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京剧院名家荟萃、异彩缤纷,凝聚了很多京剧大家前辈的心血。1951年成立的北京市艺培戏校,便为京剧舞台培养了很多中坚力量,如老生李崇善、丑角黄德华,均出自艺培戏校。后来成立的北京京剧团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前身也是人  相似文献   

2.
《北京纪事》2011,(5):36-39
北京京剧院建院32年,为中国京剧舞台培养了大量表演艺术家,以及优秀的幕后工作人员,著名京剧导演迟金声,导演了很多优秀剧目,是中国京剧音配像的总导演,快90岁了,于今还在为京剧艺术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3.
麻雯  咪拉  韩旭 《北京纪事》2011,(4):43-53
尽管已经88岁高龄,马崇仁老先生依旧嗓门嘹亮,字正腔圆,多年的京剧功底在言谈举止中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4.
北京京剧院历史悠久,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如京剧界金牌作曲家朱绍玉先生,是走在京剧最前沿的一代名家,刚刚创排完成新编现代戏《宋家姐妹》。  相似文献   

5.
2012年,对北京京剧院来说,将是充满挑战性和富有意义的一年。新的一年中,"唱响之旅"的200场巡演将继续推进;与梅兰芳大剧院联合举办"每周一星",连续52个星期推送老中青演员高水准的演出;为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的献礼剧目《中关村》,新编历史剧《孝庄皇太后》《连升三级》《杨七娘》,正在投入紧张的创作与排演中……本期,本刊采访了北京京剧院副院长刘侗和著名武生叶金援,同时附上刘景玉追忆父亲、著名京剧小生刘雪涛的文章。正是一代又一代京剧演职人员的努力和敬业,才成就了北京京剧院如今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不久之前,由北京京剧院带来的《四郎探母》《状元媒》《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龙凤呈祥》四出经典大戏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次第上演,拉开了北京京剧唱响之旅大型巡演活动北大首演的精彩序幕,为开学初的校园增添了一抹灿然的文化色彩。众所周知,京剧看的是角  相似文献   

7.
咪拉 《北京纪事》2011,(9):50-54
北京京剧院名家荟萃、异彩缤纷,凝聚了很多京剧大家前辈的心血。1951年成立的北京市艺培戏校,便为京剧舞台培养了很多中坚力量,如老生李崇善、丑角黄德华,均出自艺培戏校。后来成立的北京京剧团作为北京京剧院的前身也是人  相似文献   

8.
正京剧演员在脸上涂上某种颜色的油彩,以象征饰演人物的性格和特点。脸谱是京剧艺术的一大特点,在脸谱之下,演员用精湛的技艺表现角色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行当之间的脸谱更是皂白分明、各有千秋。舞台上,不论是插科打诨的丑角黄柏雪、儒雅端重的老生张建峰,还是雍容华贵的老旦翟墨,他们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脸谱。一张张迥异  相似文献   

9.
北京京剧院当家大青衣、张派传人王蓉蓉在京剧舞台上活跃了30多年,是演出张派剧目最多、场次最多的张派弟子.张派唱腔华丽,声音表现力强,演唱难度大、技巧高,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水平的女演员并不多.王蓉蓉认为张派的特点是表现力强,适合诠释的人物角色比较多,戏路宽广,从普通老百姓到大家闺秀都有其代表剧目.比如:秦香莲、李艳妃、柴郡主、铁镜公主等,都是让人记忆犹新的角色,人物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10.
京剧裘派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净行流派,其艺术精华在于既有韵味无穷的唱腔,又能以高超表演技巧去刻画人物性格.净行演员裘盛戎以其父裘桂仙的唱腔唱法为本,吸收了金(少山)派的演唱技巧与郝(寿臣)、侯(喜瑞)等派的表演艺术,形成了铜锤和架子花脸融为一体的新风格,称为“裘派”.裘派艺术到底有什么魅力?本期我们走访了裘派的代表人物——陈俊杰、裘继戎、方旭.  相似文献   

