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杨  贾国华 《探求》2002,3(6):18-20
科学与伪科学存在着尖锐对立的冲突和矛盾,反对伪科学不仅是科学的历史使命,而且是科学的一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应该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充分发挥科学的反伪科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根据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所揭示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思想的价值不仅在于把人对自然的认识从僵化的、神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建构了科学时代的科学世界观,为科学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为塑造人的科学精神、实现人的现代化,增强人们自觉抵制唯灵论、伪科学等蒙昧主义侵袭的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在当代中国,宣传和普及这一思想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精神素养,清除当代唯灵论、伪科学等蒙昧主义思想垃圾,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尤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修圆慧  赵宏志 《学术交流》2007,(12):182-185
中国近代对科学的学习促进了民主观念的形成,而民主的建立又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由于受到传统主从观念的影响,人们开始对两者展开了主从的争论,到了"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才成为并立的两面大旗。人们之所以要区分主从,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民主建设的阻力有关,也与传统"道德中心论"有关。我们对先进文化的吸收,不应该区分主从,它是一个全面的吸取过程,每一种理论都只能解决某个领域的一部分问题,面对整个社会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敞开心胸,广泛地吸纳。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社会告别上古蒙昧时代,走过中古、近代进入现代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今天,科学作为“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不仅为人们深刻认识、深刻体验,而且崇尚科学、创立科学、运用科学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但遗憾的是,伪科学却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文化哲学以及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学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90年代以后不仅在英美国家而且也在欧洲大陆国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以说,这三个流派是科学文化哲学的主要代表,也是科学文化哲学发展的最前沿的领域,同时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争论最大的哲学流派.文章简要介绍了后现代科学文化哲学、后殖民科学义化哲学、女性主义科学文化哲学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常常是人们激烈争论的对象.今天,正在进行的资本主义的调整(正如人们所说的危机)明显导致了两方面的重大变化.首先是在人与劳动和人与闲暇时间之间出现了一种新关系;其次是人们将大量资本用于一个新出现的领域:预示着一种多媒介的、全球性的工业正在崛起.今天,对于一个20岁的失业青年来说,什么是"资产阶级文化"??根据一般常识,即指懂得并爱好美术,知识面较广,既掌握书本知识,又掌握从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关系到生产力经济学的基础。“二因素论”与“三因素论”从五十年代争论至今未有结论;“多因素论”、“系统论”又先后出现。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该先从生产的科学定义出发。目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  相似文献   

8.
程胜利 《社会工作》2008,(23):10-12
一、有关全球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争论 2004年,社会工作职业教育与培训全球标准(以下简称全球标准)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举行的大会上被社会工作国际联盟(IFSW)和社会工作学院国际协会(IASSW)所采用,由于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状况和社会工作的后发性,全球标准是否适用于中国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同的学者站在自己的立场对此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从中西文化之争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建设新文化的进程中,如何处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国人所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八十年代的"文化热"、九十年代的"国学热",其间有关争论,始终没有中断.经过一百多年的争论与反思,人们对待这一问题的态度,逐渐由"左"、右极端走向理性和客观.对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五大报告中这一崭新的科学论断把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陈家琪 《浙江学刊》2008,(3):128-133
"我们必须小心区分三个问题",这句话是罗纳德·德沃金在一场事关以赛亚·伯林的遗产的讨论中提出的,他的原话是:"我们必须小心区分三个问题:过去人们曾经为了什么争论并产生分歧?现在如何能使人们走向更少的争论和对立?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近代科学技术主要是在西方首先发展起来的,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思想。本文通过中西科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发展,及其与西方科学思想存在着多方面的相应性,论述了中西文化各有自己独立存在发展的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化哲学与人的存在境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2 0世纪盛行的诸多思潮与热点争论当中 ,“文化哲学”无疑是学界的主流话语之一。甚至可以说 ,文化哲学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倾向。然而 ,纵观文化哲学的整个研究领域 ,不难发现 ,在它那里 ,理论研究大体上局限于彼此无涉的域限 ,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与完整的文化哲学体系。