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作品出自作家之手,必然会受到作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又不断地从作品中汲取养料,以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赛珍珠在其代表作《大地三部曲》中成功地塑造了王虎太太这一人物形象,并在刻画这一形象时倾注了浓烈的个人色彩。本文通过对王虎太太的分析和诠释,剖析了赛珍珠本人的思维观念、婚姻观和人生观等,从而使读者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解读和领悟《大地三部曲》中赛珍珠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
钱理群的《周作人传》是对周作人进行全面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钱理群自身学术研究个性的重要体现。其不仅为读者呈现了周作人这个自由知识分子的形象,而且还呈现了另一个激情燃烧者的形象,即传记作者钱理群。钱氏《周作人传》强烈体现了传记作者个人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凸显了钱理群自我介入式研究的学术特征,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以鲁迅为底色和对传主心灵史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叙事人格理论认为人生故事具有建构自我与人格的作用.通过三个研究测察个体回忆自传体事件时采用的叙事视角(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及其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干预研究分别以个人书写表达和团体讨论方式,运用标准化半结构访谈方案考察不同人称叙事对于自我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个人书写表达比团体讨论产生变化的因子更多,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被试比第一人称叙事的被试在更多人格因子上变化,两组中H、Q1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不同时期好莱坞电影对华裔女性形象的塑造为切入点,以史为线,找出不同时期华裔女性形象的特点及其共性。发现虽然不同时期电影中的华裔女性形象各具特点,但是这些形象往往被贴上"他者"的标签。究其原因,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在"东方主义"影响下来建构华裔女性形象。本文揭示了这一权力关系,提倡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平等交流和华裔女性形象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5.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独白的书信体格式讲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爱情故事。通过第一人称的内聚焦叙述视角阐述了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之间的关系,从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陌生化角度引出了作者的叙述技巧,并由第一人称叙述下的性别神话引发对女性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比较文学形象学意义上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中所塑造的异国异族形象。这种异国异族形象是通过他本人所属社会或群体的想象描绘出来的。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对《镜花缘》中乌托邦类型的异国形象加以剖析,认为作者对海外诸国的认识只是当时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在本质上是当时中国自我形象的映照。  相似文献   

7.
美国19世纪女性作家夏洛蒂.珀金斯.吉尔曼的小说《黄色墙纸》与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的《雷雨》都塑造了遭到父权制家庭残酷压制的“疯女人”形象——“我”与蘩漪。作品中两个“疯女人”不约而同地以疯癫的形式反抗男权中心话语体系,宣讲了在这个“他者”社会中女性的自我主体意识,遗憾的是她们最终都没有突破男性自我的“他者”界定。  相似文献   

8.
铁凝在《玫瑰门》中塑造了姑爸、竹西、司漪汶、苏眉四位典型女性形象,她将这些女性放置在与男性的不断周旋中,来展示她们的苦难生活,从而揭示出女性由身体觉醒到灵魂觉醒从而完成自我觉醒的艰辛历程。同时,以苏眉为代表,女性开始有意识地争取自我的解放,在苏眉身上,可以看到铁凝对女性实现自我解放可能性的有益探寻。  相似文献   

9.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老子的一句名言,主要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了解别人,那么这个人就很聪明,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了解自己,那么这个人则很有智慧。这旬名言说明了认识自我和了解他人的重要性,也强调了认识自我其实更难。如何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他人,在团队中更好地沟通协作?本人结合自身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克拉丽莎.达洛卫是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代表作《达洛卫夫人》中的女主人公。虽为上流社会一名普通的中年妇女,却体现了伍尔夫关于人的现代主义创作理念。小说中她为生活而生活,和现实认同,小心地平衡着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人格上的冲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者所提出的"双性同体"诗学内涵。  相似文献   

11.
维·苏·奈保尔是个在艺术创作上具有独创性的后殖民作家。该文从叙述学视角模式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早期作品《米格儿大街》,该作品在第一人称基本叙述模式下,运用辅助与多种叙述手法,从而使整部作品获得了成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聊斋志异》的《犬奸》、《贾儿》、《成仙》三篇小说进行了再次解读,特别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红杏出墙"的女人的处理方式进行了重新阐释和分析,进而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控制权转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第一,控制权转移是农村信用社“三会”制度形同虚设和法人治理结构失效的关键因素;第二,从控制权的角度观察,控制权转移导致极大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述视角及艺术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了不起的盖茨比》自出版以来有关其主题“美国梦”破灭的文章已为数不少,但对于其叙述形式的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拟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探讨《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艺术,认为正是第一人称限制视角,多重视角转换和第一人称视角的复合化的独到运用使得小说取得了高超的艺术效果,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他们的眼睛看上帝》是著名黑人女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代表作品。这部小说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作家对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作家通过这种多视角的写作手法 ,成功地完成第一人称到第三人称的过渡 ,从而较全面、客观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珍妮无所不在的声音 ,即整个黑人女性声音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6.
人物视角与人物心理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诸多叙事学家的重视。在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双视角的使用与达尔人物的心理特点相关。自我内在的空虚和挫折感使达尔的人格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自我:受害者和迫害者。前者在现实中被家人遗弃和否定,在故事内机械地用第一人称内视角记录眼前发生或自己正在经历的种种事件;而后者的眼光却以第三人称外视角在将他人客体化的过程中完成自己对他者的替代,以满足对其自我完整性的期望。双重自我引发了时空中双视角的存在,使达尔的视角同时性地指涉聚焦人物在场与不在场的事件。视角的分裂最终证实了达尔的疯狂。  相似文献   

17.
小说叙述视角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确定叙述主体的问题,它虽与人称有密切关系,却又并不相等.叙述视角可分为全知、限制和纯客观叙述三种,它们各有利弊.视角的选择与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小说艺术的不断发展,视角的转换、交叉和多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这是小说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综观库切自1974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幽暗之地>到2005年发表的小说<慢人>,几乎所有小说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孤独.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旨在展现库切小说中的"孤独"主题,并且剖析主人公"孤独"背后的作者库切孤独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父权制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被区分为屈从、反抗及疯狂等三类。但由于其心理及人格结构的差异,“女性”和“女人”的概念也不完全等同。?白鹿原?虽然涉及到了45位女性形象,却因陈忠实不能超越其文化背景、男性视角,最终造成作品在场的大都沦为屈从、依附于父权制而丧失由自然人属性决定的人格结构中的反叛和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而缺席的恰是与以心理及人格结构独立而完整为标志的“女人”的这个概念相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从小人物外部生活环境和自身生活方式以及作者创作的角度,对契诃夫短篇小说进行了分析,得出“喋喋不休”不仅意味着小人物孤独的境遇,还体现了小人物随遇而安、聊以自慰的生活方式,进而展现作者对这些人奴性心理的鞭笞;“喋喋不休”还表达了契诃夫对小人物生活近距离的表现以及他仁爱之心的轻轻长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