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韩勇 《决策》2001,(12):48-48
霍山中荷扶贫是一项为期五年(1998-2003),荷兰王国政府无偿援助2000万荷兰盾,中方配套3900万元人民币的双边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精英俘获"现象,即地方精英以群体或个人参与的方式,采用垄断、霸占的形式对扶贫项目与资源进行侵占与盘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别的精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这些情况严重阻碍了扶贫开发的运作与发展,降低了扶贫资源的利用率,使精准扶贫溢出效果甚微。克服精准扶贫实践中"精英俘获"现象,可从完善贫困治理机制、加大项目监管力度,精准识别贫困群体、引进适宜扶贫项目,激发公众参与意识、推动信息顺畅透明等方面进行整体性突破,以提升扶贫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正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贪腐问题和项目扶贫场域的碎片化有密切关系。项目扶贫场域以项目为载体把各种利益相关者纳入一个系统,构成多元利益主体介入扶贫,面对多种渠道投入的扶贫资源,不同主体围绕扶贫项目展开竞争,使得项目扶贫场域结构和运行呈现出碎片化状态,造成项目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扶贫是加速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有效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有力措施。安阳市把财政科技扶贫项目的实施作为重要措施,取得较好成效。但也存在个别项目立项不科学、投入不足、项目示范效应发挥不够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财政科技扶贫合理的运行机制,对安阳市财政科技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福利传递和实施者,社会工作观念及方式与精准扶贫存在紧密联系,对加强整合精准扶贫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扶贫途径、方式、专业技能、策略等方面分析社会工作者介入精准扶贫项目工作,从而为精准扶贫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乡村居民参与旅游乏力现象严重影响到乡村居民尤其是贫困居民参与旅游的机会、权利与意识,导致我国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实践仍然存在"政府主动,贫困居民被动"等问题。要真正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要实施旅游增权,巩固提升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在增权视角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应在参与决策机制、参与经营机制、参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加强优化。在后扶贫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参与机制的优化既需要当地政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全面增加相对贫困居民在旅游精准扶贫各环节的决策权、经营权与考核权,又需要相对贫困居民的不懈争取、积极参与和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的贫苦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贷扶贫政策的缺陷,我国自20世纪90年底初开始引进并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具有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到户率高,还贷率高和项目成功率高的“三高”特点,提高了资金的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使这种扶贫方式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肯定.但小额信贷扶贫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不少关键性的问题尚未解决  相似文献   

8.
村民驱动型发展:精准扶贫法治化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行CDD项目为典型代表的村民驱动型发展或许是精准扶贫法治化的一种新模式,其身上特有的"法治基因"高度契合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推进精准扶贫法治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坚持脱贫攻坚与深化乡村治理同步推进,确保精准扶贫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二是坚持充分赋权与强化监管服务有机结合,确保在商谈协作环境中实现精准扶贫。三是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法引领村民实现自我发展和精准脱贫。四是坚持完善乡村治理运行机制,依法保障村民在乡村发展和精准扶贫上的话语权。五是坚持以村民为主体的核心理念,调动其参与乡村治理和精准脱贫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9.
大扶贫格局是精准扶贫阶段贫困治理的基本特质,这一创新性体制安排在汇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的同时,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贫困治理弥散化风险。化解贫困治理弥散化风险的抓手就是建立协商治理机制。要选择合理的合作议事平台,创新工作方法,鼓励各贫困治理主体参与,高质量开展扶贫项目建构与实施,并适时开展扶贫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领导决策信息》2014,(2):12-12
正上面给的,不一定是下面要的;下面要的,上面又不一定给。《人民日报》记者2013年12月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采访了解到,基层缺少发言权、扶贫项目不"解渴"、扶贫力量"撒胡椒面",是基层干部群众对当前扶贫工作"欠精准"的普遍反映。当前,扶贫资金使用的条条框框太多、太死,哪个钱用来买米,哪个钱用来买油,全由上面说了算。吉首市农业局局长刘筱  相似文献   

11.
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淡薄、逾越纪律红线现象时有发生,扶贫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检查缺实效,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扶贫信息不公开不对称等,使得我国基层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现象层出不穷。切实预防基层扶贫领域的职务犯罪现象,应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加强扶贫领域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增加扶贫款项使用透明度,推行政务公开;强化基层群众法律维权意识,推进基层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程晨 《办公室业务》2020,(10):133-133,136
近年来,对于扶贫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和政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以及经济支持,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打下基础.档案管理在扶贫工作中是重点工作,也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资料保障.本文对新时期档案管理的时代背景进行了简单分析,分析了扶贫档案管理的意义、问题以及措施,旨在落实扶贫攻坚,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精准扶贫中存在着高减贫速度与低减贫质量、干部扶贫能力应然要求与实然状况、农村干部劳动付出与实际收入倒挂等突出的现实矛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精准扶贫考核中增加"脆弱性脱贫"识别指标,立足乡村资源提高扶贫项目执行力,加强本土人才培育,可以有效化解精准扶贫中的突出矛盾,提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政府对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前所未有,但在一些地方,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不做周密的计划,把资金投出去就完事,成效如何从不重视。有农民甚至反映:扶贫项目,搞啥亏啥,农民都怕了。  相似文献   

15.
张佳音 《科学咨询》2008,(21):17-18
随着我国扶贫实践的推进,无论是政府还是西部农民自己都认识到,贫困表象是生存难以维持,实质却是人口文化素质低下和谋生技能的缺乏.在中央"一体两翼"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培训成为开发式扶贫的重要一环,重庆市扶贫系统针对建卡贫困人口这个特殊群体,在实践、总结、研究过去扶贫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三全一补"培训就业扶贫新机制(全免培训费,全过程服务、全员就业,补助生活费).  相似文献   

16.
<正>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我国当前扶贫工作进行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地纷纷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精准扶贫新路子,探索新办法,推进新举措。本文以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为研究对象,以"互联网+"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通过采取查阅相关文献、到相关部门和贫困村进行实地社会调查,探索以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背景下,以贫困村为  相似文献   

17.
正脱贫攻坚重在精准,精准扶贫关键在县域。精准扶贫考验县域五大领导能力。一是考验县域决策领导力。县委要从本县实际出发,摸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科学领导、精准决策,努力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派村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二是考验县域统筹领导力。县域内县、乡、村三级干部必须科学运用系统思维、问题思维,科学配置县域内的各种经济、技术、信息、资源、人才要素,发挥出扶贫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浙江省农村金融扶贫的发展情况,就进一步提升浙江省金融扶贫工作水平提出建设多类型、多层次的扶贫金融组织,提高扶贫金融精准性和效益,增强金融扶贫"造血"功能,促进扶贫金融服务提升,优化金融扶贫配套环境,提高精准扶贫保障能力等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档案是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历史记录,是扶贫工作的记录者、见证者,也是扶贫工作的辅助者。要求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档案业务要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以及同步验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此必须要精准把握住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关键点,即档案的建立;把握住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点,即档案管理;以及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核心,即档案的运用。本文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建、管、用,其中重点强调了管,希望能够借助提出的措施将精准扶贫档案长久地保存下来,使其成为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秭归县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狠抓整村推进、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扶贫到户四大重点扶贫工程,以扶贫开发工作为主抓手,以建设山区生态经济强县为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