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建立在劳动力市场供求理论的经典框架之上,突出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对劳动力需求作用机理的分析,即从对企业用工需求的影响和对劳动力需求总量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在研究过程中,还大胆尝试利用效率工资思想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劳动力需求效应进行分析。与已有的研究文献相比较,本文试图从劳动经济学视角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展扩理论分析的空间,充实相关领域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述技术进步偏向和技能溢价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Acemoglu提出的"任务-技能"模型,讨论劳动力市场均衡以及技能溢价的决定因素,利用2006年-2016年中国人口和就业数据,从技术进步偏向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我国技能溢价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偏向于提高高等级技能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呈现显著的技能偏向。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进一步提高高等级技能劳动力的工资,而不利于中等等级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增长。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的应用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究竟如何?本文基于30个省级地区2006-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时间与个体双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考察人工智能对高技能劳动力及其对任务型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的应用能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但对高技能劳动力中非常规就业人数占比有负向作用,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规模及任务型就业结构存在门槛效应。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政府干预可以调节人工智能与高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过去30年,中国制造业凭借丰富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快速发展,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挑战了这一优势并由此产生巨大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损害了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为此,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微观数据以及第三方机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一方面从人口结构变化和劳动力质量变化的角度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否合理,另一方面从劳动者报酬、企业成本结构和制造业竞争优势三个角度综合分析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是否仍具有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具有合理性和持续性,并且在上升趋势中依旧可以保持劳动力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为全面摸清和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存量,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数据动态管理效能,更好地服务企业用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吉林省蛟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如何开展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制定了详细普查方案,采取"以会代训"方式对蛟河市各乡镇街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扎实开展好蛟河市城乡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此次劳动力资源普查的重点是围绕蛟河市域内外企业用工需求,按照实名制要求摸清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意愿,技能培训和创业需求,将相关数据分类整理汇总,完善相关数据库,进一步强化数据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地区政府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运用我国31个省市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影响效应,探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人工智能技术与就业人口呈负相关关系,但其对提升工资水平和劳动力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并且,经济发展水平会削弱人工智能技术对工资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但对人工智能与就业水平的调节作用不甚显著。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制定差异化的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GTAP模型从劳动力报酬和劳动力需求两个方面,模拟分析了CPTPP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CPTPP现有成员国间的自由贸易活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中、长期经济中影响较小,在短期经济中影响较大。预测随着中国加入CPTPP和CPTPP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劳动力市场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从劳动力差异性看,非熟练劳动力的实际工资增长要大于熟练劳动力;从产业层面看,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劳动力需求和实际工资均大幅提高,而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力需求和实际工资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比重仍然较高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速度却放缓了,与此同时,工业和服务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劳动力结构偏离于产业结构需求,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存在障碍。本文将转移障碍成因区分为个体选择因素和技术特征因素,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采用多部门模型,从可观察的工资差距估计不可观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障碍,得到如下结论: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障碍主要是个体选择因素,且影响越来越大。非农业和农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并未表现为劳动力市场流动性的巨大障碍。二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障碍主要是技术特征因素,农业劳动力转移到服务业部门主要受个体选择因素影响。三是低学历农业劳动力和高学历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部门的主要障碍都是个体选择因素。四是女性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受技术特征的影响大于男性。五是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区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劳动部门的障碍均源于个体选择因素。六是与美国、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相同,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障碍主要影响因素为个体选择因素,同时在技术人才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受技术特征因素的影响比其他国家大。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成都市各产业的成长,对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技能人才培养体制除企业内部的提升、转岗培训活动外,主要是通过职业教育体系来完成的。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政府担负着积极引导高技能人才需求、完善劳动力市场以及创造良好社会大环境的责任,所以,政府应当成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的投资主体。■成都市工业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培■训状况与问题成都市工业企业内部技能人才培训状况。成都市工业企业内部技能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为例,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出发进行分析,发现江西中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劳动力资本化程度最高,一线普工的劳动力资本化程度最低。实证结果表明,设立研发团队、市场准入障碍对中高层次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本化有着正向影响,但对一线普工的劳动力资本化有着反向影响,融资困难对中高层次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本化有着反向影响。此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也会对劳动力资本化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出口冲击为工具变量,使用2SLS方法研究了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的非线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制造业就业的变动对不同类型服务业就业乘数的异质性,以及不同级别城市之间就业乘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第一,制造业就业对服务业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且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乘数效应最大;第二,从城市级别看,我国二三线城市的就业乘数更大。结合我国现实,本文政策含义在于揭示:促进制造业发展不仅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发挥就业乘数效应、拉动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文丰 《劳动世界》2017,(17):58-62
工业4.0技术革命,是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协同创新和应用为基础,以互联网和制造技术双向融合为动力,推动制造业向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的一次工业技术创新和变革.湖南制造业以轨道交通和工程机械为主,但以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信息消费、集成电路、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为主的新产业也渐渐显现出活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是湖南科技创新的主要短板,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设立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劳动力人口的就业水平又是由经济增长和发展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所决定的,其中经济增长决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即需求水平:而经济发展决定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容量.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试图从成都市近年从业人口的变化趋势、城镇化发展进程对就业率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优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互动效应,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在经济指标持续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劳动力需求的发展趋势,探索不断扩大劳动力需求、提高城乡就业率的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一洁 《劳动世界》2016,(23):64-64
企业创新活动的进行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本文使用世界银行对中国1500多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信贷配给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我信贷配给带来的融资约束确实是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但银行信贷配给带来的激励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鼓励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劳动保障和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保险能够帮助职工和企业抵御疾病风险和吸纳就业,也有可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一定的锁定效应,所以,它对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双方都可能会产生影响。随着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它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供给和流动都会造成复杂的交互作用。理清医疗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作用机理,能够帮助决策者对未来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清醒的判断,有利于中国的现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上市公司数据及调研数据,从国际比较、水平结构、投入产出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企业人工成本基本特征,并从企业、劳动力市场、政府以及劳动者四个维度论证近年来人工成本上涨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挖掘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异质性,最后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对于企业人工成本调控或管控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职业结构和技能层次结构的变动效应,以期为职业培训需求的确定提供准确的方向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通过职业结构变动而引发职业培训需求,转岗培训、新技能培训将是我国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产业结构无法通过技能层次结构变动引致培训需求,我国技能培训的需求更多的是来自于技术等级和技术职称晋升制度本身;在政策建议方面,要加强涉农职业向非农职业转变的培训,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要考虑行业属性。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培养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加速培养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的高技能紧缺人才,以缓解劳动力市场上高技能人才的紧缺状况。为此,必须从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双证制度和师资队伍入手,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  相似文献   

19.
为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近年来,成都彭州市人社部门探索招聘新路子,下大力气搭建线上线下供需平台,在有效促进企业和求职者双向对接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成都彭州市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全市从业人员维持在50万左右。然而仍有部分企业陷入"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困境,工业企业局部出现"用工荒"现象。"用工荒"呈现的特点及原因分析2021年上半年,彭州市通过公共人力资源市场招工的企业中,制造业占50%,主要分布在食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普工达到招工需求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成本与社会福利、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竞争力紧密相关。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长期以来,中国制造业优势来自于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目前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降低,所以,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劳动力成本为主要研究问题,搜集、梳理、归纳国外相关文献,对劳动力成本的概念界定和变动统计进行总结,并归纳影响劳动力成本变化的主要因素,希望能够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为保持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