11.
京剧裘派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净行流派,其艺术精华在于既有韵味无穷的唱腔,又能以高超表演技巧去刻画人物性格。净行演员裘盛戎以其父裘桂仙的唱腔唱法为本。吸收了金(少山)派的演唱技巧与郝(寿臣)、侯(喜瑞)等派的表演艺术。形成了铜锤和架子花脸融为一体的新风格,称为“裘派”。  相似文献   

12.
麻雯  观闻 《北京纪事》2011,(6):34-38
初登舞台 天赋异禀 1922年,吴素秋出生于山东烟台。她自幼跟随母亲一起生活,童年的记忆总是跟贫寒有关。7岁时,母亲带着吴素秋来到北京,漂泊无依,生存是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而学戏,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京剧世家第8代传人迟金声祖籍山东蓬莱,出身于京剧世家,祖上是清代昆弋十三绝的武生迟财官.迟金声解释道: 弋是弋阳腔,即当年的高腔,在乾隆年间很红,<红楼梦>里提到的京腔就是弋阳腔.从迟财官到迟金声,迟家的京剧已经传了8代.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晚清时期的戏园子是男人的天下,女人不能踏进戏园子半步。到了民国时期,情况有所好转,女人也能看戏了,但当时人的思想仍很保守——看可以,女人想上台演却是大大的不行,特别是男女同台,总被人认为有伤大雅——这其实是  相似文献   

15.
咪拉 《北京纪事》2013,(5):42-44
北京京剧院当家大青衣、张派传人王蓉蓉在京剧舞台上活跃了30多年,是演出张派剧目最多、场次最多的张派弟子。张派唱腔华丽,声音表现力强,演唱难度大、技巧高,能够真正达到这个水平的女演员并不多。王蓉蓉认为张派的特点是表现力强,适合诠释的人物角色比较多,戏路宽广,从普通老百姓到大家闺秀都有其代表剧目。比如:秦香莲、李艳妃、柴郡主、铁镜公主等,都是让入记忆犹新的角色,人物特点鲜明。  相似文献   

16.
咪拉 《北京纪事》2011,(12):44-48
说起王树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听戏的观众无人不知。这位北京京剧院的台柱子不仅享誉梨园,出色的嗓音条件使其在流行歌曲演唱方面游刃有余,被著名歌唱家王昆视为一朵不可多得的奇葩。王树芳多次随团去海内外演出,并在北京、台湾、美国等地成功举办了30多场个人演唱会,场场爆满,是梨园界第一位开个人演唱会的人。  相似文献   

17.
麻雯  韩旭  咪拉 《北京纪事》2011,(2):32-41
张学津:学余宗马,戏唱人生北京是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积淀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国粹",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北京京剧院博采众长、突破创新,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京剧院在"非遗"传承人才的保护上高度重视,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院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120周年是中华农历纪元的两个周期,称为“双甲子”。为纪念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革新、发展的一代宗师,也为更好地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北京京剧院精心策划,推出了“双甲之约”--纪念梅兰芳大师诞辰120周年全球巡演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了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化妆师佟凤翔、服装师郭春慧,以及“大管事”李春林的孙子李正森,请他们来谈谈梅兰芳大师在服化道方面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9.
正北京京剧院成立30多年来,一直广纳贤才,从各个地方吸收来不少京剧人才,如来自湖北京剧院的张慧芳、青海京剧团的黄彦忠、北方昆曲剧院的张馨月。京剧本不是北京本土的剧种,它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清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多个剧种相互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20.
《北京纪事》2013,(3):42-42
<正>众所周知,北京京剧院是由"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九位京剧艺术大师奠定的。2013年1月14日,九位大师的塑像在北京京剧院办公楼"相聚",由大师的家人、弟子传人完成了塑像揭幕仪式。其中,为马连良揭幕的是马先生的女儿马小曼和马派弟子穆雨。谈到这次塑像揭幕,马小曼动情地说:"今天很激动,感谢领导和北京京剧院的同事们,给我父亲落成这个塑像,说明他们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