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均 《人文杂志》2002,(2):139-143
在蒙昧初开的近代中国,启迪中国人心灵,使之开始步入近代化的引路人,李鸿章自然位当其首.在中国晚清史上,李鸿章主政四十年,可谓权倾一时、位极人臣,四十年大事无不与李鸿章有关,本文拟就李鸿章对中国近代化的开拓引路作用,略作赘述.  相似文献   

2.
刘基玫 《船山学刊》2005,(1):104-106
曾国藩、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他们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始阶段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3.
李鸿章的洋务外交活动中,对朝鲜外交是一项重要内容,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李鸿章十分重视与朝鲜的外交。在坚持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的前提下,李鸿章积极帮助朝鲜抵御列强的侵略;敦促朝鲜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改革内政,开放对外贸易。中国被迫卷入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清廷顾及维护朝鲜的权益。这反应了李鸿章洋务外交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4.
崇厚与李鸿章同处"数千年一大变局"的时代,其出生、成长虽不同,但都担任过通商大臣,都有办理外交、通商、制造、练兵和海防的经历.崇厚大起大落,李鸿章却不断"成功",是各自的学识、才干、能力差异所致,还是另有原因?本文通过考究两人的所作所为,及其对历史和社会所起的作用,从历史条件等方面加以分析,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清末新政推动的系列改革标志着非政府组织近代化的开始。其间,以立宪社团、商会和地方自治组织为核心的非政府组织体系较为完备,运作较为规范。清末新政时期的非政府组织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和完善,但明显存在一哄而起、管理混乱等历史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支持力度不够、与非政府组织相关的法制建设滞后、非政府组织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条件不足等。  相似文献   

6.
曹景满 《天府新论》2005,(Z1):252-253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郭嵩焘作为首位常驻大使出使英法.郭嵩焘出使的凄凉结局预示着中国近代化的挫败.通过郭嵩焘出使的始末可以理解中国近代化为什么必须经过痛苦的、长期的、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政”与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历程,重大变革主要有三:即总理衙门之设;戊戌变法中的政治体制改革;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就变革广度和深度而言,清末“新政”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已大大超过了前两次。文章就清末“新政”与中国政治体制近代化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9.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从洋务新政到北洋新政的半个世纪中,天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近代化,对整个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推动洋务新政、北洋新政与天津城市史的研究,2013年11月8—9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历史教学》编辑部、《理论与现代化》编辑部等单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贵州社会科学》2006,6(4):158-162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自1870年起李鸿章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职,他利用自身权势,以北洋地域为依托,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北洋官系网.北洋官系网的形成与发展对李鸿章淮系集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鸿章从1862年率淮军进入上海并担任江苏巡抚起到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后去世,在晚清政坛上沉浮近40年,尽管他去世已有100多年了,但盖棺尚未定论,史学界对他的评价至今仍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誉之者冠以“地主阶级改革派”,“东方之俾斯麦”的美称;毁之者斥之为“汉奸”,“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邓小平赋予了"小康社会"新的科学内涵.党的十六大在20世纪末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现实发展状态、水平和阶段的新归纳,体现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它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当今,经济全球化获得加速发展,表现出的特征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金融全球化成为现实;贸易自由化程序提高;全球生产经营网络形成,跨国公司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集团化纵向发展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上,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加速推动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生态化,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先完成工业化,再推进信息化和生态化的依次推进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中国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方式与现代世界、与未来的生态社会全面对接。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中国现代化自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开始启动, 至今已经历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其发展历经三个历史时期。中国现代化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历 程和内在特征决定了对政治体系的特殊需求。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人的现代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我们应该优先发展人的现代化.相对于社会现代化而言,人的现代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前发展,这在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是可能的.所以,我们研究人的现代化的超前性,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后发型现代化的中国,充分发挥人的现代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先导作用,进而加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何世远 《江淮论坛》2002,(1):126-128
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大支撑力量,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奠基工程。它既是教育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和状态,也是教育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未来趋向。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能够满足全民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活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184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二、三百年来人类历史的最基本主题。政党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 ,同时又对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属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必须具备一些基本前提。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的形成来看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政党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同时又对现代化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整合社会资源、维护政治稳定、制定和实施现代化战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