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丛立先 《理论界》2006,(11):124-125
网络版权保护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与作品数字化密切联系的有关网络作品问题具有一定争议。对此,我们必须从作品的数字化、网络作品的概念、网络作品的特点以及网络作品的范围入手,弄清网络作品的本质,将网络版权法的保护对象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海洋中提炼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网络作品的版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是现代信息的新浪潮,学术期刊数字化是发展大势。充分认识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本质,面对现实,提出影响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诸多问题,突破传统观念,摸索学术期刊数字化的有效途径,以一种全新的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对待数字化,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学术期刊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年6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联主办,江淮论坛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合肥举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安徽省副省长唐承沛到会致辞。来自中国社科院、新华文摘杂志社和全国地方社科院、社科联以及部分高校等15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围绕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指出,人文社会科学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中担负着重大历史使命,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作为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展示的平台,它还具有学术争鸣和引导研究方向的作用,在传媒数字化的推动下,学术期刊核心运作模式及服务受众的新需求都将围绕数字化这一主线发生变化。转变观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凸显期刊专业化个性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数字化时代的先进技术,实现与网络媒体的融合与对接;编辑要树立数字化意识,不断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5.
在版权保护方面,中国是在短短的30年中匆忙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在版权保护方面近300年的历程,在执法环境、基础建设、社会氛围以及执法机构设立等方面,中国的版权保护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差不多带有拔苗助长的意味.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使著作权管理体制机制、机构队伍、法治建设、执法手段和水平等方面还有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在数字化技术的影响之下,传统版权已从"印刷版权"转变为"数字版权",这种转变对传统的版权保护制度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版权保护制度中针对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而作出的应对是有一定成效的.作为版权经济和版权产品市场的制度性安排,其合理性和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版权经济和版权产品市场的发展,这也是中国版权制度建设中要重点解决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兰州学刊》2011,(7):232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海量存储、多媒体终端和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全球报刊出版业正经历一场数字化革命。传统的学术理论报刊不实现数字化转型就会失去未来。探索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实为期刊界同仁之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期刊数字化出版已成为出版业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期刊数字化出版改变了学术期刊出版的形式、内容以及服务机制。从高校学报编辑过程的数字化变化、印刷出版过程的数字化变化和产品形态的数字化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化出版对高校学报带来的影响。高校学报要适应数字化出版所带来的环境变化,学报编辑应增强学习意识、网络意识、策划意识与法律意识,才能成为数字化出版时代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8.
与数字化网络环境相伴而来的新现象,向传统的版权制度提出严峻挑战。世界各国纷纷修改了本国的版权法,扩大了版权保护的范围,从而造成创造者、使用者与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失衡。文章在探讨版权保护中的静态与动态平衡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这一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对高校学报发展产生系统性、革命性的冲击,它改变了高校学报传统的制作消费方式,推动了高校学报的市场化运营;但是,受转企改制进程的影响,我国高校学报还存在数字化运营模式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大等问题,造成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不高、经济与社会效益不明显。必须积极探索高校学报数字化运营之道,以促进学术期刊和学术研究的发展。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几个方面的问题:转变观念意识,树立为读者服务的办刊理念;利用自身优势,解决数字化人才匮乏难题;创新办刊模式,全方位数字化经营学报;转变管理职能,通过市场化手段管理学报。需要政府、主管主办单位、学报多方共同努力,构建符合我国高校学报发展特点的数字化运营模式。唯有如此,高校学报才能摆脱发展困境,实现专业化转型和体制创新,并且使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报走出国门,在国际学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正>6月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社科联主办,江淮论坛杂志社、学术界杂志社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合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53家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动学术期刊数字化的联合声明》(《合肥宣言》),将联合建设全国人文社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社会的深入转型和技术创新的不断发展,推动形成新型网络内容生产和消费模式,传统演艺方式也随之向数字化转型。在演艺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在集成技术创新、数字演艺生态变革、新文艺群体崛起和新型演艺传播与消费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凸显新趋势和新特点。演艺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型艺术生产方式推动传统艺术在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重点和管理方向等方面进行调整。在新型演艺治理范式变革过程中,要重点把握意识形态价值与艺术生产规律的平衡关系,解决表演空间拓展带来的海量内容监管、整体性政府建设不足阻碍数字演艺治理效能提升、艺术生产方式变革下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从完善扶持演艺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工具系统、调整管理重点和管理幅度以发挥数字演艺多元主体功能、推动演艺组织管理方式创新、简化线上演播审批监管流程、注重数字演艺产品的版权保护与利用和提升数字文艺内容监管效能等方面,构建演艺数字化的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12.