这不仅表现为研究内容多样、观点的对立、切入问题角度的迥然不同 ,甚至究竟什么是文化哲学也众说不一、尚未有定论。这种“断裂式”的研究方法不仅难以准确深刻地切入与领悟文化哲学的实质和底蕴 ,从而使理论研究徘徊不前 ,而且容易使人们对文化哲学的认识陷…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作为现代性的激进批判和否定 ,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切入中国学术界 ,被一些知识分子所捕捉并引入中国的文化争论之中。后现代主义似乎天生与中国文化有着某种缘分 ,很多西方后现代思想家对中国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同样 ,它作为一种文化思潮一进入中国的文化争论之中 ,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和广泛的关注。后现代主义思潮自身的极端性、异质性和中国文化定位的复杂性使中国学者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分别持极其不统一的价值态度 ,其中既有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推行者 ,更有尖锐批判和反对者 ,也有温和的客观研究者。总体说来 ,前期研究中 ,对后现代主义的激进批判占据了中国学界的主导地位。而在今天 ,置身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 ,人们开始对后现代主义持更为全面的、具体分析的态度。有的学者提出要对后现代工艺论、后现代思维论和后现代价值论采取“一分为三”的态度 ;有的学者断言 ,后现代主义是上一世纪末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化思潮 ,对它可以进行各种批判 ,但绝对不应当漠视 ;有的学者断言 ,作为一场文化运动 ,后现代主义潮起潮落 ,会有竟时 ,但作为一种理论 ,它将是一个永远不可替代的透视角度 ;还有的学者在批判的基础上强调后现代主义所代表的哲学范式的转变对于转型期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我国出现了一股“文化热”,许多人热心于研究、讨论文化问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以及我国现代文化的建设等等,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究竟怎样正确认识、阐述、评判我国的传统文化?这却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要想弄清上述问题,必须从学习有关文化学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入手。《中国文化概论》正是适应了人们的这种迫切需要。它是国内第一部从宏观上、总体上对中国文化进行探讨的论著,既全面系统地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介绍、分析、探讨、评价,又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独到的理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化思想初探董国尧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严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包括着极为丰富的文化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对其进行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文化是什么?文化有否独立的品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和...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世界上,各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有力地推动人们去研究科学与经济的关系,继而又促进人们去探讨科学与文化的关系,许多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一系列课题:何谓文化?文化与科学的关系如何?科学是否属于文化领域?科学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怎样?科学与文化的其他要素的  相似文献   

17.
王健 《浙江学刊》2002,(1):164-167
李申先生的《中国儒教史》是在“儒学是否宗教”的争论背景下 ,对“儒教是宗教观点的系统总结和论说。自 1 978年任继愈先生提出“儒教是教以来” ,这场争论历经二十多年 ,至今仍无定论。无论赞同抑或反对者 ,均有各自的论据 ,照此下去 ,争论将永无结果。如何走出各执一端的困境 ?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意识 ,在关注中国现实的文化困境的前提下 ,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与世界性的学术思想的对话中 ,走出既有民族主体性又有普世性的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路。因为共同的关注 ,是“百虑而一致”的对话平台。其次在问题意识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对归纳法职能评价的历史综述苑成存如何看待和评价归纳祛的职能,这是自归纳逻辑产生以来西方哲学家、逻辑学家一直争论的一个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人们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看待归纳法在科学理论发现中的作用,二是如何评价归纳法在科学理论检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都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做过一定程度的反思.反思的结果是人们试图在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以实现二者的整合.由于人性有自觉追求人文与科学融通的倾向和要求,所以我们通过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分子的对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动,有步骤、有计划地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这不仅为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奠定了深层次的理论基础,而且为解决当今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球问题提供了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20.
《情报学》杂志陆续刊登了一些文章,围绕着情报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了争论.这会给我们的理论研究带来新的突破,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实际工作以及与社会情报有关的学科的基本规律.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这一讨论的主要问题只是这门科学的名称,而将弄清本学科科学活动的对象这一问题搁置起来.在讨论中施莫尔指出这门学科叫什么名字不是首要的问题,关键在于应就什么是情报学的对象问题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