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小说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文论中表达的小说史理论,主要观点如下一、昆德拉认为,近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史经历了类似干足球赛的上下半时,上半时的小说以想象力的创造为特征,下半时的小说以真实性的追求为特征;二、以卡夫卡、穆齐尔、布罗赫、贡布罗维茨等20世纪小说家开创的"第三时"小说美学,既对下半时的小说美学产生了反拨,又是对上半时小说美学传统的呼唤、回归和超越;三、昆德拉严格界定了真正的现代主义与形形式式"伪现代主义"的区别,强调前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而且对既成思想有一种批判性的变革欲望;"反现代的现代主义"由此成为昆德拉小说创作的自觉追求.作者指出昆德拉的小说史论,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米兰·昆德拉是捷克一位以小说创作蜚声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难能可贵的是,昆德拉同时也是一位具有高度理论自觉性的当代小说家。他的“存在之思”和“非真实性”、“相对性”的小说观,以及对小说文本的极力探索,在小说发展史上,都显示出少有的革命意味。因而,对昆德拉的  相似文献   

3.
出于对存在之根本问题的深刻洞察,小说艺术的终结构成了小说家昆德拉的一种基本存在经验;在其中,小说艺术的全部历史性存在与现代人的存在历史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一种此前从未被注意到的存在论结构.由此,对于一直力图在小说与存在之间建立某种本质性关联的昆德拉来说,历史就切实地成了他建立这种关联的唯一通道;而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小说自身的存在问题,因此也只有在它与现代历史本身的这种存在论关系中才能得到有效的思考.这一点乃是昆德拉展开他的小说理论的一个基本思想策略,而这一策略的一个具有哲学-形而上学意义的结果是:小说自身的存在问题从此超出了文学理论或美学领域,而正式成为一个真正的存在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构"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批评术语,"结构"与"隐喻"相结合所形成的结构隐喻,同题旨隐喻一样具有丰富的文学表达功用.本文分析了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关于结构隐喻的种种观点,基此归纳了昆德拉小说中结构隐喻的四种主要形式数字结构、音乐结构、人物结构、梦幻结构,并结合昆德拉小说诸作对其结构隐喻诸形式分别作出阐释与界定.昆德拉的结构隐喻观及其影响下的种种形式实验,既深受其小说、音乐与哲学等多方面文化修养的影响,更得益于其独特的存在小说观;结构隐喻不仅是昆德拉小说形式之美的重要因素,还成为其存在题旨表达不可缺少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中有公开的叙述者、缺席的叙述者和隐蔽的叙述者。作为一位自觉进行文体探索的艺术大师,沈从文在小说叙事方面的贡献,足以使他与世界一流的现代小说家相媲美。他不像西方现代小说家们那样高举着叛逆的大旗,也不像某些现代作家那样以一种极端前卫的姿态标新立异,而是将叛逆的渴望和创新的激情包裹在看似守旧、朴拙的文本中。他从不张扬自己,从不夸饰自己在艺术上的先锋立场,但历史会领悟他的苦心,后人会接受他的遗产。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家王小波的“西方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仵从巨 《文史哲》2005,(4):67-75
作家王小波(1952-1997)其人其文在中国当代文坛似属“异类”。所以成为“异类”,因素诸多,但拥有丰富的“西方资源”(以欧美文学为主兼及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在内的西方文化)并广泛汲纳乃一重要原因。从其经历可以发现:王小波分别从“家庭”、“学校教育”、自修式的“阅读”三途径接获了这一资源,而广泛的个人阅读对作家身份的王小波影响最大也最为重要。丰富的“西方资源”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王小波,使王小波有了科学的思维方式、相应的思想观念、“文理兼修”的知识结构和个人化的“文学观”———“小说家(应)是知识分子”、“文学是永恒的事业”、“做艺术上的完美主义者”、“小说应深得虚构之美”。检视其“文学观”,我们可以发现其以欧美现当代文学为主、以欧美现当代小说为要的西方文学“来路”:从杜拉斯处,他汲纳了小说艺术应“感性化”与“完美化”的艺术追求;从卡尔维诺处,他汲纳了“小说有无限的可能性”的乐观精神,释放了“想象”的双翅,高翔于虚构世界,将经典小说沉重的文体羽化为“轻”;从马克·吐温与萧伯纳处,他汲纳了入世、问世、讥世的精神与幽默、讽刺的艺术个性,成就了黑色幽默的个人风格;从奥威尔与昆德拉处,他汲纳了知识分子作家清醒自觉的社会批判意识与高度的责任感,对中国当代社会人之生存状况给予了深度关注与尖锐揭示。“西方资源”的拥有与博取,使王小波成为今日之王小波。  相似文献   

7.
袁于令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戏曲家、小说家,同时,他还是一位小说理论家.他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著作问世,但是,他的小说观集中在《隋史遗文》总评中.《隋史遗文》在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一方面承认小说的虚构性、通俗性和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与批评大家相仿佛的理论高度;另一方面强调小说的戏剧性,反对拙劣模仿旧作、名作.而由于评语出自作家本人之手,与文本关系密切,袁于令在评语中可以直接与读者交流,进行互动,从而引导读者关注情节焦点,接受他的小说创作观.  相似文献   

8.
作为四十年代一个独特的小说流派,七月派小说始终未曾在中国现代小说研究中得到充分的重视。虽然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至今,研究七月派小说的文章日增,可也大多限于其中某一部分作家作品,对七月派小说的整体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试图以“流浪意识”为开启七月派小说整体文化风格的钥匙,进而探索七月派小说家们对民族生存文化状态的独特思考,总结其现代性,使七月派小说真正在整体意义上于现代中国小说史中取得一席之地。所谓“流浪意识”,是七月派小说通过“流浪”意象营造的一种以坚持五四“人性解放”为前提的、对“个体”潜质不断探索挖…  相似文献   

9.
京派小说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和小说艺术理论,他们认为"创作不是描写'眼见'的状态,是当前'一切官能的感觉的回忆'"(沈从文),"小说是回忆"(汪曾祺),"创作的时候应该是'反刍',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梦"(废名).他们对文学创作持"回忆"观和"梦"观,实际上就是把创作看成是一种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意义上的审美现象;而具体到创作主体上来说,"回忆"和"梦"文学观的主旨又是为了培养作家与实际生活的心理距离从而造就一个审美的心胸.如果我们把京派小说家的这种文学创作观和小说艺术观放到中国古典美学历史发展脉络里,就会发现,它的源泉是老庄的"虚静"论.  相似文献   

10.
政治与性爱是米兰@昆德拉小说的基本题材,也是昆德拉作品屡遭误读和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对政治与性爱在昆德拉作品中折射出的历史内涵以及昆德拉这一题材选择的"存在"动机作出分析和阐释.论文各部分主要内容为一、昆德拉为何选取政治与性爱题材作为进入历史之域、探索人性与存在的门径;二、政治、性爱题材表现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结合,成为昆德拉反映特定历史情境中人类生态与心态的可靠手段;三、昆德拉对政治与性爱的不同处理,植根于更深刻地揭示"存在"的艺术动机;四、昆德拉借助于描写政治异化环境中的性爱,以反映极权制度下生活的荒谬本质;五、通过分析拉伯雷、卡夫卡对昆德拉艺术观念的影响,探讨昆德拉题材选择的历史渊源与存在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