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社与分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立社是同分封制并存的社会现象,反映着古人对土地的崇拜心理。什么是“社”?《说文》云:“社,地主也。”《周礼·大司乐》:“土示,五土之总神也,即谓社。”社又称“后土”,与主宰上天的“皇天”相对应。《尚书·武成》:“告子皇天后土。”什么是“立社”?为什么立社?《白虎通·社稷》云:“封土立社,示有土尊。”该书《祀典》篇又说:“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为社而祀之,极功也。”《礼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0,(2):F0002-F0002,F0003
谢再善 (1903—1977年)山东蓬莱人,曾任榆林边疆通讯社、西北通讯社总编辑,《自由晚报》社社长。1952年后在西北民族学院语文系任教授。青年时代刻苦自学,专于蒙古语文、蒙古史学。著有《伊盟的地理与物产》、《鄂尔多斯部之由来》、《西北五次回民起义》,在国内首次翻译《蒙古秘史》。  相似文献   

3.
“洛如吟社”作为清代浙江平湖最大的诗社,扬风扢雅,诗酒风流,其文学与文化影响很大,朱彝尊当时就曾亲为编定《洛如诗钞》六卷.影响所及,当地将“洛如吟社”视为文学与文化之风标,接连有续社之举,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等.这些续社因首倡者、主持人、参与者、规模、持续时间等与“洛如吟社”均不相同,举社时间与之亦存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前后时间差,所以应被视为各自独立的不同诗社.《中国文学大辞典》所录词条“洛如吟社”不仅在举社时间上存在认识错误,而且将“洛如吟社”、“续洛如吟社”、“洛如嗣音集”三个诗社的成员混为一谈,极易误导读者,有必要略作辩正.  相似文献   

4.
针对任半塘先生《唐戏弄》第八章《杂考》之《梨园考》谓“终唐之世,串演戏剧一事,实与‘梨园’二字无涉”一说,加以辩驳,指出:玄宗时之所谓“梨园”,实由武德初即已存在的隶属于太常寺之梨园新院解体而成,即蓬莱宫侧之左右教坊。此教坊亦习散乐,而唐代宫廷戏剧表演正隶属于散乐部。  相似文献   

5.
黄帝炎帝为中华民族之始祖,但以黄帝为大宗,炎帝一系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文化史上之地位为黄帝一系所掩,以《尚书》论,《周书》以《周诰》为主,属于黄帝系统,因为周姬出自轩辕(天元黾),但在《周诰》前有《洪范》后有《吕刑》,未为人所注意,其实以上两篇属于炎帝体系。《洪范》为“申”职司天之书,而《吕刑》为“吕职”司地之书。“以社以方”之社即“圜丘”祭天,“方”即“方坛”祭地,亦即“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重”即“申”(神)、“黎”即“吕”(旅)。本文所论述炎帝一系史实,而多引原文,加以己见,以明究竟。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末浙东农民起义领袖裘甫(仇甫)之籍贯,五代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懿宗纪》未载,唐代裴庭裕撰《东观奏记》(卷下)作“越人仇甫”,北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懿宗纪》则作“浙东人仇甫”,因此,后人便以为裘甫之籍贯乃“越”或“浙东”,如《浙江人物简志》(上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称之为“浙东人”等,然笔者以为“越”、“浙东”仅是裘甫于起义前后之活动区域, 而非籍贯。因为“越人”即“越州人”,唐越州共领会稽(州治)、山阴(州治)、诸暨、余姚、剡县、上虞,萧山七县,裘甫不可能籍属越州  相似文献   

7.
《九歌》诸神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歌》诸神,太乙居首。关于它的名称,先秦古籍中有着不同的写法,如“太乙”、“太一”、“太极”等,寻绎个中缘由,可能是这位“上皇”形成、发展及神格位移的不同标记。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太乙”应是它的原始面目。“乙”金文和甲骨文均写着,纵看为伏状人形,如果横视则呈屈腿仰卧状,类似齐国社神模样。《春秋》庄公三十三年:“公如齐观社”,三传皆以为非礼,而《谷梁》解释非礼之故曰:“是以为尸女也”。《说文》:“尸,陈也,象卧之形”,郭沫若说“尸女”即通淫之意,  相似文献   

