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坚持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也是我们前进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从以鸦片战争为近代史的推演起点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的根本转变,中国道路的形成与开拓历经了艰苦卓绝的求索过程。从被动觉醒到主动探求,从能动选择到经验总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的渐进式探索,凸显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文明蒙尘的窘境中破茧而出的主动精神,标志着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爬梳中国道路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进一步树立大历史观、增强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2.
政党的历史自信就是政党对于其奋斗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认同与肯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和时代自觉建基于自身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历史与时代对自身的合乎实际的主观意识和科学判断,这种意识和判断既源于自身性质,也源于政治实践。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历史自信与时代自觉,还注重将历史自信与时代自觉结合起来,在总结历史中认识现实,在认识现实中把握时代,并结合历史与现实科学决策,实现自身和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注意将历史时空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转化为历史自信,并结合时代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转变为时代发展的力量,真正做到昨为今用、外为内用,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不断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新篇的恢弘史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握历史主动,需要我们在深化历史认知、总结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中丰富历史智慧,在胸怀“两个大局”、把握“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中洞悉历史大势,在固本筑基、守正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牢记“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践中保持历史清醒,推动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以更强的历史主动创造新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耐心是在对历史成就、发展阶段、使命任务科学把握基础上形成的精神状态。历史耐心表现为一种基于发展规律性的理论清醒,表现为一种基于方向确定性的战略定力,表现为一种基于道路优越性的应然把握。在党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围绕着历史耐心形成了一系列的概念、命题、论断等,构成了富有主体特质和时空特色的话语表达,深入分析这一话语表达的内涵外延、表达形式、应用场域等,有助于以新的视角把握党的历史经验、社会发展规律、未来演进趋势。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保持历史耐心,遵循历史规律,把握现实逻辑,增强历史主动。 相似文献
5.
一个政党的价值及其蕴含力量是由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国际上许多传统政党因使命的局限而遭遇困境。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就蕴含在其历史使命及其使命必达的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新时代中表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向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为此,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6.
不断增强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完成不同时期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增强历史主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三个方面的认识。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以理论武装促进思想自觉、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促进历史自觉、以调查研究投身实践促进行动自觉,就能够不断增强历史主动、取得革命胜利。这些思想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党不断增强历史主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自信的主体性意蕴角度分析,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执政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在历史方位上,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历史成就上,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历史经验上,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在历史使命上,要牢牢把握党的中心任务。坚定历史自信,要从精神上团结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历史主动,要从思想上守正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从实践上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话语的背后是“道”。话语表述是一种思想展示给人们的最直接方面,通过话语表述的变化,可以揭示其变化的关键点,深入领悟其背后的“道”。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话语表述上出现诸多变化,本文只就其中十个主要变化,即从提出“两个务必”到强调“三个务必”,从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到特别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从提出“一个行”到强调“两个行”,从“十个明确”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方面成就”,从提出“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到对“两个结合”重大论断的内涵及其实质展开阐述,从“看家本领、智慧滋养”到“把握好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现代化对中国的冲击”到“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成功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从在“经济领域”谈新发展理念到从“规律性认识”讲新发展理念,从提出“大有大的难处”到强调“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所达到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百年奋斗成功经验的总结,熔铸了先进政党的政治伦理价值内核而获得的系统性自我认同。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提出历史自信之命题,对于精准把握世界变局,不断增强自身先进性,践行民族复兴使命初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自信不仅映照现实,更要远观未来。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明确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中提升历史自觉,在自我革命中持续赋能党的历史自信,就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赓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近代以来,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均以失败告终,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在了拥有科学指导思想并代表最先进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身上。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痛苦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至此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斗争对象。明确革命对象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革命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为了改变以往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充分地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遇到挫折时,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坚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怕牺牲、接续奋斗,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并在国富民强的道路上奋勇前行。革命目标清晰、革命方法正确并且拥有初心既定、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完成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三大基本前提。顽强拼搏、奋力前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独立解放并最终实现国强民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全民共同遵循的思想信仰,从2006年提出以来,即备受举国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新时代,高扬党的二十大旗帜,迈向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们面临着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要求。本文分析新时代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在正视当前存在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以其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治理、提升全民凝聚力、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坚定历史自信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有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历史自信是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内在要求,历史自信根植于五千多年中华优秀文明的深厚沃土,镜鉴于苏共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刻教训,内蕴于党百年奋斗中“四次伟大飞跃”的历史成就。从理论逻辑看,历史自信发轫于唯物史观的理论遵循。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真理自信与价值自信,夯实了党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和思想前提;历史自信赓续于中共党史观的百年演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历史自信贯穿于百年奋斗实践,并且注重涵养自信的党史观,培塑出自信的政党品质和精神境界;历史自信提升于“两个结合”的理论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两个结合”的实践过程,更加巩固了党的历史自信。从现实逻辑看,历史自信的生成蕴含着现实基础与现实需要的辩证逻辑,“两大奇迹”时代成就的国内国际价值意义为历史自信提供了现实依据和理解维度,历史自信既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任务的迫切需要,又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其历史意义是多重的,要把它放到党史、中华民族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史维度来把握,才能深刻认识和领会。具体说来:党的二十大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不动摇;集中概括了新时代实现的伟大变革;系统阐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了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16.
李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3):10-17
学界对于纪委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党史的发展脉络与演进上,当我们从组织的视角来审视纪委的变迁时,却会发现其更为复杂的面向.本文尝试使用党政治理结构作为框架,采用文件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中纪委的历届工作报告进行深入的内容分析,通过梳理纪委在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与变迁,探讨中国反腐败核心机构纪委的双重组织特性与内在机理.纪委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呈现出作为政党机构的权威性与政治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作为科层机构的专业性与规范性.这样的双重属性使得纪委在自身的变迁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独特的逻辑脉络,而这一内在逻辑实际上也是中国党政治理结构的折射与反映.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坚持调查研究与把握历史主动在理论基石、根本动力、价值追求等方面高度契合,共同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问题导向为抓手、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以守正创新为引领,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架起调查研究与历史主动的桥梁,以调查研究的精神和历史主动的精神增强二者的契合度。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总结好实践好调查研究的基本经验,持续发挥调查研究的优势效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提出应当立足于问题导向,以系统论、整体论、协同论等辩证思维统筹协同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把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与重点展开对人民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二十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一步继承和深化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与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考察这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可以发现,勇于承认错误是党自我革命的逻辑起点.自我革命的前置性条件是党内团结,这也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组织保障.从解决问题出发,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着力点是肃清问题产生的思想根源,而非针对个人的责任导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与使命,决定了在守正中寻求创新之道是自我革命的努力方向,而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则是检视一切问题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征程新阶段,党的二十大提出了继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战略口号,这是党在迈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实现执政能力现代化,引领建设学习型大国的内在要求。从历史分析法视角出发,可以在动态的历史发展视角中把握新时代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内涵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