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白丹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6)
以格里格的《抒情小品》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钢琴演奏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教学价值,并进行实例分析。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和演奏这部作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晓晴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8):87-89
格里格的《抒情小品》,其标题与内容紧密结合,充分地表达了作曲家的思想感情;其旋律舒缓优美,植根于民族风格又融入浪漫主义艺术元素;其和声基础和语言实现了民族性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格里格的《抒情小品》是浪漫主义和民族音乐元素完美融合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勃拉姆斯《b小调狂想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首部【A】的曲式结构为非典型的奏鸣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构成;中部【B】为动力再现的三段曲式,呈示段采用5+5的平行转调乐段结构,调性由B大调开始,结束在#F大调上;再现部首部【A】的完全再现,尾声部开始于b小调,结束于B小调。乐曲中,运用了各种铺面符号,曲式结构相互渗透,旋律旋法的交相呼应,古典、浪漫和声序进的交融,充分地表现了乐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贾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74-75
文章分析了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费鲁乔·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形态,拟对该乐章的曲式结构形态进行总结,归纳作品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7.
8.
蔡海钦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63-67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一部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最常被演奏的,拥有最多种音像制品版本和最大发行量的中国钢琴作品。为更深入的了解这部作品,文章从曲式结构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翟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131-132
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该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并运用作品分析的方法,阐明作者的创作意图,为正确演奏该作品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王学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6):141-143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唐诗中摹写音乐的名篇。千百年来解读者难以计数。文学家、音乐家皆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寻找看点,见仁见智。作者通过对诗中十四个描写乐曲声音形态的诗句之音乐学解读,发现其中竟暗含着已失传的著名唐代琵琶曲《六么》的曲式形态。 相似文献
11.
刘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借用音乐中的曲式分析这种独特方法去分析 T.S.艾略特的《荒原》,可以看到这首长诗貌似杂乱实则清晰的发展脉络 ,看到西方现代文明的荒原 ,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精神的幻灭 ,更可以看到这首长诗的旨意所在——信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吴英莲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76-77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具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爱国者 ,一生从事音乐创作 ,他把俄罗斯民间曲调作为创作素材 ,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 ,风格独特。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小品《四季》以春、夏、秋、冬为背景 ,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 ,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13.
陈湘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6(1):16-20
在楚辞学的研究己经延展到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学科领域的今天,加强对楚辞文本的文学研究,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基本的研究方向.而楚辞的经典之作《离骚》在抒情性格的塑造和政治抒情的个性表现万面提供的艺术经验.是楚辞学中一个有着重要探索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倪晋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2):175-178
《天问》将叙事与问难结合起来,结撰成独特的"叙问"诗章。其"叙问"特征主要表现在诘问的语式、"碎金"的形态、流动的思维3个方面。另一方面,《天问》通过追问宇宙天地、历史人事和身国命运,形成一种"诵(问)—抒"同构的抒情结构,这一结构的展开形式是叙问,推进线索是疑、愤、悲交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黄娣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42-44
从关学追求、选材、艺术手法等方面论述了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对晚明性灵小品的继承和超越。梁实秋在美学追求上讲究闲适和情趣,但他能保持学者本色;在选材上讲究“小”和“近”,但更注意表现普遍的人性;他行文简洁,却又借鉴了西方随笔写法。 相似文献
16.
姚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6):29-36
《诗经》行役诗具有两层情感结构.行役之苦,家国责任感的认同,个体生命无法掌控的哀伤幽怨,对行役和统治阶层的怨恨,畏惧蜷伏的生命情绪,这些情感因素共同作用,组成了《诗经》行役诗第一层情感结构.在此基础上,第二层结构寻求情感的寄托和出口,表现为双重的选择.行役者将其生命情感寄托于家园,或者回过头来,再次在现实中寄托生命的社会价值.《诗经》行役诗采用特殊的抒情策略,其抒情往往缘事而发,或直白,或委曲,以叙事为抒情基点.叙事主体的选择和时空转换的思维拼接方式,形或了不同的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史秀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71-73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内容的分析,阐明了作曲家只有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才能使富于幻想的笔调升华,才能创作出真挚感人的、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8.
田小中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3-36
"忆梅下西洲",西洲是美好的回忆,抒情的起点;"西洲在何处"、"鸿飞满西洲",西洲则是对"郎"的埋怨,一怨人不到,再怨信不至;"吹梦到西洲",西洲是凄绝情感的寄望。西洲贯穿首尾,层层推进心理情感的变化,形成《西洲曲》整体"清怨"的抒情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申育林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66-71
巢湖秧歌曲式结构基本可分为两种类型:单一部曲式和单二部曲式.曲式结构特点是:起承转合的性质骨架在乐段、乐句甚至在乐节之间体现明显;乐句结构具有非方整性、非对称性和字密腔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1):24-27
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的《骆驼草》同人远避现实残酷的斗争,退守书斋过着隐逸生活,从事抒发性灵的趣味小品文和抒情小说的创作。这一时期周作人的小品文从风格境界到美学境界都走向成熟,与俞平伯一起力争给小品文以文学正统之地位。废名的抒情小说达到了他无法超越的至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