8.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作何解读,其中既有史料解读的分歧,也有词汇训释的差异。“越明年”的解读,当从历时性的语料研读入手,找出直接的证据。从时间记载确切的墓志资料可以看出,“明年”指的是次年,而非第三年;“越”字与时间连用,有“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前者表示的即“越”字后的时间,《岳阳楼记》之“越明年”正是如此。后者表示的是跨越、度过一段时间,“越”字为动词。在“越”+时间点这种用法上,“越”与“粤”相通,“越以”和“粤以”用法一致,“越”“粤”二者均是句首无意义的虚词,不能训作介词“到”“于”等义。因此,“越明年”即“明年”、次年之义,在《岳阳楼记》中,指的是庆历五年,而非庆历六年。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时间的再解读,也可判定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与词汇的训释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三、明永乐年间的“鉴湖吟社”徐象梅《两浙名贤录》:“朱纯,字克粹,与罗颀、张皓相结鉴湖吟社”。陈田《明诗纪事》乙签十四作“鉴湖诗社”,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作“鉴湖吟社”。郭绍虞先生考定结社活动当在永乐二十二年期间(见《照隅室古典  相似文献   

10.
1934年8月,《时事新报》因不服新闻检查、刊发失实报道,被蒋介石下令禁止邮寄。《大陆报》随后也因夹带《时事新报》发行被一并停寄。两报长期禁邮,导致“四社”亏损甚巨,负债累累。国民党当局还策动两报总编辑辞职,向张竹平施加更大压力。在官方一再打压下,张竹平被迫辞去“四社”总经理职务,将其股权全部让渡给孔祥熙,与“四社”脱离关系。蒋介石之所以严厉制裁张竹平,一是要惩一儆百,遏抑报界屡禁不止的违检现象;二是借机攘夺“四社”,使之成为国民党掌控的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1.
句龙氏以句龙为图腾,为炎帝神农氏之后,能平水土,被选为部落联盟的土正,被祀为后土,成为炎黄族团的社神,以后发展成为近代中华民族所崇奉的社神。社神与稷神合称社稷,成为中国历朝作为国家保护神,且成为中国历朝的国家标志的名称。一、句龙氏后土的来源最早记载句龙氏后土世系的史籍,要算《山海经·海内经》,云:“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是复土穰,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十有二。”《国语·鲁语上》云:“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略同《国语》之说,不过改“九有”为“九州”,实则“九有”、“九土”皆当解为九州。而《汉书·律历志下》:“《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韦昭注:“共工氏伯者  相似文献   

12.
冯至在《陈翔鹤选集·序》中说,陈翔鹤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感伤”。其实,这“感伤”二字正概括了包括冯至自己在内的所有浅草社成员创作的“共同特点”。 一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浅草社成员在自己创办的《浅草季刊》、《文艺旬刊》和《文艺周刊》上发表了近五百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仿佛一群手执箜篌的悲哀少年在风尘澒洞中弹出的凄怆之音,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感伤气息。这里有大量的悲哀字词:“暮秋”、“萧瑟”、“疏星”、“阴冷”、“荒径孤坟”常用来状物描景,“惨恻”、“悲酸”、“仿徨”、  相似文献   

