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京城市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新的世纪 ,南京如何发挥沿江、近海、沿线的区位优势 ,选择正确的城市化发展路径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南京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出发 ,指出了南京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重点对如何加快南京城市化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南京城市化现状分析及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在新的世纪,南京如何发挥沿江、近海、沿线的区位优势,选择正确的城市化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南京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南京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重点对如何加快南京城市化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科学的城市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赵曦 《天府新论》2003,(4):42-45
农村人口的非农化和城镇化 ,是推进四川工业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在四川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中 ,关键在于争取用 1 0年左右时间形成若干个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特大型城市 ,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核心地区 ,并建成一批中等城市 ,强化其对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的辐射功能。根据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要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综合改革 ,积极推动乡镇企业 ,等三产业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加快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导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倾斜式中国西部工业化推进战略和60年代和70年代国防“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四川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业总产值已占据了四川国民生产总值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阻隔性障碍,四川地区农  相似文献   

5.
广东实施城市化战略应遵循如下原则 :市场效益机制调节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文化内核原则。广东具备建立都市连绵区的优越条件 ,发展中等城市也有一定的基础。因此 ,建立都市连绵区与发展中等城市并举是实现广东城市化战略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7.
论21世纪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基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的具体国情,21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进程将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巨大系统工程。它的内容极其丰富,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从全局发展的战略视角来考察,至少有三个战略基点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既是加速度,又应是"均衡城市化"的速度,所谓"均衡城市化"的速度,即国民经济发展目标要求的通过城市化供给与需求相均衡,而实现的城市边际聚集效益等于边际聚集成本动态均衡的城市化速率;二、中国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新型工业化下产业结构演进所引致的市场需求;三、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空间布局是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乡)城市化。城市的区域化是中国城市化宏观布局的新发展,区域城市化是微观方面的每个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变化,即城郊结合型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8.
韩小清 《东岳论丛》2000,21(5):64-66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 ,小城镇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综观世界 ,立足我国 ,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的着眼点应放在 :以大中城市为依托 ,加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在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的同时 ,有效地利用小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中 ,省域作为一种独立完整的行政区域 ,非常具有典型性。目前 ,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已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在省域层面上研究如何推进城市化进程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特点和问题 ,对省域城市化发展的宏观背景进行了分析 ,并对加快省域城市化发展的意义、省域城市化发展目标、城市化道路的选择以及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
山东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及其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判断 ,是制定其发展战略的前提。在对山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进行判断和分析的基础上 ,认为山东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产生了严重偏差 ,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因此 ,必须加快山东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 ,提高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非正规就业的性质、贡献、特征及发展中的问题 ,提出通过积极发展和规范管理非正规就业 ,构建城乡通道 ,以实现福建“三条战略通道”和项目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并呈现出步伐快速化、内涵扩大化、模式多元化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制度支撑体系建设是推进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而新一轮城市化在制度需求方面则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包括制度需求的丰富化和特色化、制度体系的配套化、制度供给主体的广泛化、制度变迁模式的综合化、制度创新需求的快速化等.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用一种新的思维、知识系统、组织系统、工作方式去面对出现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新一轮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制度需求特征,制定科学的制度供给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以政府推动为主,其特点是计划性强,速度快,但波动大,容易产生种种结构偏差.在新的时期,应该把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有机结合,促进中国城市化道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美国城市发展解析河南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现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和超过全国水平,必须紧密结合全省实际,更新发展思路,通过树立科学的城市化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发展动力,全面提升人口素质尤其是农村人口的职业技能,科学界定人口城市化合理比率,整合发展"全省都市区",采取适度超前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等一系列举措,成功完成河南省独特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刘士林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53-57,107
深入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真实背景,才能真正实现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当下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正是席卷全球并在中国表现尤其突出的城市化进程.在后工业社会或消费文明时代,文化产业本身已成为当代城市的核心机能和重要存在方式之一.任何具有文化产业性质的生产活动无不与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以矿山开采、冶炼、纺织等传统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城市相比,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资本运营、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为基本标志的后现代工业与商业,构成了后工业城市在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方面的主导性机制.文化产业与当代高度发达的大都市与城市群的关系更加密切.加快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与中国城市化整体战略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开展文化产业城市化战略的基础理论与总体框架研究.其次,要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构架与新增长极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转轨经济的框架内,从工业化战略转型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化路径变迁.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化路径由重工业优先战略内生而成;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相伴生,表现为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依赖;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和发展战略转向新型工业化,既奠定了城市化的体制基础,也强制解构了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相依存的制度安排,诱致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进而实现了中国城市化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17.
南京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资源,是个有特色的城市.近百年来,南京在发展过程中,未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因而发展并不迅速,特色亦有所丧失.在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应该走个性化发展道路,构建成为"绿色之都"、"博爱之都"、"文化之都"、"商贸之都",成为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以后,我们将面临一个更加对外开放的竞争环境,这种新环境将会对南京的人力资源存量和结构产生何种影响,我们将采取何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战略对策是南京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南京的人力资源密集在中国是名列前茅的。国有经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有30多万,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为 10%以上;在宁高校的正副教授有近7000余人,在校研究生有万余人[1]。 然而在我们对南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显示,无论是三资企业、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认为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制约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实质是城乡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城市化过程是农民身份市场化、就业方向非农化、生活方式现代化、居住和生产生活范围非农村化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城乡差别,较快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尽快实现共同富裕.为此,必须将城乡置于统一的空间下,谋划城乡一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构筑有利于城乡一体的发展环境,逐步实现工业发展、市场建设、城乡科技和社区建设一体化,使城市和农村在地域、形态、功能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依据适宜性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培育具备现代化综合性功能的国际大都市的同时,要积极推进中、小城镇建设,走使人口和其他资源在特定小城镇及区域内相对分散配置从而推进大都市圈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一要协调农村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二要使城市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三要正确规划和管理农村人口与劳动力的转移;四要构建城乡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南京不仅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下游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并成为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的中心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南京必须构建城市群式的大都市圈,才能加强其超越省际的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本文着重从都市圈的空间区位和功能作用的角度分析南京的投资环境,进而对南京大都市圈的重点投资产业和空间发展前景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