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双面胶》中的胡丽娟。到眼下热播的《王贵与安娜》中的安娜,以及正在北京拍摄的《媳妇的美好时代》,不知不觉间。海青成了“媳妇专业户”,也成了电视台的收视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文化分析出发及文化认同的角度,探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从受虐到施虐的心理转变机制;探寻“多年媳妇熬成婆”而成了婆婆的老媳妇却又虐待新媳妇这一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3.
王贤才 《老友》2013,(3):58-59
从“汤文化”说起 早年有个传说:有一家子很穷,婆媳二人相依为命。媳妇让瞎子婆婆吃米饭,自己喝米汤。结果婆婆身子骨瘦如柴,媳妇脸上又红又白。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分析出发及文化认同的角度 ,探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中主人公曹七巧从受虐到施虐的心理转变机制 ;探寻“多年媳妇熬成婆”而成了婆婆的老媳妇却又虐待新媳妇这一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5.
王荣 《社区》2010,(24):24-25
最近荧屏媳妇似乎特别抢眼。 由青年演员海清在“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演绎的毛豆豆掀起国民媳妇的热潮,而剧中的潘美丽更是让男人们大呼,“娶妻当娶潘美丽”。同想当年《奋斗》中的夏琳和米莱,《潜伏》中的翠平,其实这些女人一直影响着很多人的“媳妇观”。  相似文献   

6.
多年的《山西老年》垒起来几乎与人等高,是我家中最多的刊物,也是我们全家人最爱读的杂志。每月杂志一到.我便爱不释手地从扉页一直看到最后一个栏目“夕阳看台”,其中,“文史丛林”、“文苑漫步”和“养生保健”的全部文章都要篇篇细读,并用铅笔勾画出来,让家人翻阅时多加注意。我家祖孙三代都抢着看,老伴儿爱看“真情人生”,女儿、媳妇爱看“文史丛林”,儿子、女婿爱看“共同关注”,孙辈们则喜欢“休闲驿站”,总之,一本《山西老年》全家人共享,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北农村“接姑娘客”仪式的描述和分析,反思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过程理论。笔者认为特纳的观点偏重人们在仪式过程中地位的变化,较少关注其中身份角色的转换。笔者在湖北农村观察到的“接姑娘客”仪式中,仪式的主体——出嫁的姑娘经历了身份和角色的转换:从媳妇到姑娘,从主人到客人。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身份角色并不是固定的,所以仪式过程中的交融状态的获得不一定以反结构的形式出现,而可能是将日常结构的某些方面放大或强调,以区别于日常生活,达到净化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巴金的长篇小说《寒夜》的叙事结构简明清晰:汪母一守(儿子)一放(媳妇),汪文宣两守(母亲与妻子),曾树生一守(陈主任)一放(丈夫)。汪母守住儿子,儿子守住妻子,妻子守住陈主任,彼此关联,相依为命;母亲抛弃媳妇,媳妇抛弃丈夫,彼此分崩离析,或死或生,或离或逃。对习俗观念的怀疑扣批判,渴望从超越常规中寻求到自由。这种深层的文化意义源自《寒夜》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向度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9.
顾思虹 《社区》2009,(33):16-16
有些媳妇最怕的就是听婆婆不厌其烦的“教诲”,从早到晚地发号施令,做媳妇的心里是有苦说不出,有冤无处诉,那种感觉比哑巴吃了黄连还苦。我曾问过一些与婆婆相处得不那么好的女友,你以后就决定不再和婆婆打交道,也不和她老人家说话了吗?  相似文献   

10.
房子     
张三快退休时,正赶上单位集资盖房。大家都争先恐后地筹款报名,惟有他像个没事人一样。人们深知其妙,便嘻笑着说:“张三有三个好儿子,还愁没房子住?”的确,张三有三个儿子,个个都在机关工作,人人都住有单元楼房。张三有着坚实的后盾哩。不久,张三真的退休了。于是自然而然地搬到大儿子家去住。开始,他还享了几天清福,可没过多久,大媳妇就觉得烦了,口出冷言道:“爹,你就生这一个儿子?”张三觉着不是滋味,便胡子一撅、抬脚搬到了老二家。谁知没过多久,老二媳妇也下了逐客令:“爹,你就生这两个儿子?”于是,张三又挪到了…  相似文献   

11.
沉重的爱     
马相才 《小康生活》2005,(9):60-60,62
人们常话说家庭的港湾,没有爱不行,但“爱”变了味也不行。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因为媳妇“爱”他太多,感情变调又变味,受不了了才来找我诉说的。  相似文献   