13.
对于《尚书·召诰》“越若来三月”一句的含义,历来学者说法不一,最主要有三种见解:(一)“越若来”为“于顺来”之义;(二)“越若”是语词;(三)“来”即是“来年、来月”之“来”.实际上,“越若来”不该解释为“于顺来”,而“越若”于此亦非语辞,“越若来”应是连动结构,“越”为踰越之意,“来”为至之意,而“若”则为承接连词,将两个动词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清代道光年间活动于浙江杭州的“东轩吟社”是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创办人为吴衡照、汪远孙,社址在著名的汪氏振绮堂“静寄东轩”。自道光四年甲申(1824)至十三年癸巳(1833),历时十年之久,集会唱和超过一百次,成员超过八十人。社集之作由汪远孙选编为《清尊集》16卷,社员兼著名画家费丹旭绘有《东轩吟社图》正本、副本各一帧,汪远孙侄子汪曾唯又辑有《东轩吟社画像》一书。借助《清尊集》和《东轩吟社图》等文献资料,可以理清该吟社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同时更正各种相关的错误。就清代诗词研究来说,将总集与结社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也是一项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云台区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相传《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坐落境内,是国家一级风景区。建于北宋年间的阿育王塔,九级八面高40.58米,为苏北名塔,已有近千年历史。怪石嶙峋的东磊山有全国最大的白玉兰花王。这一带还是古典名著《镜花缘》的写作原型,“小蓬莱”、“镜花水月”等石刻至今保存完好。云台区紧紧抓住“97中国旅游年”的机遇,举办东磊玉兰花会、花果山月、连云港之夏等大型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16.
汉代《郊祀歌十九章》的游仙长生主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宗教与文学创作关系的角度,通过爬梳整理汉武帝重用神仙方士、制定郊祀之礼的活动过程,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郊祀歌十九章》表现的“逝昆仑”“登蓬莱”、“延寿命,永未央”的游仙长生旨趣,并提出了汉武帝望把蓬莱的活动,是与封禅大典一样重要而频繁的祭祀活动,而这个现象,是目前历史、文学、宗教、哲学等研究中都被忽略了的一个盲点。本文还从宗教体验和艺术灵感的角度,重点分析了《郊祀歌》在表现祀神迎仙、天人感应的神秘境界,以及歌咏祥瑞灵物上的艺术特色,对其在诗歌创作艺术史上的地位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越绝书》是一部古籍,《四库全书》编入史部载记类,历来公私书目也常常编入杂史、稗史之类,所以它是我国的一部古老历史文献.《越绝书》的内容,有三方面为历来学者所特别重视.第一,此书详细记载了吴越交兵,越王勾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经过,内容涉及兵法、权谋、术数等等,所以清钱培名在其《越绝书札记》中说:“《越绝》,复仇之书也”.第二,《越绝书》为我国以后出现的大量地方志开创了范例,万历《绍兴府志》卷五十八序志说:“其文奥古多奇,《地传》序形势、营构始末、道里远近,是地志祖.”乾隆《醴泉县志》毕沅序说;“一方之志,始于《越绝》”.此书中特别是《吴地传》与《地传》两篇,对吴越山川、地理、城池、物产  相似文献   

18.
《左传·鲁哀公元年》记:“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勤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史书记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的颇多,但夫椒究竟在哪里?却说法不一,殊无定见。我们在编写地方志时,征集到《具区志》、《马迹山志》(此两部书现存无锡市马山镇地方志编写组),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或能澄清古夫椒问题上的混淆,故作小考。  相似文献   

19.
《越谚·音义篇序》曰:“盖以人声之发根于天地之元音,土著不同,言语自异。帮滂莫辨,晓厘不分,风土使然也。吾越南山北海,东西界江,边塘中潴,(钅监)湖沃野,言既音殊,义由音出。有土音之操,深合乎字母者;有事义之取,散见字书者。不辨厥音,莫知越谚之异;不载厥义,莫达越谚之门。”《越谚》作者范寅的这番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由于地域的不同,各地的语音是有差异的。越地的语言不同于他地,主要是语音有别于别处。越语虽为方言俚语,但其音亦有“深合乎字母“者”,其义则有“散见字书者”,绝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故要真正了解《越谚》作为越方言中特别有特点的民间谚语的字  相似文献   

20.
周灭商后,鉴于殷遗民做乱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诸侯国的使命实质是武装殖民。被封的周族人武装进入所封的土地构筑城堡,统治被征服的异族人或曰“庶人”。这样就形成了西周时期的“国”、“野”之分。居住在“国”中的为统治阶级,即周人。居住在城市之外“野”中的为被统治的异族人。这些被统治的人民有着自己的社会组织,即农村公社,这种组织脱胎于原始氏族公社,并与土地紧密相联。周王裂土分封,将这种公社连同土地一起封给诸侯,周代文献称这种公社为邑或书社。周时有“十室之邑”、“百室之邑”不等。古籍中记载诸侯动辄以书社数百封于某人,如《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又《吕氏春秋·高义》篇:“请以故吴之地阴江之浦书社三百以封夫子。”可见书社的组织不会太大。《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贞索隐;“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则各立社,则书社者,书其社之人名于籍。”《左传》哀公十五年杜预注:“二十五家为社,籍书而致之。”可知一个书社为二十五家,西周时如《诗·良耜》:“其比如栉,以开百室。”郑笺:“百家者,一族也。”“百室出必共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