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一节青铜器工艺原始社会后期,已进入了金石并用的时代。当时活动在黄河中下游的夏部落,由于农业、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产品有了剩余,加之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加强,交换生产也有了发展,从而出现了贫富分化,随之部落战争愈益频繁,并具有了掠夺财产的性质,更促进了私有制的产生,加速了原始社会的解体。距今约四千多年前,夏启  相似文献   

2.
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基本生产单位农民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社会后期,英国农民家庭手工业逐渐与商业资本结合卷入了社会化商品生产,它的进一步发展是与农业经营的完全分离,导致了生产者与土地关系的脱离,形成了英国  相似文献   

3.
商品是用来交换和出卖的劳动产品,商品生产就是以交换和出卖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生产。商品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社会分工;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为社会分工,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因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人们需要经过买卖来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商品体现着不同所有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历史范畴。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私有制,才开始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经过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末期,从商品生产中产  相似文献   

4.
论隋唐贩运贸易对农产品商品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贩运贸易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商品贸易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隋唐时农产品商品化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不仅充实了商品市场,丰富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内容,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并开拓了国外市场,使部分商品生产成为生产有意识的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由自给性向商品化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明清苏州丝织手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时期的苏州,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盛,引起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农产品中商品化部分的增加,苏州城市手工业的生产,逐渐从以使用价值为出发点的生产向以交换价值为目的的生产转化。在这一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悠久历史的苏州传统丝织手工业发生了变化,其中游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内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最具典型意义的手工业行业。对明末清初时期的苏州丝织手工业进行典型地剖析,不仅是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以及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的重要课题,而且对当前经济体斛的改革也有着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在原始社会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没有这个东西,只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大分工,第一次分工是农业和畜牧业分离,这次分工以后,出现了商品交换;随后又出现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这时,“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59页)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它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在那里,“有些东西本身并不是商品,例如良心、名誉等等,但是也可以被它们所有者出卖以换取金钱,并通过它们的价格,取得商品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第120页)商品货币关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产品是商品,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一切都商品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成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中国封建社会是垂死的行将灭亡的社会,由于其自身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非常牢固,无法通过自身的发展而实现向高一级文明制度的过渡,于是在鸦片战争这个外力的作用下,内部矛盾激化,导致太平天国革命,使腐朽的封建统治摇摇欲坠,最后在中日战争这个外力的最后一击之下将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8.
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对农产品逐步放开,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这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农村经济问题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大的改革。这一改革措施,必将进一步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全面繁荣。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三十多年来,我们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派购,在农产品紧缺的情况下,这一制度曾起到了保证供给、支持建设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农村经济由过去的自给自足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商品生产的新阶段,农产品统派购制度的弊端日益表现出来了。如果仍按过去的老办法,实行统派购制度,就会限制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相似文献   

9.
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虽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农业产业化仍然要由商品经济来界定。目前来看,我国农业商品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农产品中用于自我消费的比例仍然很高,从封建社会无偿“交皇粮”沿革下来的农产品有偿定购方式的存在,说明农业...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完善,我国广大农村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专业户、重点户、新经济联合体(以下简称“两户一体”),适应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展了农业生产中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重大突破。本文拟就分工协作、“两户一体”与农村商品生产的关系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人民出版社去年三月间出版的"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一书上有尚钺同志写的一篇"序言".作者在"序言"中认为有关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仍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等,这些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明白否定了这些看法.这是历史研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2.
明代后期,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持续发展而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发展,旧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动摇,封建正统意识受到冲击,社会对文学艺术也产生了新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人们开始不满足于那客观、宁静、优美的古典美,而表现出对主观、激荡、崇高的近代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年春,我在《历史研究》第二期发表拙作《关于中国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文。基本论点是:根据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的全面考察,确认农业中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即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时代,虽然手工业中开始有资本主义萌芽了,但农业中也还是没有达到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程度。就在那篇拙文准备发表的  相似文献   

14.
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曾普遍发生过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推动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化分工,思格斯曾作出高度的评价:“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生产的不断增长以及随之而来的劳动生产率的不断增长,提高了人的劳动力的价值;在前一阶段上刚刚产生并且是零散现象的奴隶制,现在成为社会制度的一个本质的组成部分。”恩格斯认为,由于这次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奴隶制得以正式确立起来。 我国古代氏族社会末期的经济一般以农业为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通过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用炮舰撞开了东方老大封建帝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植民地社会,人民的痛苦日益加重,民族的灾难日益加深,而封建统治阶级则更加腐败和无能。早在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的封建社会的迴光返照,就已进入耄耋之年,老太龙锺,腐朽不堪了。封建统治者的贪婪、腐化、颓废,吏治的败坏,造成了“鹰鸇偏野,豺狼吃人”的景象。而西方殖民国家又把中国视为掠夺的目标,相继而来,北有沙俄,南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法、美等国。英国很早就有侵略中国的野心,远在1637年,就曾派军舰闯入我珠江,并强行登陆,肆意进行  相似文献   

16.
河南近代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与商品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贵浩 《南都学坛》2005,25(3):35-39
河南地处中原,自古至今一直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鸦片战争后,特别是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商品输入和原料掠夺的加强及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促使经济作物商品化,农业种植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规模有了较大的发展,河南农业经济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发展轨道,但是这个发展是不正常的,带给农民的痛苦也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前,欧美主要国家已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但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社会。虽然,从明朝中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封建生产关系束缚下,发展十分缓慢。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商业道德之我见倪...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今年发出的一号文件指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发展商品生产与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9.
一、导论 市场是和商品经济相联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就必然有市场和商品交换。列宁指出:“商品经济出现时,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国内市场是由这种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社会分工的精细程度决定了它的发展水平。”两宋时期,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商品粮的大幅度增加。商品粮的增加又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城市经济的发展又是与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中原商品经济日益繁荣。在农业生产中,经济作物的品种不断增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手工业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矿冶业等发展迅速,许多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从总体看,其发展表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镇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批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入城市,城镇经济日渐发达,各地城乡集市贸易蓬勃发展,国内其他省区的商贾亦纷纷前来中原,从事经营活动,促进了中原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的作用下,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一些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在不断改变,在自然经济形态下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和社会风尚,正在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