12.
婆媳母女情     
俗话说:“娘夸姑娘一朵花,婆评媳妇豆腐渣”。娘夸姑娘倒无可非议,但婆婆评论媳妇是“豆腐渣”,我觉得此话说过了头。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盛开的今天,居家欢乐,婆媳似同母女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已成为时尚,我的岳母和奶奶婆媳间胜似亲生母女般的亲情就是一例。 岳母是17岁那年从二十多里外的娘家嫁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百姓生活》2012,(7):70-70
一个样 儿子管媳妇要5块钱买烟,可媳妇说啥也不给。爹见状,对儿子训斥道:“兜里竟连5块钱都没有,爹真替你害臊!”  相似文献   

14.
付兰玉 《社区》2002,(4):33-33
好朋友敏打电话向我诉说她的苦恼:结婚以来婆媳关系一直紧张,刚开始夫还从中安慰调解,现在战线明显偏向他妈一边,致使现在发展到夫妻关系也日趋紧张。 放下电话,想想其实不只敏,自己不也曾经有过像敏这样的烦恼吗?婆媳关系一直是家庭矛盾的焦点。你要问起来呀,那可真是“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其实现在的婆婆是很满足的,只要做媳妇的稍会“来事儿”,就能使关系变得融洽。媳妇会不会“来事儿”的关键就在于所站的角度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彬  刘爱军 《社区》2001,(2):1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11条明文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然而,曾几何时,一提起居民委员会,就有人称它为“最小的衙门”,也有戏言者,称居委会是政府的“腿”和“脚”。不言而喻,居委会对百姓似乎像“衙门”,对政府部门则是唯唯诺诺的“小媳妇”。但是在沈阳市沈河区,“小媳妇”可以挺直腰杆了。因为——  相似文献   

16.
休闲娱乐岛     
说梦话 妻:你经常说梦话,吵得人连觉都睡不 了,还是到医院看看吧! 夫:不用看,我如果晚上不说几句梦话, 在家里就再没有说话的机会了。 讲 理 儿子要和爸爸分家。爸爸说:“你要什么我都依你,可你妈妈你总得负担,比如看病、帮着买东西。”儿子说:“爸爸,你说话可要讲理,你的媳妇怎么让我负担,我的媳妇归谁负担呢?”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这部书对妻子的称谓有20多种,例如: 夫人、太太、妻、妻子、老婆、媳妇、妇人、妾、簉室、室人、恭人、娘子、孺人、 尊阃、奶奶、房下、贱荆、拙荆、拙妇、拙妻、婆娘等等。 其中“夫人”、“妻”、“妻子”、“老婆”、“媳妇”等至今仍在普遍使用。“夫人”只限于比较庄重的场合;“妻”现在很少单用,除用在“夫妻”对举的场合外,多用于表格、证件之中;“妻子”常用于比较郑重、严肃的场合,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也经常使用;“媳妇”、“老婆”则多用于群众口语之中,用得非常普遍。“太  相似文献   

18.
廖仕成 《老友》2011,(12):40-41
俗话说:“崽好不如媳妇好。”确实如此——我的大儿媳不是我们亲生的闺女却胜似亲生的.她比女儿还有孝心。她担心我和老伴孤独寂寞.总是动员我俩到他们家里去住。我们一住就是一年半栽。儿媳妇悉心照料我们的生活起居.从不嫌弃和厌烦我俩.从没有给过我们脸色看。  相似文献   

19.
爱家 《社区》2009,(33):9-10
婆媳矛盾,几乎存在于每个家庭,其中的是是非非,也不是一言两语能说得清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引起矛盾的双方都有不对的地方。媳妇是年轻人,应该尊重长辈,但是如果婆婆仍然抱着一些“老传统”不放,那也必然生出矛盾。以下这些“老传统”可能都会成为导火索。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它来比喻写作,也是很恰当的。“妇”即是作者,“炊”就是写作,那么,“炊”用的“米”,便是构成作品的材料了。没有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成饭,没有素材,再高明的作者也写不出作品。由此可见,搜集材料是进行写作的第一位的工作。所谓材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搜集的及写入文章之中的事实或论据,它包括素材和题材。有许多同志,拿起笔来,往往感到脑袋空空的,没啥可写的,这多是由于缺乏材料的积累所造成的。心中没有一个“材料仓库”,写作起来势必会捉襟见肘,要想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养成搜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