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霍秀媚 《探求》2006,(Z1):82-83
一 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应的概念,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政治与经济、生产和流通、人口与资本、享乐与需求的集中地和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多领域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在一定地域的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居民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质量互变过程.城市化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整体综合形态,不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而且是整个社会基本形态由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的转型,更是以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为基础和前提的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城市化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更新引起的深层次社会变革的过程.城市化同时又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转型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型而引发的生产要素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马约生 《日本研究》2003,46(4):41-47
城市化研究是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化 ,从广义上说是指传统的、落后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先进的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从狭义上说 ,它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 ,城市人口迅速集中、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功能更加适应工业化、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强化的历史过程。1本文将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 2 0年代作为日本早期城市化的阶段。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初是日本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化的发展 ,对日本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  在前工业社会 ,农业始终在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地位 ,城市“不…  相似文献   

3.
农工商综合经营是建立在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和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的一种先进的经营方式。其特点是农业生产同农业前部门(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供应、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等)和农业后部门(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农工商密切协作的、供产销统一(或联合)经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综合体系。在我国被形象地称为农工商一条龙,国外也叫农工商一体化。农工商综合经营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首先出现于美国,进入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之后,若干经济发达国家在推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也普遍采用这种经营方式。它的出现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产分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业劳动力结构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梯队不完整、男女比例差距悬殊、科技文化素质低,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扭转农业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要加快我国农业的发展,固然要涉及很多方面的工作,但是,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认真执行工农业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针。也就是说,要使我国的农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是不能就农业谈农业的,必须把农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全局中考虑,使之与非农业化、城市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甚至可以这样说,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业化、城市化。根据投入产出的内在联系,要增加农业产出,就得增加农业投入。但事情远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什么这些年来,政府(主要指地方政府)和农民对农业的投入,都作了相对减少的决策,而把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工副业生产?为什么凡是有能力和机会经营其他产业的农民,大都放弃农业而转营其他产业?答案是很明显的;即农业的比较利益偏低。我国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表明,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作为一个社会运动的过程,城市化突出地表现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演变。对此,联合国在1983年就曾宣告:二十世纪不断推进的城市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轰轰烈烈的、举世瞩目的伟大剧目。由于大城市是大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传播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方式的中心,因而具有较高规模的聚集效益和较强的文化效应,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特别是在带动中小城市和农村小城镇繁荣中,起着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8,(10):54-57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新型农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掖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在人才培育、产业发展、资金渠道、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与困难。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力并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充分条件。中世纪英国是一种粗放的农牧混合经济,形成了初步社会分工,更有利于农业劳动力向非农领域流动;与集约化农业相比,这种粗放式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及能够供养人口都很有限。随着农业生产"量"的扩张和"质"之深化,农村劳动力被迫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而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则将大量劳动力拉进农业"过密化"陷阱,使得劳动力无法向非农领域或城市流动。英国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获得较大发展是农牧混合经济和粗放农业"量—质"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49年,我国城镇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6%,工业只占整个产业的12.6%,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广东由于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也取得可喜成就.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实现四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当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城市问题,尤其是城市化道路,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国城市化进程及目前水平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加深和生产关系改变的产物。城市化的过程,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简论日本的农业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日本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不断发展。尽管其水平在诸产业中处于后进地位,但是在日本这种农业与经营的条件下,应该说能达到目前这种程度还是不容易的,而且有不少做法是值得借鉴的。一、日本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一个国家的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是这个国家的农户、农业团体、农村地区、农业行政组织的信息化水平的综合反映。农业信息化也是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近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城市化与个人的城市化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对于城市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个是宏观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研究社会的城市化;一个是微观的角度,即个人的角度,研究个人的谈市化。社会的城市化是指一个社会随着工血化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特质得到发展,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传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许多多的个人从农村进入城市,要经历一个从权村人到城市人转化的过程,这就是个人的诚市化。就目创我国的城币化来说,合两个重要的特征:一个是…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的成长阶段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讨论工业化的成长阶段及在不同阶段上农业发展政策的取向,并在此理论背景下讨论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问题。一、工业化成长的三个阶段在经济学文献中,工业化在理论家们的笔下有着各种不同的解释。我们认为,就其实质而言,工业化是生产资源在农业和工业之间或更广泛讲是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一个动态再配置过程,这一过程以工业生产的资本化扩张以及其在经济总体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取得支配地位为主导。生产资源不断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资源就业结构不断走向高度化,工业份额上升,农业份额下降,是这一过程在产业结构上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扩张,总体经济增长来源于工业的份额不断增大,来源于农业的份额不断缩小,是这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否关系到改革和建设的全局.随着改革、开放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与发展商品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农村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农业技术和体制不能随着形势的需要做出适当改革,中国的经济基础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当然,使我国农业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我国的农业只有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农业集团的集约化经营,才能为培育农业生产的自我发展能力,加速  相似文献   

15.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受不可抗御的自然风险之约,又受土地、经营规模、社会传统的限制,是一个弱势产业。在新社会,依靠农业的积累,为发展工业积累资金。基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和一直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世界农业产业化趋势与中国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农业问题再次受到国际社会重视,世界各国再度把农业放到优先地位,在农业政策的调整中显现出农业产业化和全球化的趋势,这在客观上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挑战。  一、当前世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一种综合经营体制,它更大的发挥市场力量,将资源、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在市场机制下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农、工、商的一体化经营。农业已经不再是一种政府羽翼下过度支持和保护的产业,而是成长为有竞争力的产业。北美、欧洲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作物、畜牧、水产、林业等产业,都普遍推行了农、工、商…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政府承担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我国政府以国家干预、政府主导为特征的农业农村政策,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都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现有农业政策在提高农业生产率方面的限度日益显现。有鉴于此,急需构建一个政府调控和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的分析框架,在其中,政府需要界分与市场、农村社会组织之间的行为边界,在充分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尊重农村社会自主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政府职能的"兜底"特征;而且,政府在构建市场/社会运行的基本制度、匡正和补充市场/社会失灵、培育市场/社会主体等职能中需要进行逻辑先后排序。应用这一新分析框架,加强和改善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就需要基于农业市场化取向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注重对农业生产市场主体的培育;需要以政府为主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治理;需要基于城乡一体化要求重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确保农业农村发展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社会结构变迁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轩明飞  陈俊峰 《社会》2004,2(2):34-37
作为社会变迁的一种合理路径,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现代化是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它主要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科层化等方面的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进行,在城市发展的特定时间段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展开的。城市现代化以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变迁为其核心内容,通过人口与空间规模的不断扩张得到具体的反映。城市化作为现代化的目标与手段,表明了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而城市空间社会结构的变迁发展则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集聚扩散与城市社会结构在经济、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念上不断协调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社会历史过程 ,是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出现的社会发展趋势。它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其主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与城镇化概念类同 ,在世界通用的城市化中 ,城市序列就包括镇。世界各国发展历史证明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现象 ,是人类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十九世纪以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普遍建立 ,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 ,蒸汽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使工…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城市化的历史发展阶段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从其产生到壮大的近50年时间,这个特有制度下形成的群体由于资源占有的变化而在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中呈现不同特征。以资源为基本变量,农民工城市化的历史可依次划分为职业城市化→地域城市化→身份城市化→人的城市化这样四个阶段。而人的城市化是我国农民工城市化发展的最后阶段,也应成为当前学术研究和政策最需要关注的阶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下,我国农民工城市化将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制度逐步均等、就业环境人性化和个体素质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