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经》中有关原始诡辩学说的一个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中国以惠施、公孙龙为代表的学派,近来大家都称为“诡辩学派”。但“诡辩”两字同样适用于纵横家,例如《史记》称张仪“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贾生列传》)。《汉书艺文志》把惠施、公孙龙列入“名家”,但列入“名家”的也还有不务诡辩的《尹文子》。可见“名家”和“诡辩学派”两个名词用来称呼惠施、公孙龙这一学派都有范围过宽的毛病。  相似文献   

2.
公孙龙是先秦“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謂“名家”,用我們現在的話来說,就是以谈說思維形式及其規律为特色的一种学派,或邏輯学派;不过他們在討論邏輯问題的时候,往往犯着形而上学毛病(相对化或絕对化),成了詭辯,所以也可叫做詭辯学派。于是那些在正确討論邏輯理論的思想家,如《墨辯》作者,在习慣上,倒不归在“名家”里了;其实他們倒应该叫做真正的“名家”。  相似文献   

3.
名家是先秦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重要学派 ,这是绝大多数学者都承认的。但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对“名家”的界说 ,仍然是众说纷纭而莫衷一是。要想给“名家”一个比较确切的界说 ,就不得不考察其称谓的由来 ,研究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并对其史料的真伪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一翻阅先秦的文献 ,不见有“名家”的称谓。这是否意味着在先秦根本就没有一个名家学派呢 ?不是。“名家”作为先秦的一个学派 ,是客观存在的。对于这一点 ,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但任何一个学派的称谓 ,往往都是后人赋予的。“名家”作为先秦名家学派的一个称谓 ,自然也不例…  相似文献   

4.
刘长卿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卿是唐代“诗国”里的“名家”之一。同时人权德舆说:“彼汉东守尝自以为‘五言长城’。”(《文苑英华》卷716《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诗序》)稍后的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阮籍为老兵矣。”  相似文献   

5.
“白马非马”是逻辑命题“白马非马”是战国时期的形名家、辩者共同用作辩论的命题。公孙龙继承和发展形名家的学说,对这一命题加以逻辑分析,从概念之间的关系上加以论证,并且自认为“白马非马”之说是他的代表作(《公孙龙子·迹府》载“公孙龙曰:‘……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 《公孙龙子·迹府》曾说公孙龙“假物取譬”“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有些人据此而把《公孙龙子》加上政治的注释。杜国庠同志对宋代谢希深注本进行过这样的批评:“谢氏不明其  相似文献   

6.
(括号内数字顺序为 :期号·页码 )本刊特稿“与时俱进论”初探朱同广 邢亚彬 (2·5 )加快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与任务李铁映 (6·5 )原创学术空间重思国家与经济的关系王南 (1·5 )论存在的平凡本质张 盾 (2·11)解构“反思”崔 平 (3·5 )从“它是”到“我是” :西方哲学主体性转向的内在逻辑萧诗美 (4·5 )现代化的限度与后现代化之路王晓华 (5·5 )论发展伦理学刘福森 (6·12 )名家专论全球创新竞争中的中国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李京文 (1·13 )西方现当代哲学发展主要趋势论评刘放桐 (2·17)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局限茅家…  相似文献   

7.
一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王伯祥《史记选》注为“以次传递给姬妾和左右的近侍,使她(他)们都得观赏此璧”。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作品讲析》第二册(以下简称湖北本)的译文是“把宝玉传递给宫女和左右的待臣欣赏”。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古诗文浅析》(以下简称河南本)的译文是“把宝玉传给宫中美人和左右群臣们看”。其它名家版本的注译也大体如此,都把“以”当作介词,认为“传以示……”是“以(之)传示……”上述解释,均似不妥。  相似文献   

8.
白兆麟先生的《陈垣的校勘方法》(载《学术月刊》1997年第l期)一文,高度评价陈垣先生的《校勘学释例》是“现代校勘学的奠基之作”,“他所归纳并界定的‘校勘四法’,越来越显示出自身体系的科学性”,实非过誉.然而,文章在对陈垣先生“校勘四法”颇多发明的同时,却也严重误解陈垣先生的观点,有穿凿附以己说之嫌,特提出与白兆麟先生商榷.我国校勘事业源远流长,名家辈出,然而  相似文献   

9.
论惠施     
“《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净是不动没有,净是动也没有。动是绝对的,静是暂时的,有条件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13页)毛主席在这里阐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是战国时期名家的许多哲学命题中的一个。名家的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惠施(约公元前三七○年——三一○年)生活在战国中期,主要活动在魏国,曾任过魏惠王的相。在《荀子》一书中,他与法家先驱邓析被归于同一学派;在《庄子·天下》篇以及一般常见的思想史著作中,他与公孙龙被列为名家的代表人物。据《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是一位“善辩”的人,是能“遍为万物说”的大学问家。他有十条常与人辩论的题目,并且形成了一个学派。他和他的学派的那些论题,可  相似文献   

