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5 毫秒
1.
本文从四个方面考察了神对人类精神发展、优化的价值:神给人类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第一个抽象思维的集中点;神使人类精神自由的本质得以想象性实现,又得以在现实中规范和确定;神既契合了人类的信仰本性,又是人类精神对兽性的超越和人性的追求的一个寄托点。但“神”作为一个虚幻、荒诞的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历史地贬值了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二律背反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揭示出“人”作为主体的理性自身和认识中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表现为认识进程中主体与客体、有限与无限、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其存在是必然的、客观的,并且是主体自发产生的,因而是一种能动的“矛盾说”或“辩证法”。同时二律背反也揭示出主体辩证的思维方式,从而把人类认识由机械论推进到辩证的发展方向。二律背反所确立的辩证法,就是主体的辩证法。本文试就主体认识进程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公共行政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向21世纪的世纪交替过程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型的开始,当今社会的种种迹象都表明人类历史正在经历一次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其中,公共行政也面临着一场历史转型.公共行政的转型在根本上是从"效率导向"向"公正导向"的转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公共行政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确立公正导向,意味着公共行政从公正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出发来进行重建.公正导向的公共行政包含着效率追求,也是效率追求能够得到最大可能实现的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4.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从运动形态来讲,它就是历史过程.本文拟从人类历史的一般过程这个角度,剖析"两变"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关系及其所包含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与法治的内在逻辑和价值追求迥异,两者客观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紧张关系。三十五年前,中国改革的发生和发展选择了一种对峙性展开方式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以"良性违法"的道德正当性,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运用试点、试验和"先行先试"的办法,挑战旧的宪法和法律秩序,允许新旧体制秩序并存、对峙、冲突和比较,待改革成果经实践检验后,再经立法程序予以巩固和坚持。经过三十五年改革、开放和发展,"良性违法"的道德正当性和阶段必要性已不复存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已经有条件、也必须选择消解性展开方式,跳脱改革与法治"二律背反"困局,走向全面理性的法制建构。  相似文献   

6.
当下,各种视觉形象尤其是影像,踏过以往的边界,向整体的生活突围,规约着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我们在承认视觉文化是人类精神交往方式的巨大进步的前提下,必须看到它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人类的科学技术将自己的历史推向了二律背反的境地。视觉文化的出路在哪里?人们如何摆脱空虚而使自己的心灵走向澄明?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过程是社会矛盾运动的过程。历史的安排决不均衡,当发展中国家开始追求现代化的时候,历史和社会矛盾空前集中。“悖论型”矛盾的出现,是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难以避免、十分突出的现象。这种“悖论型”矛盾,有人称之为“两难困境”。虽然从历史的角度而言,矛盾的运动与发展是决不会停滞的,但是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途径不可能重复不变。在“悖论型”矛盾状态下,矛盾运作发生阻塞,解决矛盾条件的建立更加困难,这无疑呼唤着人类理性思维的超越与操作手段的更新。  相似文献   

8.
王现东 《天府新论》2012,(1):115-119
在文化哲学的意义上,"文化"是人类对生存意义的追求,它体现为一种活的精神,这种精神塑造着人和人类社会,并以物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是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总体性、超越性把握,是一个动态的、处于生成中的把握。文化全球化是当今文化发展面临的现实和必然趋势。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文化全球化面临着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一元与多样、冲突与共生、固守与变革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在这样的矛盾系统中,人类文化生生不息,演绎着复杂多样而又鲜活生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我们正处一个历史单元即将结束、又一个历史单元即将开始之际,对往昔的回顾与对未来的展望交织在一起。20世纪是一个世界性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动荡的年代,人类经受了种种磨难和痛苦,也体验了理想追求的欢乐和希望,然而,人们得到的与失去的并不相等,特别是无限膨胀的物质力量,迫使人们逐渐离开精神的家园。世纪之末,人们有一种强烈的精神饥渴感。人文学科需要重新审视人类过去和未来的历史追求、文化价值以及人的本质等问题,作出新的回答或解释。一、人文的本质:一个终极的历史追求人文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中国,天、地、人谓之…  相似文献   

10.
徐訏套用文学传统中"天使"、"女妖"的女性形象模式,赋予她们以理想化精神气韵,在她们的信念、道义、良知、人性、自然等多重精神内涵的矛盾与交织中,展开历史阶段性话语和人类终极性话语的对话与思辩,表现出人性皈依的人文主义思想诉求和追寻人类永恒之爱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论康德的“先验幻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认为,当人们用有限的东西去规定无条件的无限的绝对的整体时,就会产生"先验幻相",这在人类理性思维中是必然的和不可克服的.正因为如此,康德的"先验幻相"揭示了人类思维的矛盾运动和生命力.这不仅在人类的认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现代人的思维也是一个重要的启迪,从而体现了其内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史学概论”三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历史研究中的主体和客体历史研究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认识活动,它和其他一切认识活动一样,也存在着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矛盾。这一矛盾贯串于历史研究的各个方面,整个历史研究活动就是围绕这一矛盾而展开的。所以史学概论的研究对象,笼统地说,是历史研究过程;比较具体地说,应该是历史研究中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3.
美在当代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作为美学最基本的范畴,它既是一个逻辑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样,美的发展过程既是逻辑的运动,也有历史的运动.本文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宏观上勾勒出美向崇高、丑、荒诞的运动轨迹;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这一历史、文化语境中绘制了美在当代回归的蓝图;以美在当代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当下人类的精神追求重建一个即有现在性又具未来性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4.
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要通过思维的内在矛盾,即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建构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矛盾表现出来,从而使思维运动表现为自己构成自己的运动;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矛盾体现为意识是被意识到的意识,建构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的矛盾体现为思维是被反思着的思维,而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矛盾体现为思维操作是把运动的东西静止化;哲学思维是包含着反思的综合性思维,是对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结果"的综合,因而能对人类发展作出总体性、方向性和整体性的预见.  相似文献   

15.
文学是为满足人类精神欲求存在并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由对外部物质世界的关注转向对人的本体及其自身的实践活动的美学追求,人们越来越觉得人比自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做好职业规范所规定的业务之外,需要追求慎独精神,形成教师的“为师之道”.这是因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塑造学生高尚心灵的职责.具体来说,教师追求慎独精神是教师职业使命的需要,是教师自我提升的需要,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运动是最复杂的运动形式,探索社会运动的规律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矛盾,由于这两对矛盾的不断演进,人类社会得以不断发展.这一学说从内在原因方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从形式条件方面去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还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塑造的过程,包括文化塑造和行为塑造这两种共生过程,耦合式的矛盾运动在这两种过程之间不断进行,结果导致了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形式条件方面去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便为社会发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运动看当前的文化讨论,无论是从价值取向方面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还是在历史取向中考察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都会找到中国近代思想的终点和现代思想的起点.所以现在仍然需要"五四"运动的时代风范及其韧的追求精神.我期待着这方面的研精覃思之作,而自已只不过想在这短短的笔谈中提出如下看法:文化发展中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历史取向.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对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却没能为人们发现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诞生才最先发现了伟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指出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此,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种种混乱和武断的唯心主义解释开始“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却一直遭到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