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居民储蓄高增长的经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储蓄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国民生产总值、利率水平、政府政策以及居民收入差距对储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针对我国偏高的居民储蓄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1985~1999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发现如果居民收入分布不合理,全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必然会过大,因此不同收入阶层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影响到平均储蓄倾向水平。当前的高储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3.
张学鹏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112-116
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从收入时序看 ,主要受当年收入和下年收入影响 ;从收入稳定性看 ,主要受短暂收入影响 ;从利率看 ,主要受名义利率影响 ,而与实际利率的关系在 1990年前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变动。同时 ,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储蓄对收入和利率变动的反映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杨小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0(2):79-84
认为消费支出受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反作用,利率降低能否刺激消费增加既取决于降息对消费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力量对比,又取决于其他因素对降息消费效应的抵消程度。当前经济生活中,一些不利因素的互动作用,使社会消费不仅没能被拉动,反而变得更加谨慎。 相似文献
5.
张银全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3(2):39-39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第八次降息,这对于证券市场属于重大、实质性利好.降息对证券市场有五大影响,其中,金融、房地产、汽车、国企类等上市公司受其积极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王常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3(4):31-34
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 ,对中国 1985 - 2 0 0 2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进行了相关分析 ,发现 ,如果居民收入分布不合理 ,少数人占有多数的收入 ,即高收入阶层比重过高 ,而中等收入比重相对较低时 ,全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必然会过大。因此 ,当前的高储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 ,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改变目前的偏态收入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 ,但这些政策的效果到底如何 ?以及什么因素影响这些政策的执行效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通过拟合模型、整理数据、回归分析得出降息政策失效的结论 ,结论产生的原因是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用机理不完备、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基础不成熟、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国家应从这些原因入手进行相应改革 ,以提高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8.
韩东升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36-37
利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巨大和多方面的 ,对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活动都有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降息对社会经济都将产生影响 ,对住房公积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降息后我国住房公积金将迎来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翔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2):36-39
采用计量验证的方法,分析了中国1985~2002年间储蓄增长与收入分布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分布与储蓄水平的高低具有相关性。偏态的收入分布会造成过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当前的高储蓄从侧面反映出收入分布的不合理,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10.
央行此次加息后,活期存款利率并没上调,受益的只是在银行存有定期存款的储户。在利率不变且很低的时期,定存不但流动性较差,也无法抵御通胀。此次加息前,利率实际为负的情形已持续半年以上。所谓实际利率,就是银行执行的存贷款利率(名义利率)与通胀率之差。实际利率才是真正衡量财富购买力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果 相似文献
11.
税收通过促进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降低消费税和对个人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税都会不同程度地刺激经济发展.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低速增长和居民储蓄的居高不下,以及传统经济结构的局限性,促成了利息税的开征. 相似文献
12.
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人们一直想弄清价格决定的基本原理。间接反映消费价格的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等,其中恩格尔系数是常用的评判依据。从1978年以来居民收入与恩格尔系数之差逐渐加大,由此居民储蓄增加成为可能。居民储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收入增长速度,出现"超储蓄"现象。居民储蓄成为价格波动的一个影响因素。居民储蓄破坏了消费品的产出和购买之间的供求平衡,同时又实现中间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供求平衡,这同样使总供求均衡无法实现。减少今天的消费等同增加将来的消费。那么,假设减少今天的消费导致消费品供大于求,而这将增加存货,那么中间产品即便增加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弹性理论,利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利率政策是否失效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计量分析表明利率政策虽仍有一定作用,但单纯依靠利率政策启动市场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术界就开始关注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但直到1974年费尔德斯坦提出社会保障使美国私人储蓄减少了很多之后,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论才开始白热化.许多知名专家学者投入到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各种分析方法和观点,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出公认的结论.美国学术界有关这个问题的论战,实质是社会保障改革道路之争.人们不应该盲从于某种观点,更不应该急于把某一种观点当作支持自己社会保障改革主张的依据,而是应该汲取其在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营养,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我国以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外汇、储蓄"双溢出"现象日益突出,这似乎有悖于传统利用外资"双缺口"理论.但是从深层次看,储蓄负缺口的出现主要源于我国储蓄--投资途径不畅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市场的完善,这种不正常的负缺口会逐渐缩小;而在经常项目中,进口规模将呈增加趋势,出口则面临长期严峻考验,外汇负缺口也将趋于外汇收支平衡.这说明我国储蓄和外汇的"双溢出"既不能持久,也不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有鉴于此,在继续保持引进外资适度增长水平的同时,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对促进我国经济新一轮起飞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庆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75-79
收入差距拉大的事实既使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原则受到质疑,又使当下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受阻。在逻辑上,政府控制收入差距差距的正当性源于市场分配机制和社会再分配机制的的缺失以及政府再分配机制的优势与政府责任。而且在影响内需扩大的诸因子中,收入差距与扩大内需有密切相关性。因此,政府作为控制收入差距的主体,应从理顺国家与个人、劳动与资本、城市与乡村、地区与地区等关系的视角作出相应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民保险需求是影响保险供给、影响保险业险种开发和设计的决定性因素。分析研究居民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保险业的险种开发,也有利于政府对保险业的宏观调控和保险政策的制定。经过运用模型对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保险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的保险需求更多是出于人身保障动机,属于一种保障型储蓄行为。保险业的险种开发和政府部门的监管,应突出险种对生命的保障功能,而不应偏重于投资功能险种的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