10.
在名家辈出的唐代诗人中,王之涣是一位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在百花争艳的唐代诗苑中,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关于王之涣的生平,新旧唐书无传,《唐才子传》等也“语焉不详”。直到近代《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君墓志铭并序》碑出土后,才确知他:“字季凌,本家晋阳”(今山西太原),后“徒绛郡”(今山西省新绛县)。唐武则天垂拱四年(688年)生于一个官僚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发展过程中 ,金元词曲是一个重要的阶段。金元词曲的繁荣其实要超出我们的想象。唐圭璋先生所编《全金元词》收词家二百八十二人 ;隋树森先生所编《全元散曲》收曲家二百十三人。去其重复 ,共得四百五十七人。而明人李开先《闲居集》文之六《南北插科词序》云 :“予少时综理文翰之余 ,颇究心金元词曲。《渔隐》、《太平》、《阳春白雪》、《诗酒余音》 ,二十四散套 ;张可久、马致远、乔梦符、查德卿 ,八百三十二名家 :靡不辨其品类。”这“八百三十二名家” ,比现有作品的四百五十七人 (这些人还不一定都是名家 )多出…  相似文献   

12.
《庄子·天下》在引述当时“辩者”(一般呼为诡辩学派,即“名家”)的辩论命题内,有“狗非犬”和“白狗黑”两条。犬,长久以来被当作“狗”的同义语。如《庄子·疏》云:“狗之与犬,一物两名。”《庄子·释文》则引司马云:“狗、犬,同实异名。”(刘文典《庄子补正》第1010页)故“狗非犬”和“白狗黑”一向被看作“诡辩”。其实,说狗和犬“同实异名”云云,并非古义。《吕氏春秋》:“无杀孩虫、胎犬、飞鸟。”高  相似文献   

13.
公孙龙新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名家及其代表人物公孙龙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古代思维特色。名家又称“辩者”,是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的一个学派。他们把名实关系的争论发展成为对逻辑问题的研究。名实问题,相当于概念与事物的关系问题。战国末期的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对名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成为当时名家学派的显赫人物。研究名家,应该注重公孙龙。但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公孙龙的  相似文献   

14.
收到《西冷印社》总第二十五辑杂志,浏览一过。在“佳作欣赏”栏目,刊登了“中国近现代篆刻名家精品选——选自日本篆刻家协会编《日中名家刻印选》”,由编者按知道,为纪念日本篆刻家协会创立25周年,2009年5月,日本篆刻家协会特编辑了这本大型丛谱《日中名家刻印选》,  相似文献   

15.
张斌峰 《殷都学刊》1998,(4):101-106
本文考察了冯友兰关于名家的界定、起源、渊源、基本理念的研究及其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独特贡献,而且探讨了他是怎样“由名入道”的,真正弄清了名家与道家的内在关联;同时还探讨了他又是怎样“融道入儒”的,即怎样使名家成为道家达到“极高明”的基础或阶梯,而又更进一步以道家的“极高明”作为构建其新理学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6.
李白的《将进酒》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很多人都喜欢朗诵它。但据笔者所知 ,几乎所有人 (包括广播电台名家朗诵 )都把“将进酒”的“将”字念成“ji仭ng”。细细推究 ,这个读音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习焉而不察 ,所以谬种误传。“将进酒”的“将”应读“qi仭ng” ,意思是请。读错的原因有二 :一是不了解“将 qi仭ng”字在古汉语中的意思 ;二是不懂《将进酒》诗题的意蕴。“将”在上古汉语中就有“请”的意思。兹以《诗经》为证。“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卫风·氓》)“将仲子兮 ,无逾我里 ,无折我树杞。”(《郑风·将仲子》)“载…  相似文献   

17.
许淇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诗作家,他在“词牌散文诗”、“城市散文诗”、“森林草原散文诗”创作以及写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散文诗札记上,均致力于语境转换与新质生成,成为令人仰慕的精神海拔与艺术标高。词牌散文诗是许淇审关的独特原创和求新求异求变的精神产物;许淇是城市题材散文诗的集大成者,是我国最先将散文诗引向城市题材的实验者;许淇...  相似文献   

18.
朱熹祖籍为徽州府婺源县(原属安徽,今属江西)。据朱熹高足黄干《朱子行状》载:朱熹的家世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清代所修《婺源县志·朱子世家》则说道:  相似文献   

19.
十六国时期西域与五凉文化交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301—376年)、后凉(386—403年)、南凉(397—414年)、西凉(400—421年)、北凉(397—439年)等五个割据政权,史称“五凉”。其时,中原动荡,文事荒落,秦汉以来中原发达的学术文化遭到极大摧残,“既而中州极荡,或戎狄交侵,僭伪相属,生灵涂炭,故文章黜焉。”①然而在五凉政权统治的河西地区,却出现了一个学术文化事业空前兴盛的局面,学术空气浓厚,人才济济,名家辈出,以致“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②关于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典文学遗产,浩如烟海。从《诗经》开始,历代名家辈出,他们留下了许多作品;如果再加上那些不知名作家的作品以及古典民间作品,那就更难以胜计。我国古典文学遗产中有许多很宝贵的东西。诚如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所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但毋庸讳言,在我国古典文学遗产中间,固然有不少是反映历代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