鲍宗豪  李振 《社会科学》2004,1(7):79-8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时代精神建构的方法论思想为指导 ,从精神现象学的角度 ,分析数字化整塑现代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探索数字化时代精神现象学逻辑建构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揭示数字化现象背后所隐含的“精神”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对数字化时代精神现象学的学术考察 ,既直接承接了技术与人文争论的命题 ,继续对技术现象的合法性进行追问 ,又通过数字人文、社会技术、虚拟现实等逻辑建构 ,对数字化表现的精神现象加以综合与创新。数字化时代的精神现象学开创了时代精神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技术(或称数码化技术)作为基于二进制码的信息处理技术,它是一种对著作权法律制度具有全面挑战意义的新技术。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引起了国内外知识产权界的普遍关注。同以往任何一项技术对著作权法的作用相比较,数字化技术在更深程度上对作品的创作、传播和保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直接推动着著作权制度的创新。本文拟对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作品、数字化作品与著作权客体的创新、网络传输与传播权等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有利于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在数字化时代发展和完善。一、数字化…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史料是数字化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学的数字化转向"过程中,数字化史料是数字化史学的先行(技术)实践,历史学向数字化"转向"应从数字化史料开始.就发展过程而言,史料数字化在前,数字化史料的全面形成在后.史料数字化指的是,以纸质文本为主的传统"现成""既成"("狭义"的)史料的数字化,而数字化史料既包括了史料数字化,也涵盖一系列"原创"性信息资料,属于"广义"层面的史料.数字化史料拓宽了史料的边界,对历史学发展进步有积极的作用,但种种消极意义同样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的人文反思与人文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是数学上的一次革命,给人类以太多的反思。数字化技术为人的发展和解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但同时又存在着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数字化问题主要是人们对数字化缺乏人文的理解与追求,若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在人文的视野中人类将构建数字化时代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时代价值转向有一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数字化价值转向背后隐含着“精神”因素。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对数字化时代价值转向的学术考察 ,是对技术现象的合法性追问。通过数字人文、社会技术、虚拟现实等方面的价值建构 ,数字化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及其未来发展带来种种挑战。数字化时代开创了价值论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7.
声明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同时,本刊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技论文在线》《国研网》《龙源期刊网》《教育阅读网》《博看网》《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CEPS,华艺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其中《国研网》为选择性收录),论文在本刊发表后将通过上述数据库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影业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电影制作、传播、发行都迈向了数字化进程。近年来,中国电影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票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标志着中国电影迈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网络环境下,电影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电影传播具有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传输过程的复制性、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影片观看的随意性等特点,但同时,电影版权侵权出现了新的类型,侵权方式由传统的音像制品的方式为主向以网络侵权方式为主转变。并由此加大了电影版权保护的难度。版权问题是电影行业正常发展的痼疾,网络环境下电影版权保护,需要从自我保护、法律保护、行政保护三个方面寻求解决途径。将三者保护结合起来,促进中国电影版权保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声明     
《西部论坛》2013,(4):57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同时,本刊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科技论文在线》《国研网》《龙源期刊网》《教育  相似文献   

20.
版权声明     
【正】凡在《浙江树人大学学报》发表之作品,如双方无特殊约定,一经支付稿酬,则自动视为作者已将该作品的著作权全部转让给《浙江树人大学学报》编辑部.本刊已被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其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并免费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