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不仅是 2 0世纪最重大的信息革命 ,它还将是 2 1世纪最重大的社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 ,从来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及其应用像互联网一样发展得如此之快。随着网络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已越来越多地打上了网络的烙印。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 ,网络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和交往方式。并且 ,随着高度信息化的网络社会的到来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方式、观念和意识等方面也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究竟能对人类社会产生何种影响 ,这种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意识形态 ,我们从下面这三本著作中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2.
网络信息社会中的数字图书馆和知识社区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SymposiumonDigitalLibrariesandKnowledgeCommunitiesinNetworkedInformationSociety)于2 0 0 4年3月2~5日在日本筑波大学召开。因特网的发展使我们的信息与知识环境不断变化。数字图书馆被广泛认为是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关键部分———不仅是今天而且也是未来我们的社会分享信息与知识的主要方式。2 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用于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技术已经得到很大发展。在学术和专业领域,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出版业和信息业带来了重大变化。不论是科学家、专业人员还是其他…  相似文献   

3.
日本实现高度信息化社会的战略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日本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2 0世纪 90年代 ,日本经济虽然处于长期停滞之中 ,但在世界性信息化革命的大潮中 ,由于举国上下的重视 ,日本也出现了信息化迅速发展局面。其中 ,2 0世纪 90年代前期被称为多媒体技术的时代 ,即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 ,不仅是计算机、信息服务和信息通信领域 ,而且连广播、出版等与信息传播相关的所有产业也都成了信息化关联产业 ,其共同特征 ,就是这些信息化关联产业都以计算机为核心技术。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 ,日本又进入了网络时代或数码化时代。以广域信息检索系统和三维计算机制图商业化为标志 ,由于…  相似文献   

4.
面向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概念、成因、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备受人们的关注。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尤其是最近几年 ,我国学者加强了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本文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含义、经济全球化的起源与成因 ,并勾勒出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文章认为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仍将是 2 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基本特征 ,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5.
И А 戈博佐夫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哲学问题》杂志 2 0 0 1年第 1 1期上发表书评说 ,人类已经进入 2 1世纪 ,许多社会科学家在分析 2 0世纪发生的事件时 ,试图揭示出它们的涵义和意义。В С 谢苗诺夫撰写的《2 0世纪的教训和通向 2 1世纪的道路———社会哲学分析与预测》(Семенов,B .C .,УрокⅩⅩвекаипутьвⅩⅩ1век :социально философскийанализипрогноз,M :ИФРАН ,2 0 0 0 ,41 1C .) ,一书探讨的也正是这个问题。作者分析和揭示了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8月1 0~1 7日,第2 1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的主题是“面向世界问题的哲学”。来自世界各国的约2 70 0位哲学家、学者和哲学爱好者会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今全球社会的重大问题。会议主席约安娜·库丘阿迪(IoannaKu uadi)教授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强调了这次会议的意义:这次会议将为人们讨论那些关系到我们时代和未来世代发展的人类生存问题提供一次特别的机会,以突显那些在讨论中通常被忽视了的问题。库丘阿迪希望这次会议能展示2 1世纪初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的状况,也使人们能够从中看到哲学和人文科学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7.
李钢 《探求》2001,(4):54-55
由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所引发的信息革命在全球方兴未艾。21世纪是信息社会 ,这已成为人们描绘21世纪社会特征时达成的首要共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在当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网络化 ,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交往手段和通信媒介。可以说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已使人类进入或即将进入网络时代 ,网络开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 ,同时更加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这给我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带来挑战。信息网络技术所引发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观与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2,2(4):121-126
在人类社会逐步进入全球化时代的 2 0世纪 ,历史科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历史观与方法论的不断演进和更新 ,促进了历史科学的整体发展 ,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又为人们客观地认识全球化进程 ,把握人类的历史命运提供了理性的思考 ,其经验和成就为 2 1世纪历史科学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致力于对社会主义前途的思考 ,即使撇开其所蕴含的社会责任不谈 ,无疑也是探索历史前景以及关于社会和社会运动的思维方式的一种重要的智力投入。就这一观点而言 ,对于那种认为在2 0世纪末期来思考 2 1世纪的社会主义 ,以及其用意只是为“过时事物”筹划出路的观念 ,本文将赋予它两方面的涵义。换言之 ,也就是既要理解但同时又要着重指出 ,诸如此类的思考不懂得如何将历史的回顾倒悬过来观察未来前景 ,而思考的基本的重心应该是社会与其自身的未来时代的关系。观念的以及无疑也是实践的内涵的广泛性看来只能鼓励人们不受约束地倾听和观察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人类的生活方式正以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产业社会 ,并将其带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将决定社会和人类的命运 ,亚洲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现实问题。1 9世纪和 2 0世纪经济理论的核心是资本和劳动 ,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是将资本和劳动投入到能够生产的地方。但是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和企业的附加价值则通过生产性和改革来创造。我们可以说生产性和改革便是将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的结果。所谓知识经济时代是指 :以人类的创造为基础 ,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1.
信息管理研究出现于 2 0世纪 80年代。当时 ,有些人简单地认为信息管理是传统图书馆的翻版。然而 ,2 0年来 ,信息研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尽管信息研究最初发源于图书馆学和信息科学 ,但它现在所包含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现代信息科学的内容。未来的各种机构中 ,可能会存在一种或多种形式的信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认清这些问题 ,并寻找新的解决之道。1 序言作为各种新兴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社会的概念最初是在 2 0世纪 70~ 80年代形成的。在 70年代初期 ,美国《文书削减法》的颁布促使…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著名伦理学家卡普洛·拉斐尔所撰写的《2 1世纪伦理学对信息社会的挑战》一文的学术思想 ,并对该文所引起的反响进行了讨论。卡普洛·拉斐尔是惟一有资格谈论 2 1世纪伦理学对信息社会挑战的人。他的研究跨越 2 1世纪两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哲学和图书信息学 ,其研究成果引人注目 ,思想具有独特性。卡普洛·拉斐尔的信息伦理学代表作是在年度专题讨论会上的论文———《2 1世纪的伦理学对信息社会的挑战》。这篇论文分为三个部分 :1 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 ;2 因特网道德的挑战与伦理学的任务 ;3 虚拟世界主义与生活的艺术。论文主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不平等将以新的形式进入 2 1世纪 ,但其中的许多问题将是社会学早在 2 0世纪以前就已经研究的问题的再现。要理解 2 1世纪的不平等 ,关键在于分析两个过程 :全球化和现代化。全球化以新的信息通信技术为先导 ,新技术不仅在重构金融和资本市场 ,而且在重构政治和文化进程 ,并从根本上重构社会制度及其相互关系 ,影响着社会不平等的程度和形式。现代化尚在进行之中 ,随着女性逐渐进入公共领域 ,性别统治缓慢地从家庭内部走向公共领域。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看作是地球的南方完成从传统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过渡 ,而我所指的却是发达国家随着女性…  相似文献   

