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劳动》2015,(4)
文章利用贵州省历年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支出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贵州社会保障支出和不同社会保障主体支出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1)在考察期内,贵州省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2)从不同主体支出来看,就业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协整关系。其中,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个人社会保障支出抑制了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促进了就业。(3)进一步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财政社会保障支出能够消解最初对就业产生的负效应;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对于就业的影响呈现倒U的形态正效应;城镇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整体呈现正效应,农村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则相反。文章从贵州社会保障发展现实的角度对实证结果予以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新业态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缺失,导致灵活就业者在遭到职业伤害时无法获得合理保障。因此,本文对江苏省南通市、太仓市以及苏州市吴江区职业伤害保险的制度制定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提出建设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鼓励外出务工者就地就近就业以及返乡创业政策的背景下,外出劳动者的回流正在成为常态化趋势。了解返乡劳动者的回流动因,妥善解决回流后的就业问题,确保就业质量切实得到改善,不仅关乎着城市的稳定发展,也能够为农村的劳动力供给和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基于推拉理论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构建出回流动因与就业质量之间的理论框架,通过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回流动因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回流劳动力的就业质量,与被动回流相比,主动回流的劳动力在就业质量上有着更好的表现。第二,回流地点的不同会造成就业质量上的差异,回流到城市群体比乡村的就业质量及其各项指标更好。第三,通过调节效应检验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积累会在与回流动因的交互下造成就业质量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CGSS2017数据构建二元Probit模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率的影响,即农村女性在获得非农就业机会方面是否具有“数字红利”,并从社会资本视角探讨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促进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具有明显的“数字红利”效应,当把互联网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时可增强正向效应;互联网使用对东部地区初高中学历的青年农村女性获得非农工作的帮助最大;社会资本是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女性非农就业间的中介变量,互联网的“数字红利”需要依托于社会资本发挥效用,相比于亲缘强关系,友缘弱关系的中介效应更强。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性别平等的过程中,需要借助互联网的红利持续优化农村女性就业结构,提高边远地区教育水平较低的中老年妇女的数字技能,同时帮助农村女性积累社会资本,强化互联网非农就业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此后,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04年,第一届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就业的局面逐步由"供不应求"过渡到"供过于求"。原因有二,一方面需要大学生的二三线城市,中西部地区,大学生不愿意去;另一方面大城市对大学生的需求量也在逐步饱和。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普及,受教育的年限提高,投入增加,毕业却失业了,教育则没能达到合理的投资效益,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从调整大学生就业意愿的独特视角,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基于A大学2016、2017、2018三年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从毕业生的就业视角探索现代大学书院制育人机制研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影响学生考研、考公务员、就业的影响因子。建议A大学在书院制改革过程中要加强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为毕业生提供多元就业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通识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挥导师学术专长,为毕业生提供专业性指导;提升辅导员综合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分析——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低工资制度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已实施了最低工资制度。我国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原劳动部于1 993年发布《企业最低工资决定》,开始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如今全国各个省市都制定了最低工资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2019,(1)
利用Dehejia&Wahba(1999)构建的数据集,对美国国家支持工作示范项目(National Supported Work,NSW)中的就业培训对工资的因果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就业培训对工资增长有稳健的正向因果效应,可使参加就业培训者年收入平均增加1691~2112美元。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论文用K近邻匹配、卡尺匹配、卡尺K近邻匹配对结果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证明就业培训对工资有着正向的因果效应。最后,为证明实证研究结果的非随机性,用整体匹配法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确保了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此实证研究结果对我国就业培训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CGSS2018数据,使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育龄群体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传统养老观念并不能显著影响育龄人口的生育意愿。从无生育意愿阶段向意愿生育一个孩子阶段的转变过程中,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高中及以下学历、有配偶、住房面积越大的个体生育意愿越强;从意愿生育一个孩子向意愿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转变过程中,经济因素的影响凸显,20—37岁、已婚、没有子女、有两套及以上房产、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作、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育龄群体生育二孩、三孩的可能性更大。文章建议,鼓励生育首先要保障育龄群体的个人权益,尤其是女性权益。其次,政府需要构建家庭友好的生育政策支持体系,解决育龄群体的生育顾虑。同时,针对二孩、三孩,国家应加大生育补贴力度,缓解育龄群体的“经济之忧”。 相似文献
11.
12.
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贵阳市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应挖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加强基层平台的支撑作用,积极维护农村劳动者的各项权益。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六普数据分析,当前我国青年就业面临如下挑战:近中期,我国青年就业有巨大压力;青年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失业率也仍然较高;青年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对劳动力市场构成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需高度关注。解决的途径首要是着眼于青年人口,即普遍提高青年人口素质,走素质就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15.
16.
2019年国务院提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可降至16%。那么,当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时,会对就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得出以下结论: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后能通过企业成本这一影响机制改变企业行为,从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水平,最终对就业产生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国家创新体系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外体现着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对内是培养优秀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与国家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是否会有增大研发投入来使自身更具有创新能力的竞争意识?本文将在国家明确提出创新驱动的战略与市场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将创新驱动政策下的国家创新指数与市场化进程作为变量加入模型,深入分析国家创新指数、市场化进程与企业滞后一期研发投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旨在丰富相关理论与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