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尚未完全消除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下和我国逐步深入改革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青年就业矛盾近年日益凸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各成员国青年失业率在逐步攀升,世界各国也给与了毕业青年就业难及失业青年再就业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与中国同作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的新西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鼓励青年就业,降低其青年失业率.本文通过分析新西兰解决青年失业问题的对策,提出了解决我国失业青年就业问题的建议,对我国处理该矛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0月19日在目内瓦发布的报告,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仍在持续,2011年全球青年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该组织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年就业。  相似文献   

3.
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大力促进我国青年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永堂 《中国劳动》2005,(10):18-20
据国际劳工组织《2004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指出,2003年全球青年失业率为14.4%,绝对失业人数达8800万。尽管15~24岁的青年人口仅占全球工作年龄人口的25%,但却占全球1.86亿失业人口的47%。在过去10年中,全球青年失业总数增加了26.8%。面对青年就业形势的巨大挑战,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并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促进青年就业的措施。认真研究和借鉴这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对于解决我国的青年就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外促进青年就业的主要措施注重青年就业立法为了增加青年的就业机会,不少国家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法律…  相似文献   

4.
青年就业:我国就业战略研究关注的重点领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湘泉 《中国劳动》2005,(10):12-14
青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增值潜力的人力资源.青年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就业研究中都普遍将青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以科学的发展观解决失业问题,尤其是解决青年的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在新形势下我国政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青年高失业率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欧盟五国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以来,基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护弱势群体就业、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等综合目的,高度重视和努力探索解决青年就业的有效途径。欧盟五国主要通过采取积极调整就业布局,推进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就业法规与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社会资源整合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青年就业问题。欧盟五国在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上的相关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6.
根据六普数据分析,当前我国青年就业面临如下挑战:近中期,我国青年就业有巨大压力;青年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失业率也仍然较高;青年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对劳动力市场构成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需高度关注。解决的途径首要是着眼于青年人口,即普遍提高青年人口素质,走素质就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六普数据分析,当前我国青年就业面临如下挑战:近中期,我国青年就业有巨大压力;青年就业率有所提高,但失业率也仍然较高;青年经济活动人口比例明显下降,对劳动力市场构成深刻影响;高校毕业生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需高度关注。解决的途径首要是着眼于青年人口,即普遍提高青年人口素质,走素质就业的路子。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全球劳动力市场发展前景暗淡,青年就业前景尤其令人担忧。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失业率虽然低于发达国家,但他们从事的通常是低质量、低收入的工作。全球青年人口占全球劳动力的15%,但占全球失业总人口比例高达35%,预计2016年全球青年失业率是成年失业率的2.9倍。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就业人员贫困率高于成年人。与男青年相比,女青年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较低,失业率较高;女青年从事的工作往往是非正规工作。  相似文献   

9.
就业培训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其培训的对象至关重要.就业培训的对象应重点突出符合企业发展、市场需求、政府扶持的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并实施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才能更好地提高培训实效促进就业. 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需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达2500万左右,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00万左右,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令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更复杂、更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0.
青年就业是各国普遍面临的共性难题。我国青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新形势下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质量需要提升等问题不容忽视,未来一段时间要谨防青年失业规模加大、失业持续期延长,避免青年长期退出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新生代农民工、零工就业青年、女性青年等群体应予以重点关注。针对青年就业面临的挑战,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在积极开发高质量就业机会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强服务,注重多元主体参与,合力解决重点问题,提升青年就业工作的精细化水平,促进各类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市长青年就业和教育项目”培训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有效促进青年就业,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密切关注、积极探索并努力设法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直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美国,也一直在为有效解决青年就业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国内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供求关系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当前,大学生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仅从社会、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青年失业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危害极大。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青年劳动力失业主体的构成和原因,认为我国青年失业的组成包括三部分,即较低学历的城市里的年轻失业者、从农村向城市大量转移的青年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失业群体。失业的原因主要是总量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此外,大学毕业生隐性失业现象不容忽视。文章从加快经济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就业型"经济增长、改变人口布局,提高人口素质、加强政府在失业问题上的责任等方面提出应对青年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经济衰退风险不断加大,全球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点,并同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国际社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国际劳工组织倡导各国政府采取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措施,G20巴黎劳工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促进就业一揽子建议,还有欧盟实施5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就业计划等。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推进,再加上各种社会矛盾的相互交织和影响,近年来,我市的失业问题日益严峻。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促进就业已成为我国的一  相似文献   

16.
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青年是社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创业潜能。扶持青年创业,以创业促就业,既是共青团的优势所在,也是团组织服务大局的根本要求。为广大青年  相似文献   

17.
美、欧、日等国在解决青年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首先是通过立法促进大学生就业,而且注重高新战略产业的开发,从源头上解决就业岗位不足的问题,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政府、产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协调联动机制,产生了合力效应。同时,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教育培训以及社会保障措施,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益支持。这些实践经验对我国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就业工作历经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之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开拓了就业工作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新时期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一是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理念;二是坚持市场导向,明确并强化政府责任;三是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四是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发展;五是坚持与时俱进,确定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和政策,强化执行力并务求实效。  相似文献   

19.
在应对因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或经济增长下滑等因素而带来的失业率骤升压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都曾出台并实施过就业优先战略、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服务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力度、提升就业培训质量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这对当前我国解决结构调整升级中出现的失业问题,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全球经济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经济增长转型,而且已经波及民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应当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将开发新就业增长点和创新就业模式作为长期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就业、灵活就业、绿色就业、远程就业、创意就业等新就业增长点,对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和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杭州市为例,探讨开发就业增长点的渠道和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