14.
从世界上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之日算起 ,计算机科学及信息学的发展已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 ,每个人都清楚地感到 ,2 1世纪是信息文明的世纪 ,信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 ,信息学是 2 1世纪学术领域里的重要学科。日本是个岛国 ,对外界事物一直高度重视。若以信息收集快捷和系统而言 ,日本可谓是当今世界上做得最出色的国家之一。从社会信息化历程上看 ,1 963年 ,日本信息产业的规模已占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 1 6% ,1 968年占 2 0 %。这一年 ,日本提出了“知识集约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8,(6):127-133
文学是时代景象与精神的生动记录和写照,小说中的想象在社会、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与时俱变,主导着小说中形象的塑造。20世纪初东北小说中的女性想象亦是如此,具化在作品中的形象承载着时代对女性的期许,也透露了蕴含在这些形象中的社会思想况味。此期东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划分为:西风东渐的世界大势之下的西方先进国家的女性,她们有着成熟的个人意识,追求实现个人价值,自给自立自强,有着沟通中西、引新入旧的作用,寄寓了近代中国社会和女性进步的目标;善良隐忍、多苦多难的传统女性,她们的思想意识、社会地位受制于传统宗法伦理规范,大多没有独立的经济、社会地位,她们的形象仍集中了比较多的牺牲况味;现代启蒙进程中向新而在、面相复杂的新女性,她们在现代启蒙中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熏陶,对时代潮流做出了积极应和。对于形象的个性化创造影响了小说文体变化,尤其是推动了叙事中对于塑造人物的各种关系的探索,与传统小说文体相较,有了更多的复杂性和深广度。这些探索有益于呈现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深入认知20世纪初东北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是千年之交 ,世纪之交 ,十年之交。尽管从时间概念上说 ,所谓“千年之交”、“世纪之交”、“十年之交”云云乃人类有意识地设置而成 ,时间的发展是连续的 ,由 1 0 0 0年代进入 2 0 0 0年代 ,由 2 0世纪进入 2 1世纪 ,由 2 0世纪 90年代进入 2 1世纪 0 0年代 ,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变化的时间表述 ,在时间意义上并无转折性、阶段性可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各地区及各国的发展是否因此而面临转折或进入新阶段 ,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能一概而论。但时间毕竟是测量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发展变化速度的一把尺子 ,探求…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图景。网络传播影响着今天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教育正向着信息化、社会化、网络化发展。学习--作为适应时代变化的根本手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条件,同时也促使人们更加主动、高效率地学习来发展自我,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从观念到认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应当对固有的学习观念予以变革,树立一种建立在知识与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学习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走向 2 1世纪的中国 ,我们不仅有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传统需要继承 ,还有一个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百年遗产需要发扬。全方位总结上个世纪中国文学成就 ,从文学精神角度解读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并作出个性化的评价是新世纪学人应有的任务。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分为四个层面。一、以个体、人性、自由为内核的启蒙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是因“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 19世纪末 ,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 2 0世纪初 ,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 ,以白话文为主导 ,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的文学形态 ,启蒙精神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它以“人的觉醒”为主命题 ;二、以救亡、统一、强盛为内核的爱国主义文学精神 ,帝国主义侵略和敌视伴随着 2 0世纪中国历史 ,这在文学上也得到了反应。三、以休闲、感觉、性爱为内核的都市文学精神 ,2 0世纪中国社会是一个工业化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城市化的社会 ,城市生活以及都市情怀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又一个精神内核。四、以猎奇、有趣、娱乐为核心的通俗文学精神 ,和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的“雅”审美精神相比较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是俗文学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进入到新时期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促进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模式很大的变革,社会正式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社会互联网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更高,信息获取的速度更快,人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在不断提升。下面文章我们主要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给与移动互联网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人类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可以预见,下一世纪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教育与培训将摆在人类社会生活的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此,21世纪的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一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电子和信息的革命。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将会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第一、第二产业将逐渐和第三产业融为一体,提供信息和知识的服务产业成为社会的主流。于是,人们在接受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