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开发性金融治理模式及其在中国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性金融的有效治理是为了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克服或避免政府失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着重建设其治理模式,试图通过建立新的治理模式,改变传统的行政职能部门化的组织结构,在保证开发银行不背离其经营宗旨和原则的条件下,通过一套创新的、完善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开发银行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化,提高经营效率。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从开发性金融治理模式的一般分析入手,结合德国与日本开发性金融机构治理实践,提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治理模式应是公司治理、金融治理和公共治理三者的有机协调和统一的观点,并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成功实践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公司治理、金融生态环境两个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现金流断流的影响,首先对公司治理、金融生态环境对现金流断流的影响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用2009-2012年A股上市公司5366个样本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首先检验公司治理和金融生态环境分别对企业现金流断流的影响;其次将样本分为四组,分别为处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且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组、处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且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组、处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且公司治理较好的公司组和处于金融生态环境较差地区且公司治理较差的公司组,综合分析公司治理与金融生态环境两个因素对企业现金流断流的共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现金流断流概率存在负相关关系;金融生态环境与公司现金流断流概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得治理水平较好的公司现金流断流的风险更低;且会弱化较差的治理水平给现金流带来的负效应。在金融环境较差的地区,治理水平的好坏对现金流断流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3.
法律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很早就被经济学家所注意,但是关于公司治理的法律支持的比较统计分析仍是一个未知领域。20世纪90年代末,拉泡特等人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法律和金融发展的关系,开创了"法和金融"理论。该理论认为,法律传统的历史性差异影响了各国对私人产权的保护、对私人契约安排的支持以及对投资者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法律制度影响投资者决策、公司治理的效率,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深化程度。大量的学者沿着这条线索发展了法律、金融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并关注这一理论在转型国家的应用与创新。对这一前沿理论及其最新动态的梳理有助于发挥法律制度在解释金融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法和金融学: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和金融学”(LawandFinance)是由金融学和法学交叉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她是自 2 0世纪 70年代兴起的“法和经济学”(LawandEconomics)的延伸。法和金融学应用经济金融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和探究法律和法律制度对国家金融体系的形成、金融体系配置资源的效率、各国公司治理构架的形成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法和金融学”有两大研究方向 :一是结合法律制度来研究金融学问题 ,也就是以金融学为中心、同时研究涉及的法律问题 ,强调法律这一制度性因素对金融主体行为的影响。二是利用金融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法学问题 ,例如金融立法和监管的经济学分析。本文综述了“法和金融学”学派的主要观点 ,论文从对LLSV的著名论文“法律与金融”论述开始 ,接着论述了有关学者对金融法对公司治理、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 ;并综述了对LLSV的反对意见。最后 ,对“法和金融学”进行了简单的评论 ,并就我国开展“法和金融学”研究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5.
金融控股公司外派董事业务决策机制的改进与优化,是提高集团整体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传统上,公司外派董事决策机制因循于行政性、部门化的管理,命令式、穿透性的外派董事决策机制有悖于董事“权责一体”的应然法律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入手,厘清公司董事会应然法律地位,探讨董事权利义务与责任保险制度,提出优化公司外派董事业务决策机制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21,41(1):116-12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历史命题,十九届五中全会又对这一命题进行深入阐释。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P2P网贷行业在过去十多年时间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金融行业热点,P2P网贷从兴起到无序发展,再到整治以及最终出清转型,这一过程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其教训十分惨痛,但也从另一角度给当前完善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启示,即金融必须坚持持牌经营,加快打破市场刚性兑付步伐,强化金融协调监管,坚持"严处罚"的监管原则,强化遏制人的劣根性教育,大力发展科技监管,构建长效监管体系并切实重视行业自律管理等。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将金融风险攻坚战转入持久战,将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一直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7.
在正式金融体制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农村民间金融组织蓬勃发展,部分满足民间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持续发展,体现多中心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因此,一个基本结论是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前景是自主治理。另外,通过实证考察“三信担保公司”的制度安排,认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八项设计原则对于自主组织持续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从政府职能的视角,对当前制度仍不规范的自主组织提出三项制度意义上的对策,即宪政层次上推行有限政府理念,推动多中心治理的发展,扶持推行民间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司法监管。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2017年我国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类金融创新类型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以及内部治理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金融创新类型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差异化影响。降低业务和管理费用的金融创新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水平,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金融创新程度越高给银行带来的金融风险越大;内部治理机制能有效抑制金融创新风险,公司治理水平低的银行应用金融创新导致风险承担水平的增加显著高于公司治理水平高的银行。银行业要正确引导金融创新发展方向和完善公司治理的监督和约束作用,以合理运用金融创新化解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9.
使用2014—2020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中小股东参与治理水平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股东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会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这种效应在外部制度环境完善、内部控制水平高和股权制衡度高的企业样本中更为突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中小股东通过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和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实现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为完善中小股东内外部保护制度、拓宽其参与治理渠道、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回顾几十年来金融乱象的表现及治理经验,金融乱象是由金融的劣根性决定的。金融的劣根性是指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养成的,根深蒂固的不良习性。由于金融的劣根性,在适当的环境与条件下金融乱象就会出现。必须针对金融劣根性的特点与内容,有针对性地构建约束金融劣根性的体制与制度,提升金融行业的政治站位,切实加强金融行业政治思想工作,坚持严格监督管理不放松,坚持从治理"人"开始,金融乱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金融才能有序、有力、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其公司治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同时也将关系到我国宏观金融的整体安全。应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出发,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对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司治理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比较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整合分析框架。该框架以决策质量作为公司治理问题的分析核心,注重公司治理的综合性和体系性特征,在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和利益相关者导向的视角加以切入,进而促进经济学与心理学、行为科学和行为公司金融等多学科和研究领域的融合。总体来看,这一整合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论公司价值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价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管理的终极目标,如何实现价值创造便成为公司管理的现实目标。公司战略、公司治理和公司理财对公司价值的三个价值推动要素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融合公司战略、公司治理和公司理财来实现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环境下企业财务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增加了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引起了企业财务关系和价值创造模式的变革.社会责任成本和股东利益范式的财务治理使企业社会责任的财务意义未能得到积极的肯定.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财务治理可以从制度层面解决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长期激励,促进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  相似文献   

15.
以2008-2014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司治理和外部环境的视角,研究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银行背景高管的存在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委托理财意愿,具体而言,银行关联关系显著提高了企业委托理财的发生概率、投资频率和投资规模,缩短了企业委托理财的平均投资期限,却并未明显提高企业委托理财的实际收益;企业委托理财行为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地区的金融文化水平,在金融文化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发生委托理财的可能性更大,委托理财投资频率更高,资金投资规模更大,委托理财的实际收益也更高;在对于企业委托理财行为的影响上,银行关联与地区金融文化呈现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企业的融资安排不再是仅涉及融资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债权和股权两种不同性质的契约在约束经理人行为和解决代理问题上有着不同的约束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互相补充.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大部分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合理的融资结构,因而导致治理的低效率.所以,要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改革企业融资制度,让企业在自由的、市场化的融资条件下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  相似文献   

17.
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在公司建立共同治理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公司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公司财权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目前,我国国有控股公司的财权安排基本上是遵循"股东至上"逻辑,造成财务决策效率低,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要突破"股东至上"逻辑,就必须按照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在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方面建立共同治理机制,包括共同的财务收益分享机制、共同的财务决策机制和共同的财务监督机制,使各利益相关者都有平等机会参与公司财权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从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股权的持有者身份结构等角度对中外学者在关于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回顾;主要从企业理财和企业会计行为角度提出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