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晶晶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8-60,72
白蛇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传统剧目,数百年来,历演不休,白蛇也成为家喻户晓的戏剧形象。白蛇戏中白蛇形象并不是一次成型,而是起源于先民对蛇复杂的心理情感,并在千百年的社会演变中逐渐嬗变成型。这一起源和嬗变的漫长过程中,不同时期迥异的文化内涵是其背后一双无形而有力的推手。 相似文献
2.
谭本龙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50-156
白蛇故事中的男主人公许仙之形象,在传统文本中经历了自私好色、懦弱无能、薄情寡义到善良正义、勇于反抗、有情有义的类型化嬗变,实现了从丑到美的形象质变。在现当代影视艺术中,许仙形象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符合时代的新变。其形象的继承与转变,是文学艺术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深受社会意识历史文化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达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
白蛇故事是中国四大传说之一。在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由于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白蛇故事以及白蛇的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增补删减。其中唐代《博异志》、宋元话本、冯梦龙《警世恒言》及当代作家李碧华的小说《青蛇》对白蛇故事的记载都极具特色。分析不同时期白蛇故事的变化,可以探求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同时代特质和人民内在的追求与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4.
景颇族文化中鸟的形象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正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68-71
鸟是景颇族心目中仅次于太阳神的图腾崇拜物。在景颇族的文学、舞蹈、雕刻、绘画等民间艺术样式中,都活跃着着鸟的形象。鸟崇拜至今在景颇族社会存在许多遗迹。 相似文献
5.
林娜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3):99-101
形象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形象中的文化因素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由于文化的开放性和现代的文化大融合趋势,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应主要采用以源语为归宿的原则,具体到汉语形象的英译,就是采用保留形象和加注的翻译方法,此外,由于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也应该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性,适当采用转换和删除形象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邓楠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6(3):29-31
对中西不同时期的女神形象进行比较 ,是为了揭示由母权制向父权制再到私有制阶级社会演变的女神形象的共同特征 ,同时也展现女神形象各自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张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1):65-68
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 ,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两者被赋予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都潜存于文学作品中 ,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 ,有意识地揭示这些文化内涵 ,有助于我们的外语教学与学习。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元文化思潮的深刻影响,作为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体形象,农民形象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厚充盈。依据其自身审美内涵的差异性,农民形象谱系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文化表征型、现实镜像型和生存喻指型。文化表征型农民形象源于作家文化批判与重建的强烈诉求,农民的文化能指意味愈趋明显。现实镜像型农民形象则折射出现实乡村变革对于农民传统文化心理的改变与塑造,农民与土地的矛盾冲突成为作家的叙事焦点。生存喻指型农民形象突出农民的生存意识,彰显出作家以自由自在的乡村文化心态和自足自立的乡村民间生存原则对抗意识形态同化改造乡村的文化意图。随着时代文化语境的迁移,农民形象谱系及其文化内涵必然会产生新质,克服当前农民叙事缺陷也成为作家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余冰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5):45-47
普罗米修斯神话是西方文学家喜爱的一个题材。论文探讨了普罗米修斯在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形象,指出这一形象嬗变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说明这一神话题材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不仅带来了北京城市的改变,同时也造成了北京文化形象的多重意蕴和不断嬗变。西方文明冲击之下对于北京城市积弊的批判,现代物质文明中对于北京文化传统的再发现,外族入侵的国难里对于城市精神的重塑,都成为现代作家笔下北京形象描写的因子,同时作家也通过对北京形象的书写,不断塑造着北京城市新的精神和品格。 相似文献
11.
段湘怀 《周末文汇学术导刊》2006,(2)
白蛇传说历史悠久,在其演变过程中,其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白娘子,她从一个纯恶的形象发展演变成为了一个纯善的形象。本文试图探讨这一形象变迁过程中体现出的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女性观念以及发生这样一种观念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樊庆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97-101
大鹏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带有神奇象征色彩的意象,自庄子《逍遥游》始,于古代诗文、小说、戏曲中频繁出现,这一形象对于华夏民族的审美心理,尤其是士子文人的人格理想、精神追求具有重要影响。从佛典中追溯其渊源及形象演化,也可以看出外来文化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 ,人们对窦娥这一形象存在着误读。从《窦娥冤》的情节、故事源流、前人的解读看 ,窦娥是封建节妇与孝妇的典型 ,这才是窦娥形象的文化内涵。这一形象的出现是元统治下的“贵壮贱老”、收继婚等社会风俗激发关汉卿深藏的民族意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岳红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120-123
作为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个体 ,蝉意象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主要用于表现悲秋主题。在蝉意象的不同层面上 ,折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种种复杂的高洁心态、畏祸心态、超脱心态等 ,并外化为各异的人格构成。在蝉意象的价值取向上 ,形成了由感性情感层面到理性道德层面再到非理性超脱层面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5.
日语中的省略现象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艳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121-122
省略在语言中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日语在句子结构与口语中的省略比比皆是。日语中的省略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而对于产生这种现象的文化背景却常常被忽略。这里就日语中存在的省略现象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从“好”字的原始义考究出发,探讨其引申义,即从人名到女子,再到抽象的美,进而分析“好”字的文化内涵,从文字发展的视角剖析母权社会的繁荣、父权势力的上升及社会秩序的建立和逐步规范的过程,解读人们审美观念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越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6):6-9
文化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以一种先进文化形态的身份,同中华民族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接受和信仰的过程。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政治意义上的认同建构应该以文化的认同建构为基础和前提。从文化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整合、提升,并实现自身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英文数字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永红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105-107
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英文数字的文化观及其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是数字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论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和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6(1)
建设-个有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海岛城市是舟山市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一个充满理想色彩的城市文化建设系统工程.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内涵,既要有一定的理论设计色彩,又需要有纲领指导性和具体可操作性.其主要由精神文化内涵、文化载体内涵和品牌形象内涵三个层面内容构成.舟山海洋文化名城精神文化内涵,是以舟山海洋文化精神特色蕴涵为基础的舟山城市精神和城市理想内涵相融体系,在"包容、进取、诚信、友爱"的城市精神和海岛城市理想中,融汇着舟山海洋文化的特质内涵.舟山海洋文化文化载体内涵是有鲜明特色的城市文化整体,应符合海洋文化特色、高水准,有发展潜力和多种文化相融发展等要求.主要由发达的海洋产业文化、丰硕的海洋文艺作品、完美的公共文化服务、先进的海洋科学研究、发达的海洋教育事业、民本的城市管理文化和良好的市民素养等构成.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优质特色的集中概括,是城市个性的具体展现,应体现优势优质、个性突出、前瞻规划、公众认同和形象优美原则.舟山海洋文化名城品牌形象内涵主要由海洋文化名城、海洋渔都港城、海天佛国名都、海洋休闲胜地和海岛花园城市等构成. 相似文献
20.
韩国语惯用语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巍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94
韩国语惯用语是韩民族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约定俗成的特殊语言,它反映了韩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思想感情、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等传统的民族文化。文章分析研究了韩国语中不同类型的惯用语,阐述了韩国语惯用语中体现的韩民族的文化内涵,为韩国语教学和韩国语学习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