。对于一个人的最低评价就是一事无成。工作、发迹、金钱——还有比这一切更重要的吗?问题就在于:仅仅是这些,就能使人变得幸福吗?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常有一些亲朋好友劝我,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用那么累死累活地干了,该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了。这都是些好心人的善意的劝说,他们希望我健康,活得长久一点,我真的很领情。但平心而论,我自己觉得我从来没有为了“功名”而累死累活过,如果是那样,就算是“功成名就”,也是一场黯淡无光的人生,顶没意思了。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导“劳动光荣”,人总应该积极努力向上,人生就应该做点事情。  相似文献   

14.
一个朋友跟我谈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她曾经很向往西洋人夫妻那种可爱的问候语、比如“谢谢”、“打扰你了”等,具体表现就是老公为她盛一碗饭,她也不忘说声“谢谢”;老公夜里迟归,吵醒了妻子,第一句话“对不起”……新婚的日子里,这位朋友觉得这种问候挺新鲜的。慢慢一年过后,她突然觉得这“好客气’,甚至有点虚伪了。对此,她感到厌倦,并问我;为什么相敬如宾一点也不“好玩”? 问题就在一个字,即“宾”。朋友间相敬是一种尊重,也是礼仪的要求。但大妻不同于朋友,就好像夫妻间不用“尊敬”来称呼对方,而用“亲爱”更来劲是一…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值得赞扬;媒体在报道时总想挖出一些闪光的事迹,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有谁觉得真实的故事不过瘾,还要想方设法“建构”出一个更完美、更伟大的形象,那就是一种“歪曲”。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家在这种过度“美化”的宣传中,失去了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我原来是学工程的,后来研究经济,这才知道经济对社会的重要性。一个国家的强弱就看人均生产总值。人生的目的就是建设一个富有的国家。做为一个经济学家,就应该为国家找出能够致富的政策。一个措施、一个项目、一条办法是否正确就看它是否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因此财富成了方向标。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假定,即所谓理性经济人的假定,它假定人都是追求利益,是追求物质享受的,在市场经济中就是追求钱。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是建筑在经济人的假定之上的。事实上我们的整个社会结构也是按照这个假定来设计的。政府领导人民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人们买股票是为了赚钱;孩子们在小学里学写和算,到了大学学专业,其目的就是培养一门谋生之道。整个社会都是忙于赚钱。我从来不怀疑这里有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我形象是一个人展现在别人面前的有关自己的整体风彩。它显示出一个人的容貌、气质、修养与个性,对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段有关林肯总统的轶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林肯总统委托耶友给他推荐一名顾问,朋友满有把握地给他推荐了一位才识过人的阁员,林肯却没有接纳,问及原因,林肯说:“我不喜欢那个人的面孔。”朋友发怒了:“为什么以貌取人,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脸孔负责呀?”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就该对自己的面孔负责。”这件事一方面说明了人的自我形象对自己前途的影响,同时也说明自我形象是…  相似文献   

18.
声音     
“仇视富人的社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社会。”——经济学家茅于轼说,改革以前,越穷越革命,越正确。一个人沾上一点富,立刻就倒霉。结果是中国变成了一个穷人国,绝对没有一个富人,而这样的社会是没有前途的,要鼓励富人,致富光荣,帮助大家致富,这才有前途。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有些人是有着原罪的,例如青年、“无业人员”、个体户。前不多时,媒体上闹出了一点小风波,辽宁的一个大干部说,原沈阳市长慕绥新是“党内个体户”。接着就有媒体发文,说慕市长的犯罪绝非像个体户那样小敲小打。再下来,又有报道,说所谓“党内个体户”,原本来自慕绥新的反省材料,他说自己“摆脱组织监督的结果,低估了组织,高看了自己,我行我素,像一个党内个体户”。小风波的整个过程在我看来不过坐实  相似文献   

20.
对于“消费”这个词我们大概不太陌生,但“消费社会”这个词我们就不太熟悉了。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社会:那里的人专门消费,而不生产?假设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的话,我们只能说它就是天堂。天堂是一个梦想,是乌托邦,而不是现实,从理论上说它不可能实现。但一些手长、腿快、眼睛亮的人总是希望捷足先登。因此实际情况是,在无边的“地狱”包围的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局部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